资源简介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游记文体特点,围绕游记三要素,理清游踪,学习定点换景的写作手法。2.在推荐拍摄景色活动中,品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语言运用、审美创造)3.在品读抒情哲理句中,体悟黄河性格,拟写宣传文案,感受中华民族精神。(思维能力、文化自信)【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掌握对景物多角度的赏析方法。处理方法:通过推荐拍摄景色的情境活动,在学生自主分析中引导学生通过删减叠词、动词、朗读等多种形式体会作者多种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与景物描写的关系。处理方法:以仿写练习理解作者所见壶口瀑布之景的感受,在分析水与石的关系中体会作者从黄河水到人的自然过渡,从而准确体会黄河的性格。【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教学准备:《山河诗长安》视频、朗诵背景音乐、学习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视频:2024春晚西安分会场《山河诗长安》师:《山河诗长安》一经播出,就登上了微博热搜,西安旅游热度飙升。为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陕西文旅局决定以“壶口瀑布”为素材拍摄旅游宣传视频,请你参与提建议。【设计意图】:从语文实际生活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任务驱动活动一:提出拍摄建议1. 请你快速浏览课文,从季节、站位、视角几个方面提出合理拍摄建议。预设:拍摄季节——枯水季 拍摄站位——河心拍摄视角——仰视、俯视河面排排涌来之水(仰视) 隆隆冲去的瀑布之水(俯视)龙槽边沿之水(平视) 脚下窟窟窍窍巨石(俯视)师:作者一直站在河心(所至),变化视角描绘不同景物(所见),像这样立足点不变,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就是定点换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区别,理清作者游踪,了解定点换景的写作手法。活动二:聚焦精彩镜头1. 听了大家的建议,文旅局实习生小林拍摄了以下六张照片。请同学们聚焦精彩镜头,小组合作帮助他完成文字介绍。要求:四人小组,分工明确,一人朗读,一人记录,一人代表发言,一人评价。提示:可从修辞、感官、用词、句式等角度分析句子示例:我们小组选择(图2),对应文中第3段“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跌”动词形象地写出河水的急坠,“闹”“挤”“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态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完整地展现了河水急坠的画面。预设:(1)河面排排涌来之水我们小组选择(图1),正是文中第3段“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这个句子展现的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排排”“堆堆”叠词,“挤”“撞”“推”“搡”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壶口瀑布排山倒海、湍急汹涌、奔腾激越的气势。(2)隆隆冲去的瀑布之水我们小组选择(图3),正是文中第4段“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这个句子展现的画面。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平坦的水面比作“席”,五个“跌”,两个“碎”,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河水翻卷着、沸腾着跃进峡谷不可阻挡的气势。(3)龙槽边沿之水我们小组选择(图5),正是文中第4段“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这个句子展现的画面。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因地势而变得纤细柔和的优美形态,“钻”“觅”“淌”“打旋”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壶口瀑布的柔美姿态。2. 以“好一个 的壶口瀑布”表达感受。预设:气势磅礴/震撼人心/雄伟壮阔/一泻千里/汹涌澎湃/蓬勃了想象力同学们大多介绍的是壶口瀑布之水,竟少有人提到脚下巨石,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推荐?预设:脚下巨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我从这句话的“凿”“旋”“切”三个动词读到了刚韧有力的壶口瀑布。明确:由水写到石,是作者定点换景,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的自然转换;也是借水写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以石的窟窟窍窍展现水的真正力量,震撼人心。好一个刚柔并济的壶口瀑布!【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在朗读品析中感受美、发现美,积累精彩语句,提高语言运用、审美创造能力。活动三:撰写宣传文案1. 理解作者所思所想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水与石的搏击过程虽然充满艰难困苦,但绝无软弱,这不就像人和磨难、命运作斗争吗?过渡语:水与石的搏击过程中会形成“海、河、瀑、泉、雾”各种水的形态,也就产生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水与石的搏击不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与各种艰难困苦斗争的表现吗?(生齐读最后一段)2.以“好一个 的中华民族”句式来升华情感。预设:坚强不屈/勇往直前/博大宽厚/自强不息/百折不挠过渡语: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人生的一种姿态,一种哲理,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作者赞美黄河壶口瀑布,正是在赞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3.完成拍摄活动,还需要拟写宣传文案。请大家先自主完成宣传文案,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选择最佳文案朗诵展示。壶口瀑布, 涌来,声如 ,澎湃咆哮; 潭中,水珠四溅,薄雾轻笼, 。好一个 的壶口瀑布!好一个 的中华民族!4.师生配乐齐诵:好一个刚柔并济的壶口瀑布!好一个博大宽厚的中华民族!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设计意图】:关联八下刘成章《安塞腰鼓》中的句式,七下光未然《黄河颂》中的相关句子,迁移运用,以视频激发学生表达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激发学生文化自信。 三、作业设计1.请将课堂探索汇总整理,形成文档。要求语句通顺,图文并茂,宣传文案配乐朗诵,发送至陕西文旅局邮箱。(必做)2.推荐阅读:郁达夫《西溪的晴雨》、徐迟《黄山记》、王充闾《读三峡》。(选做)【设计意图】: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分层设计,落实“双减”要求。四、结束语人生之路荆棘遍布,道阻且长,希望你们也能从母亲河身上习得这种“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在困境面前不妥协,不退让,以蓬勃的生命欲望和强大的生命力量来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