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2022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核心概念】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同时还在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起,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基础知识】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纲领性文件:1947 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2.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胜利是由人民的小推车推出来的”】5.中共不同时期土地政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打土豪,分田地抗战时期:地主减租减息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耕者有其田二、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时间:1947 年夏2.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3.意义: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9-1949.1)1.辽沈战役(1948.9-1948.11)——解放东北2.淮海战役(1948.11-1949.1)——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3.平津战役(1948.11-1949.1)——解放华北(北平和平解放)4.三大战役的影响: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四、解放战争的胜利——渡江战役(1949.4)1.经过: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败退台湾。3.意义: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4.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国民政府的腐败;(3)人民群众的支持(民心所向是根本)。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及任务的变化【单元思维导图】【易错点拨】1.1947年的土地改革是在解放区进行的,非解放区仍未进行土地改革。2.三大战役的意义在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并不代表国民党的彻底失败。【课后巩固】一、基础过关(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政策:实行 的土地政策2.措施:(1)1947年中共颁布《 》:废除 ,实行 的政策,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2)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 、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 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3)意义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②激发了 和生产的 。③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主力决战1.填表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时间 1948.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指挥 林彪、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粟裕 聂荣臻、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 中原、华东野战军 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歼敌人数 47万余人 55万余人 52万余人意义 解放 全境 解放 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全境基本解放2.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 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 全境。人民解放军数量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2)淮海战役: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 、 、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 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 的广大地区。(3)平津战役; 人民解放军挥师入关,与 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 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 全境基本解放。(4)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 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 。3.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 ,23日占领 ,结束了 在大陆的统治(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 ,中华民国时期结束。4.人民解放战争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解放战争&fr=qb_search_exp&ie=utf8 )迅速胜利的原因?启示?(1)原因:①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②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英勇善战&fr=qb_search_exp&ie=utf8 )。③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④国民党统治腐败,失民心。(2)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党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关键。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时间、地点:1949年春、河北平山 。(2)内容①工作重心转移: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 转移到 。②提出两个务必: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提醒全党“务必继续保持 ,务必继续保持 。”(3)意义:为迎接人民战争的 ,准备 的建立。二、问题思考1.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 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2.千里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义 3.三大战役基本概况名称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战果 意义辽沈战役 歼敌47万余人,解放了 全境。淮海战役 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 的广大地区。平津战役 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 全境基本解放。4.渡江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有什么重要意义 5.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历史小课堂】“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自1948年下半年以来,国共两党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战,人民解放军在北起松花江、南抵长江的广大土地上,前后经过142天的连续作战,消灭国民党军队173个师,共154万多人。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毛泽东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有一天,警卫员李银桥正给他篦头。毛泽东喜欢篦头,他说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是一种很好的按摩。警卫员说:“哎呀,主席,你有白头发了。”毛泽东说:“白了一根头发,胜了三大战役,值得!”在三大战役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屋里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大战役的胜利,给了蒋介石反动统治以毁灭性的打击,其军队主力已被消灭,作战部队仅剩下100多万人,并且分布在从新疆到台湾的广大地区和漫长战线上,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资本基本上输完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得到解放,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从根本上瓦解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