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件(共23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2推动高质量发展
【教学目标】
1、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
2、识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3、理解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增强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的政治认同。
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转化,用全面的观点理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原因和措施。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发展实体经济重要性的科学认识。
法治精神: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各参与主体必须遵循法律。
公共参与:乘着高质量发展之风,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喊出自己心目中的标语。
【教学重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教学难点】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从区域发展:
2018年10月考察广东期间,总书记在清远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广东经济总量已连续30多年居全国第一,但在区域发展层面,2022年,珠三角9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例超过八成,粤东西北地区12市加起来占比不到两成。此次考察选择湛江,饱含着总书记对广东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殷切希望。
【议学任务一】
个人思考及小组讨论(3分钟)
1、根据议题材料,你认为总书记考察湛江的深刻寓意是什么?湛江为什么要进行高质量发展呢?
2、“广东经济总量已连续30多年居全国第一”是否代表广东已完成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你认为 “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怎样的发展呢?
二、展示目标
01
02
03
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
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重点)
(难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是什么:推动高质量发展
2、为什么:重要性:①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时代背景)
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地位)
③国内矛盾: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矛盾主要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要求我们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P39相关链接)
④国际意义:提高发展质量,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
(1)全面的、综合式的发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起点,逐步跨越经济领域,向社会生活各领域渗透。
(2)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要求,而是在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综合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拓展提升
高质量发展 “高”?
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3、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4、高质量发展的特点:
①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领域)
②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空间)
③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时间)
高质量发展是
创新成为第一动力、
协调成为内生特点、
绿色成为普遍形态、
开放成为必由之路、
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经济、社会、文化、
生态等各领域
面对国内外产业对“碳”的广阔需求,陈兴杰响应推动林场转型发展“碳中和”,以满足国内国外的碳需求;依据三道沟林场“天然菜园子”的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成立有机农产品公司、大森林网络生鲜网站、大森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为村民提供就业和股权,带动林场人民增加收入,实现共同富裕,三道沟居民迁入边河市,促进了城镇化发展,为东北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提供了范式,这都体现了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材料中林场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呢?
议学情境二
构建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怎么做(重点)
(1)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
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
①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供给侧改革改革原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主要在供给侧。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我国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品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事实证明,
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产品的供给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结构性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消费能力严重外流。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必须推进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消 费
出 口
投 资
劳动力
土 地
资 本
技 术
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
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
供给侧
需求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需求侧
刺激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扩大内需
消费升级
判断供给侧与需求侧
①根据要素来判断。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②根据原因来判断。供给侧改革基于生产决定消费,需求侧改革基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③根据内容来判断。需求侧改革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而供给侧改革强调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有效利用。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概念,指知识经济形态下的工业化,增长方式是知识运营,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实体经济
现代金融
人力资源
科技创新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拓展: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重要性: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措施:把“三农”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①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
②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统筹推进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共建园区、对口帮扶、转移支付、区际利益补偿等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不断丰富完善,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明显增强。)
(二)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增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国土空间体系。
(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和边境地区等,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上。)
(四)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发展优势区域综合承载能力。
(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
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带一路”含义:“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指的是古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中国内陆和沿线国家,主要是通过陆路运输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加强区域联系和经济合作。
“一路”则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到海洋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通过构建海上物流通道和港口建设等措施,加强地区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6)推进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经济发展总方针)
①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
②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题)
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格局)
④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支撑)
时政链接:
习总书记指出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始终坚持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要加强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要加大数字贸易、知识产权、跨境人员流动、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的创新探索,推动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
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发展改革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进东北全面振兴行动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习书记的话体现了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呢?
要坚持扩大内需
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贯彻新发展理念
总结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怎样构建新发展格局?)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6.总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构建新发展格局---怎么样
推动高质量发展
1、 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6、 总体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高质量发展含义
1、首要任务是什么——高质量发展
3、 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或意义—为什么
怎样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下列符合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是
①增加居民收入,着力培育高端产品和服务消费
②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③全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取得积极的效果
④通过税收调节信贷支持推动投资经济稳步增长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A
针对训练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新增长新动力的思路,主要强调通过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创新)的配置优化、提高使用效率来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下列做法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的是(  )
①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产品 
②积极推动个税改革,增加税前抵扣项目,减轻居民税负 
③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打造中国产品优质名片 
④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生产高质量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需求侧
需求侧
拔河、插秧、赶小猪,乡村燃起“土味”运动会,带动了体育兴村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某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攀岩项目,抱回了“全国攀岩第一村”的金字招牌,连续4年举办了全国美丽乡村攀岩系列赛,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促进村集体年均增收150万元。体育兴村的创新实践有利于( )
①创造以城带乡新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②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③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
④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典例分析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下列传导路径中,能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
A.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我国对外投资规模
B.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C.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D.整合国有企业资源→优化国有经济结构→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D
典例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