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0张PPT)3 古诗词三首第1课时 《宿建德江》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美妙的时光之旅,回到那遥远的古代,去感受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世界,学习第三课,古诗三首。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古诗词,遇到不会读的、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生字学习dé品德道德què喜鹊鹊桥chán蝉蜕鸣蝉多音字组词卷juǎnjuàn(卷尺)(卷入)(长卷)(画卷)学习古诗《宿建德江》朗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划出朗读节奏。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zhǔmùkuàng划出朗读节奏宿建德江唐 孟浩然移 舟 /泊 烟 渚,日 暮 /客 愁 新。野 旷 /天 低 树,江 清 /月 近 人。你知道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吗?“建德江” 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省)的一段。宿建德江留宿建德江边。创作背景孟浩然在四十岁左右时曾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应试落第,这使他感到忧愁。落第后,他乘船东下到吴越一带漫游,以此来排遣心中的郁闷。这次漫游的时间比较长,途中他写了不少诗,其中就包括这首《宿建德江》。这首诗作于公元730年,是孟浩然离开家乡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时所作。作者简介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品读古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泊:停船靠岸。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傍晚客:指诗人自己。译文: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旁,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心头。根据前两句诗句,是什么引起了诗人的愁绪?引起诗人的愁绪的是夕阳西下、 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以及羁旅之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触景生情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原野空旷辽阔。远处的天空显得比树还低。译文:原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仿佛更与人亲近。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借景抒情《宿建德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思想:《宿建德江》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的寂寞情怀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2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划出朗读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zhēshì划出朗读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 苏轼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理解诗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在今浙江西湖边喝醉时写下的作品题目的意思是, 在农历六月二十七日这天, 诗人在望湖楼上独自喝着酒, 喝醉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品读古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打翻的墨水,形容云很黑。指夏日的雨点大而猛,在景物的映衬下显得白而透明。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雨之急黑云墨水比喻白雨跳珠比喻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狂风席卷而来。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忽然间狂风席卷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边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雨后是一幅怎样的景象?望湖楼下水如天。雨过天晴,风平浪静,诗人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景之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后第三题)黑云翻墨图西湖骤雨图狂风散云图水天一色图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主要景物有什么?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白雨、望湖楼。主题概括:《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西湖夏季忽雨忽晴、迅疾变化的景象,表现了西湖景色的奇特,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3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划出朗读节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婵。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xiàn划出朗读节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理解题目: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今江西上饶的西面。作者简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品读诗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别枝:横斜的树枝。惊鹊:惊动喜鹊。蝉叫声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以动衬静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惊鹊所见鸣蝉所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由稻花香和蛙声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所闻译文:在稻花的香气里,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词描写的是夏季景色。 在夏季, 稻花盛开, 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而青蛙的叫声则是夏季特有的自然现象,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夏季特有的田园景象。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时下起了雨,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译文: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茅店:用茅草盖的旅社。社林:社庙丛林。“见”通“现”:出现。译文:往日的茅店小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桥上,它忽然出现在眼前。主题概括:《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了黄沙道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惊鹊蝉鸣、蛙声一片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后第一题)朗读提示:《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寂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热爱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拐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注意读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结合诗句说一说。(课后第二题)两首古诗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但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的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词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通过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理解古诗词的方法?1、阅读法:通过阅读古诗词,仔细理解其中的意思,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要结合上下文,多次阅读,留意一些细节,抓住古诗词的主旨,从中深入挖掘出历史、文化、习俗等内容。2、联想法:联想法是研究古诗词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从古诗词中特定的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段出发,运用联想的方法去推测古诗词的深层内涵。3、翻译法:翻译古诗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古诗词的语言形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中所涉及的信息。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