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学案 (无答案)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学案 (无答案)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的传播不一定停止.
常见发声体的辨识:弦类乐器发声时弦在振动(如:二胡、小提琴、古筝、吉他、钢琴等),
管类乐器发声时空气柱在振动(如:长笛,箫、号、唢呐等),
打击类乐器发声时打击面在振动(如:鼓、锣等),
人说话时声带在振动,
动物的叫声是由动物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
听到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传播形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声的介质有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的影响因素:①.介质的温度: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____m/s;
②.介质的种类:>
回声形成原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就会被反射,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
★利用回声测量距离:s=,(t表示从发出声音至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
不是所有振动发声都能被人耳听见.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发声体振动:产生声音;
②.有传声介质:能够传播声音;
③.响度足够大:可引起耳膜振动;
④.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
练习
1.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_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在发声
C.动物发出的声音,一定是从它们的嘴巴发出来的
D.树叶在风中摆动时也可以发出声音,这是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
E.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物质无关,只取决于声源本身
F.在空气中声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振动的物体才会发声 B.固体、液体都能振动发声,只有气体不能振动发声
C.有振动的声源,就一定有声音 D.有声音,就一定有振动的声源
E.振动快的物体能够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够发声
F.不振动的物体,有时也能够发声
4.雷雨天气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______;声音和光都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其中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5.如图所示,中国科学船利用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0.6s后被船底的探测仪器接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问: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
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Hz),频率越高则音调越高
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等
生活实例:a.男低音,女高音;b.按压管乐器的不同气孔;c.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d.音乐课上所教的音符.
响度:声音的大小
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与发声体的距离:距离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小
声音的发散程度:声音越集中响度越大,如:把手握成喇叭状说话使声音更响亮!
改变方法:改变用力的大小,与发声体的距离,声音的发散程度
生活实例:a.“歌声嘹亮”“震耳欲聋”“轻声细语”;b.击鼓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c.调整音量大小
音色:声音的品质
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
生活实例:a.模仿别人的声音;b.分辨不同乐器;c.声纹锁;d.闻其声而知其人;e.口技.
注:①.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②.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会随传播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1)比较甲、乙:波形疏密程度相同,频率__________,音调__________;乙图波形上下高度大,振幅
__________,响度__________;
(2)比较乙、丙:波形上下高度相同,振幅__________,响度__________;丙图波形密,频率_________音调__________。
(3)比较甲、丁:波形形状不同,__________不同.
练习
1.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听文物致敬百年风华。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听众辨别出讲述人是哪位播音员,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2.“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________。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
5.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6.如图所示,小明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上下推拉活塞,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当筷子不动,用不同的力吹管时,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
7.东营市是吕剧发源地.吕剧常见的伴奏乐器有坠琴,扬琴、二胡等.观众可以根据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下同)不同,分辨出是哪种乐器.琴师调节琴弦的松紧
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
声音的利用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Hz的声
应用: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声呐、蝙蝠超声仪、倒车雷达)、“B 超”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测速等
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加湿器等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
应用:传递信息:监测火山爆发、龙卷风和核爆炸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传递能量:次声武器,可使心脏、肺等因出现强烈共振而受损
★共同特点: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耳都听不到
噪声的来源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环境保护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噪声的等级: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是dB
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的产生 ---→ 阻断噪声的传播 ---→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 ↓ ↓
控制噪声的位置:声源处减弱,如“禁鸣 传播过程中减弱, 人耳处减弱,
喇叭”、装消音器等 如“安装隔音屏墙” 戴耳塞”、捂耳朵等
路边种树、关闭门窗等
例:如图所示,蝙蝠发出的_______,碰到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就可以确定昆虫的位置和距离,说明声音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1.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2.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安装玻璃隔音板,能降噪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B.分贝是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利用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方面控制噪声
3.笛子是通过从吹孔向管内灌气引起________振动而发声的,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