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资源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024七下·霍邱期末)读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地区传统民居墙体相对厚实,与②地传统民居风格不同,主要原因是(  )
A.两地区居民的审美观念不同 B.两地区的风俗习惯差异
C.两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 D.两地区的政治制度不同
2.②地传统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很大,主要是适应当地(  )
A.湿热气候 B.干燥气候 C.寒冷气候 D.冷湿气候
(2024七下·霍邱期末)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洲东部国家肯尼亚的东北部,一排排巨大的“蓝板”镶嵌在草原上。“蓝板”是中国企业在肯尼亚建设的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电站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当地清洁能源的价格。图1为肯尼亚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2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为光伏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肯尼亚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干季时太阳能丰富②政府支持③中国企业承建,技术先进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七下·霍邱期末)2021年3月23日,“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河道堵塞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读中东石油产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苏伊士运河使亚洲至欧洲大西洋沿岸的航程大为缩短,该运河沟通了(  )
A.地中海与黑海 B.地中海与红海
C.阿拉伯海与黑海 D.阿拉伯海与红海
6.图中被称作石油海峡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土耳其海峡
(2024七下·霍邱期末)2023年1月,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标志着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对加强中巴农业合作、维护全球农业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产生积极深远影响。读巴西农矿产品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巴西的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内陆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
8.关于中巴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游客到巴西高原参观原始部落生活场景
B.巴西大豆通过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运往中国
C.中国和巴西“南南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
D.巴西首都里约内热卢多次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2024七下·霍邱期末)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罗斯海新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21世纪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  )
①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是中国目前纬度最高的极地考察站 ③面向大西洋 ④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有(  )
①极地地区环境原始,为开展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②极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
③可以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方向
④利用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获取巨大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二、综合题(共计20分)
11.(2024七下·霍邱期末)安徽省某中学利用暑期开展“云游欧洲西部”的网络研学活动,根据材料及欧洲西部国家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站——“万岛之国”挪威】
挪威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该国有近海岛屿超过15万个,这些岛屿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因此挪威被称为“万岛之国”。
(1)在冰川作用的影响下,挪威海岸线   (平直/曲折),形成众多岛屿。每年夏季,许多人来到挪威观赏午夜太阳,说明当地有   (极昼/极夜)现象。
(2)【第二站——“木鞋之国”荷兰】
荷兰木鞋历史悠久,是荷兰风俗文化的缩影,具有防潮、易清洗等优点。
荷兰深受来自   洋的西风影响,属于   气候,阴雨天气多,故出现了防潮、易清洗的木鞋。
(3)【第三站——“世界公园”瑞士】
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因自然风光十分秀美而被誉为“世界公园”。阿尔卑斯山使瑞士成了一个滑雪天堂,众多世界级旅游滑雪胜地均在此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瑞士能够成为滑雪天堂的自然原因   。
12.(2024七下·霍邱期末)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澳大利亚的地势特征   。
(2)澳大利亚中部被   (纬线)穿过,   (降水/热量)充足,可四季露天放牧。
(3)试分析粗放牧羊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
(4)悉尼周边的牧羊带是   ,与其他牧羊带相比,该带牧草品质好、产量高的气候原因是   。
13.(2024七下·霍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在地理课堂上开展了“探究美国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主题研讨活动。请你结合美国本土地形图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一起加入研讨吧。
(1)【空间表现】
农业带甲是   带,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2)【形成原因】以乳畜带为例,完成下表中的填空。
①   ,②   。
(3)【产生影响】美国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形成了   的农业带(区),农场规模大,现代化水平很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   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点评】(1)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是分上、下两层。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优点是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同时还可以防野兽。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地区位于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民居的墙体相对更厚实,这样是为了白天更好地隔热,晚上还能保温;②地位于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传统民居是高脚屋可以通风散热。即两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差异很大是因为两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跟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和政治制度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②地是东南亚的传统民居高脚楼,东南亚的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因为东南亚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竹子建造、门窗开得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3.D
4.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东非高原平均高度为海拔1200~1500米,地势原因导致其气温偏低,上升气流不明显,没有生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东非高原地处赤道,虽然海拔偏高,但也有比较热的季节(或月份)。当太阳直射点直射该地时,气温较高,上升气流较强,对流雨旺盛,形成雨季。
3.A、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A选项错误;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与肯尼亚降水状况不符,B选项错误;
C、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地区,C选项错误;
D、肯尼亚分布在东非高原上,属于热带草原气候,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ABC、②政府支持③中国企业修建,技术先进不属于自然条件,②③错误,ABC选项错误;
D、肯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降水少,太阳能丰富;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①④正确;
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5.B
6.C
【知识点】中东的位置和范围;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
【解析】【点评】(1)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在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一条重要航道。于1869年凿成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西岸各国的航程。长172.5千米,地处亚、欧、非要冲,在国际航运中,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水道。
(2)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作为当今全球最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尔木兹海峡又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被誉为西方的“海上生命线”。
5.读图分析可知, 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使亚洲至欧洲大西洋沿岸的航程大为缩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图中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西亚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被称作石油海峡。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7.D
8.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巴西概况;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巴西的玉米种植分布区,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运输方式的选择: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等。
7.读图分析可知,巴西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合玉米生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本国工业文明较为先进,开发历史较早,因此在巴西高原看不到原始部落生活场景,A不符合题意;
B.巴西与我国有海洋相隔甚远,因此大豆通过海运输运往中国,B不符合题意;
C.中国与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两国的经济合作可称为“南南合作”,C符合题意;
D.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9.C
10.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
(2)本题考查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9.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岭站位于南极圈内,因此有极昼极夜现象,故①正确;我国纬度最高的极地考察站是昆仑站,故②错误;秦岭站面向太平洋,故③错误;秦岭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故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原始环境, 为开展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也可以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方向,故①③正确。极地地区虽然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但任何国家或个人不能进行资源开采;且大力发展旅游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极地地区的生态价值要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和能源价值,故②④错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1)曲折;极昼
(2)大西;温带海洋性
(3)地形以山地为主,坡度适宜;阿尔卑斯山去为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降雪丰富且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
【知识点】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冰川作用的影响下,欧洲西部的海岸线曲折, 形成众多岛屿。尤其是北欧国家——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风光举世闻名。由于挪威纬度较高,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在夏季有极昼现象,因此每年夏季,许多人来到挪威观赏午夜太阳。
(2)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荷兰位于大西洋沿岸,深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多阴雨天气,因此出现了防潮、易清洗的木鞋。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阿尔卑斯山纵贯国内,这里地势起伏大,坡度适宜;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降雪丰富且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因此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滑雪天堂”。
故答案为:(1)曲折;极昼;(2)大西;温带海洋性;(3) 地形以山地为主,坡度适宜;阿尔卑斯山去为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降雪丰富且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木鞋是荷兰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是民族风俗文化的缩影。如今,荷兰木鞋的实用价值大减,已少有人穿了,倒是观光客喜爱不已,成了必购的纪念品,因为木鞋的造型很可爱,整个样子像一艘小船,可做装饰品,还可以做花瓶,就是荷兰人也舍不得把它扔掉。这些年来,木鞋为荷兰创汇已逾亿万美金,也已成为馈赠各国元首、政要的珍品。
(3)瑞士全国地势高峻,西北部的汝拉山区、中部的平原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地区构成三个自然地形区。连接欧洲南北的主要干线穿越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最低点位于阿斯科那市,海拔196米,最高点是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瑞士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9℃。南边的提契诺州属炎热的地中海型气候,其他地区则为中欧气候,夏季温度为20℃-25℃,冬季为2℃-6℃,春秋季则为7℃-14℃。除了气温差别外,降雨量也不同。瓦莱州的Stalden的降雨量每年只有52毫米。而距离Stalden 40千米处的Monte Rosa山峰,每年降水量却达400毫米之多。在瑞士,几千米内的土地上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色及气候条件。
12.【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
(2)南回归线(23.5°S);热量
(3)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蓄种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等。(答出两点即可)
(4)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较大
【知识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呈南北纵列分布,东部为山地——大分水岭,西部为低矮的西部高原,中部为中部平原,因此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2)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可四季露天放牧。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分布在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原面积广阔;位于大自流盆地,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水;澳大利亚缺乏大型食肉动物,羊缺乏天敌,适合放牧。
(4)读图分析可知,悉尼周边的牧羊带是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与其他牧羊带相比,该带牧草品质好、产量高的气候原因是:悉尼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水源更充足。
故答案为:(1) 东西高,中部低 ;(2)南回归线(23.5°S);热量;(3) 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蓄种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等。 (4)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较大。
【点评】(1)澳大利亚地形可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横断山脉,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陆中部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的最低点;大陆东部为山地(大分水岭),一般海拔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缓斜。
(2)澳大利亚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典型的半环状分布。
(3)澳大利亚国是世界上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典型代表,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东南狭窄的沿海低平原地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墨累河和西南沿海平原地区,粗放牧羊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部高原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东部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主。
13.【答案】(1)玉米带;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2)冷湿;城市
(3)专业化;出口
【知识点】美国概况;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解析】【分析】(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农业带甲是玉米带,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地处温带,春夏气温较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有五大湖等水域辽阔,因此气候冷湿,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另外美国东北部是美国传统工业区,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利用各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实现了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加之农场规模大,现代化水平很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故答案为:(1)玉米带;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2)冷湿;城市;(3)
专业化;出口。
【点评】(1)美国地形可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密西西比河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2)本题考查美国乳畜带形成的有利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3)每个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和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如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乳畜带等,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特点。
1 / 1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2024七下·霍邱期末)读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地区传统民居墙体相对厚实,与②地传统民居风格不同,主要原因是(  )
A.两地区居民的审美观念不同 B.两地区的风俗习惯差异
C.两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 D.两地区的政治制度不同
2.②地传统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很大,主要是适应当地(  )
A.湿热气候 B.干燥气候 C.寒冷气候 D.冷湿气候
【答案】1.C
2.A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南亚的湿热的气候与丰富的物产
【解析】【点评】(1)自古以来高脚屋就是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亚热带地区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一般的高脚屋不是多层楼房,只是分上、下两层。最初,高脚屋用竹子盖建,后来逐渐发展为以木材为主。屋的上层住人,下层无墙,只有数根木桩,用于放置家具和其他物品。优点是便于通风透气,既凉爽又干燥;高脚屋房顶坡度较大,利于雨水的快速倾泻,不会被雨水淹没,同时还可以防野兽。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地区位于西亚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全年炎热干燥,民居的墙体相对更厚实,这样是为了白天更好地隔热,晚上还能保温;②地位于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热,传统民居是高脚屋可以通风散热。即两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差异很大是因为两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跟审美观念、风俗习惯和政治制度关系不大。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读图分析可知,②地是东南亚的传统民居高脚楼,东南亚的民居多采用竹子建造、墙体单薄,门窗开得大,因为东南亚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气候湿热,竹子建造、门窗开得大有利于通风散热。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4七下·霍邱期末)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洲东部国家肯尼亚的东北部,一排排巨大的“蓝板”镶嵌在草原上。“蓝板”是中国企业在肯尼亚建设的大规模光伏发电站,电站的修建大大降低了当地清洁能源的价格。图1为肯尼亚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2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为光伏电站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肯尼亚的气候类型为(  )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4.肯尼亚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干季时太阳能丰富②政府支持③中国企业承建,技术先进④地形平坦开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D
【知识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成因:
东非高原平均高度为海拔1200~1500米,地势原因导致其气温偏低,上升气流不明显,没有生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东非高原地处赤道,虽然海拔偏高,但也有比较热的季节(或月份)。当太阳直射点直射该地时,气温较高,上升气流较强,对流雨旺盛,形成雨季。
3.A、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较少,A选项错误;
B、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与肯尼亚降水状况不符,B选项错误;
C、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地区,C选项错误;
D、肯尼亚分布在东非高原上,属于热带草原气候,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4.ABC、②政府支持③中国企业修建,技术先进不属于自然条件,②③错误,ABC选项错误;
D、肯尼亚为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时降水少,太阳能丰富;高原地形,地形平坦开阔,①④正确;
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七下·霍邱期末)2021年3月23日,“长赐号”货轮在苏伊士运河搁浅,河道堵塞给全球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读中东石油产区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苏伊士运河使亚洲至欧洲大西洋沿岸的航程大为缩短,该运河沟通了(  )
A.地中海与黑海 B.地中海与红海
C.阿拉伯海与黑海 D.阿拉伯海与红海
6.图中被称作石油海峡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曼德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 D.土耳其海峡
【答案】5.B
6.C
【知识点】中东的位置和范围;中东石油的世界地位
【解析】【点评】(1)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分界线,在埃及东北部。贯通苏伊士地峡,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一条重要航道。于1869年凿成通航,大大缩短了从欧洲到印度洋沿岸和太平洋西岸各国的航程。长172.5千米,地处亚、欧、非要冲,在国际航运中,是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水道。
(2)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作为当今全球最为繁忙的水道之一,霍尔木兹海峡又被称为世界重要的咽喉,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是海湾地区石油输往世界各地的唯一海上通道,被誉为西方的“海上生命线”。
5.读图分析可知, 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分界线,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使亚洲至欧洲大西洋沿岸的航程大为缩短。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图中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西亚石油出口的必经之地,被称作石油海峡。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霍邱期末)2023年1月,我国首次散船进口巴西玉米,标志着巴西玉米输华走廊正式打通,对加强中巴农业合作、维护全球农业供应链安全稳定等产生积极深远影响。读巴西农矿产品和主要城市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7.巴西的玉米种植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地区 B.内陆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南沿海
8.关于中巴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游客到巴西高原参观原始部落生活场景
B.巴西大豆通过公路运输---航空运输运往中国
C.中国和巴西“南南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发展
D.巴西首都里约内热卢多次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答案】7.D
8.C
【知识点】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选择;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巴西概况;巴西发展中的工农业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巴西的玉米种植分布区,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叫做“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运输方式的选择: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可以从门口到门口,价格适中,适合短距离运输;航空运输速度快、但是运量小,价格高,适合急需情况的长途运输;铁路运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运价适中,适合运量较大的长途运输;水上运输运量大、运价低,但是速度慢、受地域的限制,适合两海港之间较大运量的长途运输;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等。
7.读图分析可知,巴西玉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气候湿润,降水充沛,适合玉米生长。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巴西是南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本国工业文明较为先进,开发历史较早,因此在巴西高原看不到原始部落生活场景,A不符合题意;
B.巴西与我国有海洋相隔甚远,因此大豆通过海运输运往中国,B不符合题意;
C.中国与巴西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两国的经济合作可称为“南南合作”,C符合题意;
D.巴西的首都是巴西利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4七下·霍邱期末)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罗斯海新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21世纪我国建成的第一个越冬考察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从图中可以看出罗斯海新站(  )
①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是中国目前纬度最高的极地考察站 ③面向大西洋 ④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0.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有(  )
①极地地区环境原始,为开展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
②极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缓解全球能源资源日益匮乏的现状
③可以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方向
④利用极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获取巨大经济效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9.C
10.A
【知识点】极地地区的位置、方向判断;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
【解析】【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以及第五个科考站秦岭站。
(2)本题考查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9.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秦岭站位于南极圈内,因此有极昼极夜现象,故①正确;我国纬度最高的极地考察站是昆仑站,故②错误;秦岭站面向太平洋,故③错误;秦岭站位于长城站的西南方,故④正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可以了解极地地区的原始环境, 为开展科学考察提供了天然实验室;也可以帮助人类获取预测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和方向,故①③正确。极地地区虽然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但任何国家或个人不能进行资源开采;且大力发展旅游业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极地地区的生态价值要远远大于经济价值和能源价值,故②④错误。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共计20分)
11.(2024七下·霍邱期末)安徽省某中学利用暑期开展“云游欧洲西部”的网络研学活动,根据材料及欧洲西部国家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站——“万岛之国”挪威】
挪威是北欧五国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该国有近海岛屿超过15万个,这些岛屿既是优良港口,又是风景优美的游览区,因此挪威被称为“万岛之国”。
(1)在冰川作用的影响下,挪威海岸线   (平直/曲折),形成众多岛屿。每年夏季,许多人来到挪威观赏午夜太阳,说明当地有   (极昼/极夜)现象。
(2)【第二站——“木鞋之国”荷兰】
荷兰木鞋历史悠久,是荷兰风俗文化的缩影,具有防潮、易清洗等优点。
荷兰深受来自   洋的西风影响,属于   气候,阴雨天气多,故出现了防潮、易清洗的木鞋。
(3)【第三站——“世界公园”瑞士】
瑞士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因自然风光十分秀美而被誉为“世界公园”。阿尔卑斯山使瑞士成了一个滑雪天堂,众多世界级旅游滑雪胜地均在此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瑞士能够成为滑雪天堂的自然原因   。
【答案】(1)曲折;极昼
(2)大西;温带海洋性
(3)地形以山地为主,坡度适宜;阿尔卑斯山去为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降雪丰富且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
【知识点】欧洲西部的位置与范围;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欧洲西部的地形、气候、河流
【解析】【分析】(1)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在冰川作用的影响下,欧洲西部的海岸线曲折, 形成众多岛屿。尤其是北欧国家——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风光举世闻名。由于挪威纬度较高,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在夏季有极昼现象,因此每年夏季,许多人来到挪威观赏午夜太阳。
(2)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荷兰位于大西洋沿岸,深受来自大西洋的暖湿西风影响,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多阴雨天气,因此出现了防潮、易清洗的木鞋。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瑞士是一个山地国家,阿尔卑斯山纵贯国内,这里地势起伏大,坡度适宜;且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降雪丰富且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因此这里成为了著名的“滑雪天堂”。
故答案为:(1)曲折;极昼;(2)大西;温带海洋性;(3) 地形以山地为主,坡度适宜;阿尔卑斯山去为高原山地气候,冬季降雪丰富且气温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
【点评】(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北极圈以北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寒带有极夜和极昼现象;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既没有极夜和极昼现象,也没有阳光直射现象。
(2)木鞋是荷兰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是民族风俗文化的缩影。如今,荷兰木鞋的实用价值大减,已少有人穿了,倒是观光客喜爱不已,成了必购的纪念品,因为木鞋的造型很可爱,整个样子像一艘小船,可做装饰品,还可以做花瓶,就是荷兰人也舍不得把它扔掉。这些年来,木鞋为荷兰创汇已逾亿万美金,也已成为馈赠各国元首、政要的珍品。
(3)瑞士全国地势高峻,西北部的汝拉山区、中部的平原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地区构成三个自然地形区。连接欧洲南北的主要干线穿越瑞士的阿尔卑斯山。最低点位于阿斯科那市,海拔196米,最高点是杜富尔峰,海拔4634米。瑞士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9℃。南边的提契诺州属炎热的地中海型气候,其他地区则为中欧气候,夏季温度为20℃-25℃,冬季为2℃-6℃,春秋季则为7℃-14℃。除了气温差别外,降雨量也不同。瓦莱州的Stalden的降雨量每年只有52毫米。而距离Stalden 40千米处的Monte Rosa山峰,每年降水量却达400毫米之多。在瑞士,几千米内的土地上就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色及气候条件。
12.(2024七下·霍邱期末)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和澳大利亚三大牧羊带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澳大利亚的地势特征   。
(2)澳大利亚中部被   (纬线)穿过,   (降水/热量)充足,可四季露天放牧。
(3)试分析粗放牧羊带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   。
(4)悉尼周边的牧羊带是   ,与其他牧羊带相比,该带牧草品质好、产量高的气候原因是   。
【答案】(1)东西高,中部低
(2)南回归线(23.5°S);热量
(3)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蓄种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等。(答出两点即可)
(4)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较大
【知识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独特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呈南北纵列分布,东部为山地——大分水岭,西部为低矮的西部高原,中部为中部平原,因此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2)读图分析可知,澳大利亚中部被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属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可四季露天放牧。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澳大利亚粗放牧羊带分布在澳大利亚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草原面积广阔;位于大自流盆地,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水;澳大利亚缺乏大型食肉动物,羊缺乏天敌,适合放牧。
(4)读图分析可知,悉尼周边的牧羊带是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与其他牧羊带相比,该带牧草品质好、产量高的气候原因是:悉尼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富,水源更充足。
故答案为:(1) 东西高,中部低 ;(2)南回归线(23.5°S);热量;(3) 草原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开阔,适合大规模放牧;地下水丰富(饮水丰富);蓄种没有天敌(大型食肉动物)等。 (4)牛、羊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年降水量较大。
【点评】(1)澳大利亚地形可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西部是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横断山脉,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陆中部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的最低点;大陆东部为山地(大分水岭),一般海拔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缓斜。
(2)澳大利亚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典型的半环状分布。
(3)澳大利亚国是世界上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的典型代表,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东南狭窄的沿海低平原地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墨累河和西南沿海平原地区,粗放牧羊带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西部高原西南部和大自流盆地东部部,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主。
13.(2024七下·霍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在地理课堂上开展了“探究美国农业区域化生产”的主题研讨活动。请你结合美国本土地形图和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一起加入研讨吧。
(1)【空间表现】
农业带甲是   带,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2)【形成原因】以乳畜带为例,完成下表中的填空。
①   ,②   。
(3)【产生影响】美国实现了农业区域化生产,形成了   的农业带(区),农场规模大,现代化水平很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   国。
【答案】(1)玉米带;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2)冷湿;城市
(3)专业化;出口
【知识点】美国概况;美国农业地区专业化
【解析】【分析】(1)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农业带甲是玉米带,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地处温带,春夏气温较高;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2)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东北部由于纬度较高,有五大湖等水域辽阔,因此气候冷湿,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因此畜牧业发达;另外美国东北部是美国传统工业区,这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为乳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美国利用各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征,实现了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加之农场规模大,现代化水平很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故答案为:(1)玉米带;地处温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2)冷湿;城市;(3)
专业化;出口。
【点评】(1)美国地形可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形区: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密西西比河平原,东部是阿巴拉契亚山脉。密西西比河是美国最长的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湾,也是世界第四长河。
(2)本题考查美国乳畜带形成的有利条件,理解解答即可。
(3)每个地区根据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和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如玉米带、棉花带、小麦区、乳畜带等,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农业的地区专门化特点。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