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①提纯便于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②简略化通过对认识环节的省略,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点’没有大小”属于关系判断,不可以进行换质位推理④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从中可以看出,提纯便于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故①④符合题意。②: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是对认识结果的一种简略表达,而不是对认识环节的省略,故②表述错误。③:“‘点’没有大小”属于性质判断,故③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2.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和液泡体积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上述实验( )①运用共变法,揭示出蔗糖溶液浓度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因果关系②以分析为先导,综合得出原生质体和液泡体积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③借助思维抽象,得出蔗糖溶液浓度与液泡的体积呈反相关关系的结论④通过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的环节,感知洋葱的整体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共变法是指被考察的对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和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出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变化,原生质体体积也发生了变化,通过运用共变法,揭示出蔗糖溶液浓度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因果关系,①符合题意。②: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②说法错误。③: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和液泡体积的变化,体现了借助思维抽象,得出蔗糖溶液浓度与液泡的体积呈反相关关系的结论,③符合题意。④: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环节,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3.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这是我国实施的第五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第四次月球表面软着陆,以及第二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标志着嫦娥六号成功跨过充满挑战的“落月”难关,为达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目标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反映出我国在航天科技的发展上( )A.把握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B.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获得新的认识C.可以根据航天现在发展状况必然地推知航天的未来D.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答案】A【详解】A:嫦娥六号成功跨过充满挑战的“落月”难关,为达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目标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这表明事物发展是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过程,A符合题意。B: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参与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和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只有……才能……”说法错误,B排除。C:超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根据航天现在发展状况,推知航天的未来,但并非“必然”,C说法错误。D:认识发展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4.对一座城市而言,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贪大求全就会顾此失彼。近年来,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这有力地说明,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减量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这组概念是属种关系B.“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是关系判断C.“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体现辩证否定不作简单肯定或者否定D.对“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进行换位推理的真实结论是“这一‘源动力’是有限的”【答案】C【详解】A: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属种关系,而是交叉关系,A不选。B:断定认识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是关系判断,“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是联言判断,B不选。C:“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体现辩证否定不作简单肯定或者否定,C正确。D:对“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进行换质推理的真实结论是“这一‘源动力’是有限的”,而非换位推理,D错误。故本题选C。5.“合成谬误”现象在经济学领域常指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比如,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农户通过种植大蒜赚了钱,其他农户纷纷效仿,结果大蒜滞销,大家都亏了本;一家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看起来都天衣无缝,然而合在一起却让这家企业的经营步履维艰。“合成谬误”现象启示我们( )①事物改变原有的根本性质才能实现自我否定②坚持动态思维有助于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趋势③要全面分析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叠加效应④真理与谬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没有严格界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材料强调我们要运用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并没有涉及事物的自我否定,①不符合题意。②:一部分农户通过种植大蒜赚了钱,其他农户纷纷效仿,结果大蒜滞销,大家都亏了本。这启示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应用动态的思维方式准确把握事物发展趋势,②正确。③:“合成谬误”现象在经济学领域常指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这启示我们树立整体意识,要全面分析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叠加效应,③正确。④: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④错误。故本题选C。6.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仅限于看到的、摸到的和尝到的,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开始理解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不仅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还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营养素。现在,当他在超市看到广告推荐的“奇异果”时,即使他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吃过,但他也知道“奇异果”是一种水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触及苹果、香蕉的本质属性②小明对水果的完整认识是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的③小明的认识历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④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属于思维具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开始理解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不仅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还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营养素。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属于思维抽象,触及苹果、香蕉的本质属性,故①符合题意。③: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仅限于看到的、摸到的和尝到的,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开始理解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不仅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还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营养素。现在,当他在超市看到广告推荐的“奇异果”时,即使他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吃过,但他也知道“奇异果”是一种水果。材料中小明的认识历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③符合题意。②:认识的历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说法错误。④: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仅限于看到的、摸到的和尝到的,因此,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属于感性具体,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7.《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 齐国大夫晏子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盜,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此故事中( )①晏子成功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反驳了楚王②由“齐人也, 坐盗”得出“齐人固善盗”的结论, 楚王偷换了概念③楚王由一人盗推出 “齐人固善盗”的结论, 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表明晏子通过思维抽象认识事物的本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盜,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成功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反驳了楚王,由“齐人也, 坐盗”得出“齐人固善盗”的结论, 楚王偷换了概念,①②符合题意。③:楚王由一人盗推出 “齐人固善盗”的结论, 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不是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③错误。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表明晏子通过思维具体认识事物的本质,不是通过思维抽象认识事物的本质,④错误。故本题选A。8.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时隔多年实现人口净流入,老工业基地城市逆袭出圈……东北焕新成为热词并非偶然。从雪季上热搜,“尔滨出圈”到东三省文旅井喷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冰雪融化、春回大地时节,东北还将继续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告诉我们( )①东北的发展体现了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东北文旅井喷发展是对其他省发展方式的否定③东北发展新模式是对自身落后发展方式的否定④东北的发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与独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东北焕新成为热词并非偶然。从雪季上热搜,“尔滨出圈”到东三省文旅井喷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冰雪融化、春回大地时节,东北还将继续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告诉我们东北的发展体现了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东北发展新模式是对自身落后发展方式的否定,①③正确。②:东北文旅井喷发展是对其他省发展方式的借鉴,而不是否定,该选项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否定观,②排除。④:东北的发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但未体现独立性,④排除。故本题选B。9.2024年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了人民对历史、对党的执政活动、对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对应对国际国内各种考验、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文章强调,人民是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特殊形式之一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思维抽象是对感性具体的共性概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故①表述错误。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故②表述错误。③④:文章从“指出了人民对历史、对党的执政活动、……等方面的重大作用”,到强调“人民是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反映出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思维抽象是对感性具体的共性概括,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我们要稳字当头、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这一论述的启示( )①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②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③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坚持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事物④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坚持稳扎稳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稳字当头,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说明要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还要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故①②正确。③:认识发展的历程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感性具体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未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思维抽象是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思维具体是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把握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故③错误。④: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是对立统一的,而不是整体性与系统性对立统一,④错误。故本题选A。11.《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商品”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货币”概念。货币出现后,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到来。这说明( )①“商品”这一概念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②思维抽象可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要经历分离、提纯等过程④以思维具体为起点能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认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马克思把“商品”作为逻辑起点,一点点的展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①正确。②:马克思运用“商品”“货币”等概念,延伸出资本运行及剩余价值的规律,是从思维抽象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表明思维抽象可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②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从思维抽象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过程,而不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排除。④: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飞跃的终点,它是对认识对象整体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是以思维具体为终点而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认知,④错误。故本题选A。12.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③体观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该机构是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结论,这运用的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而非完全归纳推理,①错误。②:这一认识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未涉及辩证否定,且辩证否定应该是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②错误。③:该认识过程随着时间推移,根据消费数据的变化得出结论,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③正确。④:先是对居民饮食消费有具体的了解,然后得出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结论,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了理性认识,④正确。故本题选D。13.《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的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是( )①以商品为起点,通过上升的环节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②从资本主义直观的整体表象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而形成的③思维飞跃的终点,是具体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抽象的再现④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理性认识层面上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④: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这说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是以商品为起点,通过上升的环节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也是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理性认识层面上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①④符合题意。②:思维抽象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属于思维具体,②错误。③:思维具体是思维飞跃的终点,是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③错误。故本题选C。14.长期以来,古籍面临“藏用”两难的困局。每一次翻开,古籍都有损坏的风险;束之高阁,又无法实现活化利用价值。数字化,找到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借助内容的活化、形态的活化、体验的活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古籍数字化、可视化体现出辩证否定的双重性②两难困局的解决做到了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③古籍活化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认识作正向思考④实现古籍数字化表明了创新思维是联想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数字化,找到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可见,古籍数字化、可视化体现出辩证否定的双重性,①正确。②:每一次翻开,古籍都有损坏的风险;束之高阁,又无法实现活化利用价值。数字化借助内容的活化、形态的活化、体验的活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说明两难困局的解决做到了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②正确。③:古籍活化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认识作逆向思考,而不是正向思考,③错误。④:实现古籍数字化表明了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④错误。故本题选A。15.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由此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 )①运用逆向思维,先立后破,探索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②坚持创新思维,因地制宜,以科学思维为基础开拓创新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突破传统束缚,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④把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不犯极端化错误,实现生产力跃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习近平强调:“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表明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运用逆向思维,先立后破,探索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突破传统束缚,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故①③符合题意。②:创新思维以实践为基础,不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②错误。④:要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渐进性与飞跃性的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B。16.2024年5月,西工大从萤火虫个体之间用发光来通信的方式中得到了启发,联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实现了电磁干扰下无人机间的信息传递,使无人机集群突破更多严苛条件限制。由萤火虫到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 )A.坚持了辩证否定观,推动事物发展 B.经历了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C.体现了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D.运用类比推理,从真前提必然得出真结论【答案】C【详解】A:由萤火虫到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体现了联想思维,没有涉及坚持辩证否定观,A观点不符合题意。B:认识的发展历程是从感性思维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B说法错误。C:由萤火虫到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将看似不相关对象的认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C观点符合题意。D:由萤火虫到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运用类比推理,但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推理,不能从真前提必然得出真结论,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7.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图是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图。下列对形成该体系图的思维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②经过思维抽象各环节,再现国家总体安全的统一③运用思维抽象从国家安全观不同方面中抽取了共性④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基本概念是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理想化是科学的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①错误。②:形成图示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抽象过程,经过思维抽象的不同环节,最终形成图示,再现了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②正确。③:在形成图示的思维过程中,根据国际总体安全观的内容进行了分离、提纯、简略化等,进行了思维抽象,从不同安全观的不同维度中抽取了共性,③正确。④:应该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④错误。故本题选C。18.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时,发现存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把各种具体商品的个性舍弃掉,形成“商品”这个概念,以此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剩余价值”的概念,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这告诉我们( )A.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终点B.通过感性具体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C.认识发展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D.思维抽象是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对事物整体本质的认识【答案】C【详解】A: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是认识飞跃的终点,不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终点,认识具有无限性,A不选。B:通过感性具体形成的是对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的反映,是整体的反映,B不选。C: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时,发现存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把各种具体商品的个性舍弃掉,形成“商品”这个概念,以此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剩余价值”的概念,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这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C入选。D:思维抽象是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对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认识,D不选。故本题选C。19.初次见到大熊猫,人们头脑中会形成对大熊猫的认识,一般就是黑白体色、圆滚可爱。后来,通过进一步观察或查阅资料,人们会进一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栖息环境、进化繁殖等,从而获得对大熊猫全面、深刻的认识。从上述对大熊猫的认识过程上看( )①对大熊猫的直观的整体表象是对其认识的起点②对大熊猫感性具体的认识是零散和错误的认识③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共性是思维抽象的唯一环节④认识发展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详解】①:对大熊猫的直观的整体表象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其认识的起点,故①入选。②:对大熊猫感性具体的认识不一定是零散和错误的认识,感性具体是对事物整体的外部联系的反映,故②不选。③:思维抽象包括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四个环节,故③不选。④:认识的发展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故④入选。故本题选D。20.一山一水一世界,一思一司一禅通。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意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看( )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感性具体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具体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抽象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属于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直观认识,属于感性具体,①正确。②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对事物内在本质和规律的思考,是对事物的抽象认识,属于思维抽象,②不选,③正确。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在思维抽象的基础上,对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思维具体,④不选。故本题选B。21.劳动是《资本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并且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由此可见( )A.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矛盾焦点B.辩证思维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统一中把握事物C.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终极目标D.“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答案】A【详解】A:通过材料中对劳动地位的阐述,可以看出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由思维抽象走向思维具体的合适的上升起点,这说明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或者说是矛盾焦点,故A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劳动这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没有涉及坚持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C:思维的终极目标是使行动具有自觉的目的和预见性,故C表述错误。D:认识发展过程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故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22.破与立存在三种形态——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破边立。破与立何者为先,应依据矛盾的性质决定。“不破不立”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哲学思想,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先立后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多次强调的工作方法。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既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注入新的内涵。由此可见( )A.辩证思维坚持在动态性与整体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B.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C.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D.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答案】C【详解】A:辩证思维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A说法错误。B:相对于肯定阶段来说,否定阶段是较后也是较高的环节,B错误。C:破与立的关系表明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C符合题意。D: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事物整体、旧矛盾统一体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D错误。故本题选C。23.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至地面,这引起了牛顿的思考:苹果在树上可以飞去任何方向,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借助万有引力定律又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是借助引力定律描绘万物运动的基础③思维的第一阶段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④由万有引力到万物的运动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至地面,这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①排除。③:思维的第一阶段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错误。②④: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借助万有引力定律又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可见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是借助引力定律描绘万物运动的基础,由万有引力到万物的运动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④正确。故本题选C。24.在艺术创作中,初学者往往只能直观地描绘物体的外在形态,即感性具体的认识。然而,随着技艺的提升,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从物体的外在形象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即思维抽象。这种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转变是艺术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有( )①感性具体是艺术家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初步认识②感性具体只反映了物体的外在形态,未能揭示其内在精神和意义③感性具体对物体的认识较为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④感性具体已经是对物体全面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①:感性具体是通过感官感知到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不仅仅是通过是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初步认识,故①错误。②: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转变是艺术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感性具体确实只反映了物体的外在形态,没有深入到物体的内在精神和意义,这正是需要思维抽象的原因,②正确。③:感性具体对物体的认识往往较为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艺术创作深入探索的需求,因此需要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正确。④:感性具体只是对物体外在形态的认识,思维具体才能更全面地揭示物体的本质和意义,④错误。故本题选C。25.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图形(见下图)以中文“互”字点明互联网的主题。“互”字中心由八个圆形交织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的纵横交错。圆形的色彩叠加,描绘出互联网中信息的缤纷色彩,形同于水乡乌镇中楼阁的窗纹,蕴含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的地域特点。这一设计(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了反向思考B.说明认识的完成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C.体现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D.通过思维抽象形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答案】C【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形象思维,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了反向思考属于逆向思维,A不符合题意。B:认识的完成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B说法错误。C: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图形以中文“互”字点明互联网的主题,体现了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C符合题意。D: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片面的认识,不能把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有人认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淘汰现代文化元素,就能重塑文化辉煌。请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答案】①辩证的否定并非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的复兴并非简单地摒弃现代文化元素,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非对立关系,而是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的。②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研究阐发等多个方面入手,既要辩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吸收现代文化元素。③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挖掘其独特的魅力,综合考虑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应融合共进,共同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故此观点是片面的。【分析】背景素材:《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考点考查:辩证思维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对“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淘汰现代文化元素,就能重塑文化辉煌”观点加以评析。需要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回答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先判断正误,然后论据证明。 并指出该如何做。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收集论据。正误判断:此观点是片面的。论据①: 辩证的否定并非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的。论据②: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研究阐发等多个方面入手,既要辩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吸收现代文化元素。论据③:要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深入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挖掘其独特的魅力,综合考虑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论据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应融合共进,共同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第三步:整合论点与论据,组织答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滇剧因其独具艺术个性和风格,被誉为“滇粹”,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随着时代发展,对于戏曲,年轻人只能望门兴叹或知之甚少。滇剧后继乏人的情况着实令人担忧,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有待人们不断探索对策。云南省滇剧院通过创新庭院剧等演出形式,进一步吸引年轻观众群体。滇剧《粉·待》以庭院剧形式呈现,伴奏乐队也从幕后来到了前台,优美哀怨的唱腔,华丽写意的“服饰道”,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新剧上演期间,还举办了角色模仿秀活动,并在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广,进一步拉近了年轻人与非遗文化的距离。滇剧的传承发展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创造经济价值而丢了根和魂,也不能一味静态守护,缺少转化、创新,被时代发展边缘化。滇剧的活态传承,既要“+”出数字化保护,也要“+”出市场化探索,才能活起来,传下去。“滇剧的传承发展不能丢了根和魂,也不能一味静态守护。”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答案】①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是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我们看待事物、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②滇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具有独具艺术个性和风格,我们既要保留这些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又要敢于突破传统、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分析】背景素材:滇剧的传承发展考点考查: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是分析观点“滇剧的传承发展不能丢了根和魂,也不能一味静态守护”,需要调用“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相关知识,从为什么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滇剧的传承发展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创造经济价值而丢了根和魂→可联系否定中包含着肯定。关键词②:不能一味静态守护,缺少转化、创新,被时代发展边缘化→可联系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关键词③:滇剧的活态传承,既要“+”出数字化保护,也要“+”出市场化探索,才能活起来,传下去→可联系辩证否定观的实质与方法论。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我国传统粮食安全观注重粮食供给数量,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此背景下,大食物观不断形成。从生命进化的角度看,食物的本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谷物、蔬菜、肉蛋奶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因此,大食物观主张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仅要关注数量安全,而且要关注质量安全、食物结构安全和生态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大食物观所经历的思维过程。【答案】①“大食物观”的发展是一个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②传统粮食观中,认为食物仅指主粮,这是对食物整体的、表象的认识。②伴随实践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食物”的作用的本质,认识从感性具体发展到思维抽象阶段。③在此基础上,人们拓展了“食物”的外延、延伸了开发食物资源的途径和领域,形成了大食物观,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实现了对食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完成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再现了“食物”多样性的统一。(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分析】背景素材:践行大食物观考点考查:认识发展历程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分析形成大食物观所经历的思维过程。考生需要调用认识发展历程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从传统粮食安全观到认识到食物的本质是提供能量→可联系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关键词②: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仅要关注数量安全,而且要关注质量安全、食物结构安全和生态安全→可联系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形成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到“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包含着针对性的新内涵,这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是有必要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我们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则是要“破”的部分,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先立后破”的提及也就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的发展”的知识,分析2024年经济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体现的思维方法。【答案】①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新旧方式新旧动能转换不能一刀切,不能“未立先破”或“只破不立”。②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性。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先立后破,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③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先立后破”抓住了我国经济不同领域、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本质,做出了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科学研判,形成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的科学性,规律性认识。【分析】背景素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考点考查:推动认识的发展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推动认识的发展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可联系教材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要求解决问题不能简单的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关键词②: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可联系教材坚持辩证否定观,要深刻把握肯定和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关键词③:“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可联系教材认识的发展要经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由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这两个阶段。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对以下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在流体力学中,“理想液体”既不可压缩又没有黏滞性。☆在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小,“线”没有宽度,“面”没有厚度。☆在分子物理学中,“理想气体”对分子本身的体积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计的。①提纯便于在某种单一状态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和规律②简略化通过对认识环节的省略,实现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③“‘点’没有大小”属于关系判断,不可以进行换质位推理④理想化使得认识对象在思维中能按照思维主体所希望的那样存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某同学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外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和液泡体积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图中所提到的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不包括细胞壁的部分。)上述实验( )①运用共变法,揭示出蔗糖溶液浓度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因果关系②以分析为先导,综合得出原生质体和液泡体积与蔗糖溶液浓度的关系③借助思维抽象,得出蔗糖溶液浓度与液泡的体积呈反相关关系的结论④通过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的环节,感知洋葱的整体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这是我国实施的第五次地外天体软着陆、第四次月球表面软着陆,以及第二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标志着嫦娥六号成功跨过充满挑战的“落月”难关,为达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目标又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这反映出我国在航天科技的发展上( )A.把握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B.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获得新的认识C.可以根据航天现在发展状况必然地推知航天的未来D.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4.对一座城市而言,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贪大求全就会顾此失彼。近年来,北京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成为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这有力地说明,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减量发展”与“高质量发展”这组概念是属种关系B.“资源禀赋是孕育成长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发展状态的关键因素”是关系判断C.“减量发展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高质量发展”体现辩证否定不作简单肯定或者否定D.对“这一‘源动力’并非无限”进行换位推理的真实结论是“这一‘源动力’是有限的”5.“合成谬误”现象在经济学领域常指微观上而言是对的东西,在宏观上并不总是对的。比如,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农户通过种植大蒜赚了钱,其他农户纷纷效仿,结果大蒜滞销,大家都亏了本;一家企业的每一项规章制度看起来都天衣无缝,然而合在一起却让这家企业的经营步履维艰。“合成谬误”现象启示我们( )①事物改变原有的根本性质才能实现自我否定②坚持动态思维有助于科学把握事物发展趋势③要全面分析各类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叠加效应④真理与谬误在人类社会实践中没有严格界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仅限于看到的、摸到的和尝到的,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开始理解苹果和香蕉都是水果,不仅有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还能提供丰富的植物营养素。现在,当他在超市看到广告推荐的“奇异果”时,即使他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吃过,但他也知道“奇异果”是一种水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习了植物分类后,小明触及苹果、香蕉的本质属性②小明对水果的完整认识是从最一般的抽象规定开始的③小明的认识历程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④小明在上生物课之前对苹果和香蕉的认识属于思维具体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 齐国大夫晏子维护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 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盜,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此故事中( )①晏子成功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反驳了楚王②由“齐人也, 坐盗”得出“齐人固善盗”的结论, 楚王偷换了概念③楚王由一人盗推出 “齐人固善盗”的结论, 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表明晏子通过思维抽象认识事物的本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时隔多年实现人口净流入,老工业基地城市逆袭出圈……东北焕新成为热词并非偶然。从雪季上热搜,“尔滨出圈”到东三省文旅井喷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冰雪融化、春回大地时节,东北还将继续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推动新产业、新模式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告诉我们( )①东北的发展体现了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②东北文旅井喷发展是对其他省发展方式的否定③东北发展新模式是对自身落后发展方式的否定④东北的发展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与独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4年4月1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了人民对历史、对党的执政活动、对国家的一切治理活动、对应对国际国内各种考验、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作用。文章强调,人民是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材料体现了(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提纯是思维抽象的特殊形式之一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④思维抽象是对感性具体的共性概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我们要稳字当头、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确保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这一论述的启示( )①准确把握事物发展中的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坚持适度原则②深刻把握肯定与否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做到破立并举③从思维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坚持全面而具体地认识事物④在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坚持稳扎稳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资本论》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的具体阐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对“商品”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货币”概念。货币出现后,发展到一定阶段转化为资本。在进一步的发展中,由资本而产生剩余价值,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剧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促使社会主义革命不可避免地到来。这说明( )①“商品”这一概念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规律②思维抽象可通过上升环节达到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③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要经历分离、提纯等过程④以思维具体为起点能形成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认知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某机构根据2013年以来我国居民肉蛋奶、蔬菜以及食糖、食用油消费量变化的统计数据得出:我国居民饮食消费逐渐从“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营养健康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一认识过程( )①运用了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②是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的过程③体观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④在感性具体的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的著作。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和大量史料,选取“商品”这个概念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的概念,再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规律的认识是( )①以商品为起点,通过上升的环节揭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规律②从资本主义直观的整体表象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而形成的③思维飞跃的终点,是具体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抽象的再现④在分析基础上综合,在理性认识层面上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4.长期以来,古籍面临“藏用”两难的困局。每一次翻开,古籍都有损坏的风险;束之高阁,又无法实现活化利用价值。数字化,找到了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点,构建系统的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起来,实现数字化、可视化,让古籍以新的形式延续生命;借助内容的活化、形态的活化、体验的活化,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据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古籍数字化、可视化体现出辩证否定的双重性②两难困局的解决做到了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③古籍活化是对事物结构顺序的认识作正向思考④实现古籍数字化表明了创新思维是联想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习近平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由此可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 )①运用逆向思维,先立后破,探索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②坚持创新思维,因地制宜,以科学思维为基础开拓创新③坚持辩证的否定观,突破传统束缚,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④把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关系,不犯极端化错误,实现生产力跃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年5月,西工大从萤火虫个体之间用发光来通信的方式中得到了启发,联合中国电信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发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实现了电磁干扰下无人机间的信息传递,使无人机集群突破更多严苛条件限制。由萤火虫到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 )A.坚持了辩证否定观,推动事物发展 B.经历了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C.体现了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 D.运用类比推理,从真前提必然得出真结论17.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图是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图。下列对形成该体系图的思维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①抓住了理想化这一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起点②经过思维抽象各环节,再现国家总体安全的统一③运用思维抽象从国家安全观不同方面中抽取了共性④体现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再到思维抽象的过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时,发现存在琳琅满目的商品,然后把各种具体商品的个性舍弃掉,形成“商品”这个概念,以此为起点,通过对“商品”的内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货币”“剩余价值”的概念,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体本质和规律。这告诉我们( )A.最终完成的思维具体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终点B.通过感性具体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C.认识发展是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D.思维抽象是在理性认识层次上对事物整体本质的认识19.初次见到大熊猫,人们头脑中会形成对大熊猫的认识,一般就是黑白体色、圆滚可爱。后来,通过进一步观察或查阅资料,人们会进一步了解其生活习性、栖息环境、进化繁殖等,从而获得对大熊猫全面、深刻的认识。从上述对大熊猫的认识过程上看( )①对大熊猫的直观的整体表象是对其认识的起点②对大熊猫感性具体的认识是零散和错误的认识③从事物个性中抽取共性是思维抽象的唯一环节④认识发展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20.一山一水一世界,一思一司一禅通。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意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从认识的发展历程角度看( )①“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属于感性具体②“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具体③“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属于思维抽象④“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属于思维抽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劳动是《资本论》研究的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创立的基点。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其旋转的太阳,并且认为“对社会主义的人来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恩格斯也曾说过马克思主义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由此可见( )A.走向思维具体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矛盾焦点B.辩证思维坚持渐进性与连续性统一中把握事物C.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终极目标D.“劳动”是推动认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的关键点22.破与立存在三种形态——先破后立、先立后破、边破边立。破与立何者为先,应依据矛盾的性质决定。“不破不立”是毛泽东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哲学思想,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先立后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多次强调的工作方法。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既定的稳中求进总基调注入新的内涵。由此可见( )A.辩证思维坚持在动态性与整体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B.肯定比否定包含着更为丰富的内容,是较高的环节C.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D.否定中所包含的肯定是对旧矛盾统一体的肯定与保留23.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至地面,这引起了牛顿的思考:苹果在树上可以飞去任何方向,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后来,牛顿借助万有引力定律又描绘了宇宙万物的运动景象。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②由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是借助引力定律描绘万物运动的基础③思维的第一阶段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具体④由万有引力到万物的运动体现了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在艺术创作中,初学者往往只能直观地描绘物体的外在形态,即感性具体的认识。然而,随着技艺的提升,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从物体的外在形象中提炼出更深层次的内涵,即思维抽象。这种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转变是艺术创作走向成熟的重要步骤。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有( )①感性具体是艺术家通过视觉感知到的初步认识②感性具体只反映了物体的外在形态,未能揭示其内在精神和意义③感性具体对物体的认识较为表面,缺乏深度和广度④感性具体已经是对物体全面的认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标志图形(见下图)以中文“互”字点明互联网的主题。“互”字中心由八个圆形交织而成,寓意互联网信息的纵横交错。圆形的色彩叠加,描绘出互联网中信息的缤纷色彩,形同于水乡乌镇中楼阁的窗纹,蕴含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地的地域特点。这一设计( )A.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了反向思考B.说明认识的完成是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过程C.体现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D.通过思维抽象形成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有人认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淘汰现代文化元素,就能重塑文化辉煌。请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非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滇剧因其独具艺术个性和风格,被誉为“滇粹”,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随着时代发展,对于戏曲,年轻人只能望门兴叹或知之甚少。滇剧后继乏人的情况着实令人担忧,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有待人们不断探索对策。云南省滇剧院通过创新庭院剧等演出形式,进一步吸引年轻观众群体。滇剧《粉·待》以庭院剧形式呈现,伴奏乐队也从幕后来到了前台,优美哀怨的唱腔,华丽写意的“服饰道”,为观众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新剧上演期间,还举办了角色模仿秀活动,并在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广,进一步拉近了年轻人与非遗文化的距离。滇剧的传承发展不能为了迎合市场、创造经济价值而丢了根和魂,也不能一味静态守护,缺少转化、创新,被时代发展边缘化。滇剧的活态传承,既要“+”出数字化保护,也要“+”出市场化探索,才能活起来,传下去。“滇剧的传承发展不能丢了根和魂,也不能一味静态守护。”运用《逻辑与思维》中“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我国传统粮食安全观注重粮食供给数量,老百姓的食物80%来自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现阶段,我国已实现从“吃不饱”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居民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在此背景下,大食物观不断形成。从生命进化的角度看,食物的本质就是提供维持生物体运转的能量,谷物、蔬菜、肉蛋奶甚至微生物、合成物质都可以成为食物。因此,大食物观主张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仅要关注数量安全,而且要关注质量安全、食物结构安全和生态安全。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中关于认识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形成大食物观所经历的思维过程。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这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提到“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此次再提“先立后破”,包含着针对性的新内涵,这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而言尤为重要。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认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是有必要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抓数字经济、虚拟经济,一定不要忘了实体经济是基础”。我们要先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的经济拉动能力立起来,旧的经济发展方式、处于衰退阶段的行业则是要“破”的部分,但在“破”的过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动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确立之前,不宜对改变旧动能、打破旧模式操之过急,要更加兼顾短期和中长期目标之间的协调性。“先立后破”的提及也就表明经济规律指导边界进一步拓宽,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得到高度重视。“先立后破”、稳扎稳打的政策方针体现了中央对当前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的深刻认识和科学研判。结合材料,运用“推动认识的发展”的知识,分析2024年经济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体现的思维方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练习(原卷版)【抢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doc 第十课 推动认识发展 练习(解析版)【抢分秘籍】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精讲精练.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