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2022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以及《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初步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核心概念】为了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掠夺更多的资源,搜取更丰厚的利润,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大肆抢劫并焚毁了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是对中国的一次空前洗劫,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破坏,也是中华民族的奇班大辱。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趁火打劫,鲸吞中国大片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基础知识】一、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原因:①直接原因(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②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侵略国家:英国、法国(主凶);俄国、美国(帮凶)。3.结果:①1858 年,签订《天津条约》(内容:公使驻京;十口通商;长江航行;鸦片合法。)②1860 年,北京沦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1860 年,签订《北京条约》(内容:割地九龙;增开天津;赔款大增;前约有效)④最大的赢家:沙俄占领中国西北、东北大片领土(共 150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割占最多)。⑤1861 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处理一切对外事务。4.影响:①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②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5.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二、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西方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性质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过程 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战争时间 1840—1842年 1856—1860年侵略路线 从广州开始,经厦门、定海,第一次抵达大沽,第二次抵达江宁(南京) 从广州开始,北上攻陷大沽炮台,攻占北京。结果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等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危害 侵略范围 长江以南,东南沿海地区 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权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联系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重难点突破】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易混易错】1.易错字:圆明园2.近代最先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是英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课后巩固】一、基础过关(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2.侵略者: 组成联军, 、 支持。3.借口:“ ”和“ ”。4.经过: 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 ,逼近天津。5.签约: 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 、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被迫承认 。6.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的时间以及两个阶段的情况。(1)开始的时间:1856年10月。(2)第一阶段:1857年,英法攻陷 →逼近 →1858年,被迫签订《天津条约》。第二阶段:1860年,英法占领 →进攻 →火烧圆明园→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1.背景: 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逃往承德避暑山庄。2.史实:1860年10月, 对北京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 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3.签约:奕 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 为商埠,割 , 。4.《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内容《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外国公使进驻 。 清政府承认《 条约》继续有效。增开 、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增开 为商埠。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割 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度增加。(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平方千米领土。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 一带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项目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目的) 打开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战争性质 非正义的 战争侵略国家 英国 英、法、俄、美侵略时长 1840—1842年,历时两年 1856—1860年,历时四年开放口岸 城市 从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 地区影响 开始沦为 半封建社会 程度进一步加深二、问题思考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分别是什么?起止时间、主要发动者分别是什么?帮凶是哪两个国家?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通过与清政府签订的《天津条约》中获得了哪些特权?3.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者最主要的罪行是什么?趁火打劫、割占我国大量领土的国家是谁?5.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影响?【历史小课堂】火烧圆明园的历史评价火烧圆明园无疑是历史上最为恶劣的文化毁灭行动之一,直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帝图书馆及哥特部落践踏罗马相比肩。法国人当时就已指出,这就如同卢浮宫和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而且,这一暴行是两个国家所谓“教化”非欧洲世界的代表性行为。火烧圆明园充分说明了这一行动的伪善及其种族主义根基。在欧洲文明国家间,此类文化毁灭行为甚至在战争期间都是不可想象的,但中国显然未被包括在这一道义原则之内。中国人没有忘记这个教训,它在今天仍记忆犹新。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做出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火烧圆明园这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有评论说:一代名园圆明园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