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1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2.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情境导入】同学们,爱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一代代诗人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朦胧派诗人舒婷,面对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祖国,怀着拳拳的女儿之心,用诗歌唱出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今天,让我们走进舒婷的诗歌,去聆听她的心声。【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2.学生自由朗读,把握本文的内容、感情和朗读时的语调,体会诗句节拍、重音。理解诗歌大意,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各诗节的大意。明确:1.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迷惘(wǎnɡ) 隧洞(suì) 绯红(fēi) 淤滩(yū)纤绳(qiàn) 簇新(cù) 疲惫(bèi) 富饶(ráo)2.内容 感情 语调第一节:贫困、落后的祖国 深沉、悲哀 低沉第二节:痛苦、追求的祖国 痛苦、希望 舒缓第三节:新生、希望的祖国 欣喜、亢奋 高亢第四节:养育、献身的祖国 深情、自豪 激昂二、研读课文——理解情感1.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 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 明确: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与祖国一起经受苦难,并在历史的机遇面前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诗人通过一些具体事物来表现这种情感,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等,象征着祖国饱经风雨而依然具有顽强活力的特点。2.第一节诗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 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 明确: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3.第二节诗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怎样理解“飞天” 明确:不是。第二节诗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着纯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4.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明确:第三节诗中的感彩由之前的悲哀愁苦一下变为欣喜亢奋。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显示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5.第四节诗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 明确:第四节诗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换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由”,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6.小结内容。 三、深入探究——赏析语言1.“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的前面,都有或长或短的修饰语,这些修饰语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去掉。因为“破旧”“熏黑”“干瘪”“失修”等修饰语,显示出它们所受的苦难,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驳船”在“淤滩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显示前行之艰难。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这句诗是什么意思 明确:“飞天”袖间的“花朵”,代表着过美好生活的愿望;“落到地面”,代表着希望变成现实。3.诗人说了“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为什么又说“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 明确:“我”是祖国的“十亿分之一”,但是“我”要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要与祖国融为一体,因而说“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4.“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这句该怎样理解 明确:“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哺育了“我”,那么,“我”要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承担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四、拓展延伸如何理解本文中的“我” 本文是以第一人称写的,诗中将“我”与“你”(即祖国)两者紧紧联系在一起。“我”和祖国是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我”代表了要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承担起重任的一代人,他们和祖国一起从苦难中走过,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担起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五、本课小结同学们,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学们要用你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用心灵去感受生活、感悟人生,用你的笔去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附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