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导学案

资源简介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情景导入:美国航天局7月中旬透露说,2012年7月23日的一场超级太阳风暴差点命中地球,其威力足以把文明社会打回到十八世纪。 研究人员说:“这场太阳风暴只要提前一周发生,地球可能就被击中了。”幸运的是,那场太阳风暴只是从地球轨道上穿过,击中了美国航天局的一颗太阳观测卫星。如果真有太阳风暴击中地球,那么首先就会引起大范围停电,导致电器无法使用,通信也将中断,甚至家中的马桶也无法冲水。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学习目标】
课标:简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概况,记住太阳大气分层。认识太阳活动的现象特征。
2.理解太阳辐射的作用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知识导学】
(一)基础知识记忆
一、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以 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
2.波长:范围在 之间,分 、 、 三部分。
3.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能量大小:太阳常数 焦、(平方厘米*分)
5.对地球的影响
⑴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能源: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⑵ 是地球 、 的主要动力。
二.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释放能量的 性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
2.主要类型
⑴光球层: ,活动周期为 年。
⑵色球层: 、日珥。
⑶日冕层: 。
3.对地球的影响
⑴太阳黑子:影响 。
⑵耀斑: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影响大气电离层;影响 通信。
⑶太阳风:在高位地区出现极光。
(二)地理能力训练
1.读课本图1-7说明太阳辐射的特点。
2.列举日全食发生时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
3.描述太阳活动的表现。
4.曾有专家预警2012年将出现太阳风暴。并有“地球将重回黑暗时代”的传闻,引起市民蜡烛抢购风潮,请评析该传闻。
【三点探究】
1.太阳的结构:根据理论推算和实际观测,我们可知:从太阳中心到边缘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和太阳大气。我们能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通常看到的太阳圆盘面就是光球层。
2.太阳活动及活动的表现: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递的过程中,并不是稳定均衡的,由此产生一些明显变化现象,我们通过观察这些现象推知太阳内部的活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太阳活动的影响:
极光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太阳风)被地球磁场捕获后,向地球磁场最强的极地高纬度地区高速运动,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会产生美丽的光弧或光带,这就是极光。由于极光比较暗淡,白天会被阳光淹没,因此极光只有在夜间才能看到。
“磁暴”现象 地球和近地空间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动地球磁场,使地球磁场强度突然变化,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称为磁暴现象。
太阳风 日冕层远离太阳核心,受引力小,大气密度小,温度极高,达上百万度,大气只能以各种离子形式存在,当接受到足够多的能量时便逃离太阳向四面八方运动,好象从太阳吹出的风,吹遍了太阳系。其速度极高,能量很大。其实质是一束高能带电粒子流。
【技能训练】
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回答1-2题。
1.上海的年平均太阳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因为(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大 D.纬度偏低,晴天多
2.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
A.常规能源短缺,能量需求量大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 D.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量蕴藏量大
3.读下图,回答:
(1)不同纬度带的降水量和黑子相对数之间的相关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各纬度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约为_______年,这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相比,表现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 (3)此图表明了太阳活动对地球_______有影响。除此之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还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等方面。 (4)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拓展提升】
4.读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2)根据图所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丰富的地形区 ,最少的地形区是 。
【反思总结】

【阅读材料】
1.太阳概况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的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5%,它的强大引力是控制着太阳系天体的运动,它的辐射是太阳系内天体的主要能源,是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
地球沿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日地距离最大为1.52亿千米,最小为1.47亿千米,平均为1.4960亿千米,在天文学上将它作为1天文单位。太阳的平均半径为69.599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表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12000倍,体积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质量为1.989×1030千克,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2.日食
地球和月亮都是不发光的球体,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必然发生黑影。月球是围绕地球转动的,地球又带着月球一起绕着太阳公转,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差不多成一直线时,月影挡住了太阳,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月影有本影、伪本影(本影的延长部分)和半影之分。在月亮本影扫过的地方,那里太阳光全部被遮住,所看到的是日全食;在半影扫过的地方,月球仅遮住日面的一部分,这时看到的是日偏食。有时,月球本影达不到地面,它延伸出的伪本影扫到地面,此时太阳中央的绝大部分被遮住,在周围留有一圈明亮的光环,这就是日环食。天文学家称环食和全食为中心食。中心食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日偏食。
3.月球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4.月食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月食时,对地球来说,太阳和月球的方向相差180°,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分别称为黄道和白道,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约有5°的交角,因此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有机会形成一条直线,产生月全食。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知识记忆
电磁波 0.15~4微米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8.24 太阳能 煤、石油 太阳辐射 大气运动 水循环 不稳定 太阳黑子 1l 耀斑 太阳风 气候 无线电短波
技能训练
1.D 2.A 3.(1)有的地区正相关,有的地区负相关(2)11 相同 (3)气候 通讯、极光 (4)耀斑、太阳风
拓展提升
4.(1)西北多,东南少
(2)青藏高原西部 四川盆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