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综合素质评价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6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计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1.[2024·临沂期末]下列各图是用刻度尺测量木板长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2.[2024·蚌埠期末]以下诗句中描写的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孤帆一片日边来C.一行白鹭上青天 D.霜叶红于二月花3.[2024·保定期末]小明五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52 cm、18.52 cm、18.10 cm、18.50 cm、18.51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mB.18.50 cm中的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C.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3 cm4.2023年10月中旬,道县28万亩晚稻陆续进入收割期。在晚稻收割时节,农机成了农户们的“得力干将”。如图所示,驾驶员驾驶着收水稻的车辆与收割机以同一速度、同一方向前进。下列关于运动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 )(第4题)A.以地面为参照物,收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B.以收水稻的车辆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C.以驾驶员为参照物,收割机是运动的D.以收割机为参照物,收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5.如图所示,在百米赛跑中,关于运动员运动快慢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5题)A.观众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B.终点裁判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C.物理学中,用裁判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D.物理学中,用观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6.[2024·厦门期中]如图所示的是从高空俯拍到的一条弯弯的道路照片,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巧妙粗略地测出照片中道路的长度。其中一种方法如下(测量先后顺序已被打乱),正确的测量顺序是( )(第6题)①取一圆规,将它的两个支脚张开0.3 cm②计算照片中道路的长度,为n×0.3 cm③数出道路被分成的段数n④用圆规在图上将所要测量的道路分段,每段长度为0.3 cm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7.“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闪光灯每隔一定时间亮一次,底片就记录下物体此时的位置。如图是甲、乙两个网球从S处向E处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则关于两球的运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7题)A.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2∶3B.甲球的运动速度基本保持不变C.乙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大D.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7∶58.[2024·郑州期中改编]甲、乙两车从相距20 m的A、B两点同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速度分别为v甲、v乙,经过时间t后,两车相距10 m,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第8题)A. t可能是14.3 s B. t可能是42.9 sC. t可能是100 s D. t可能是200 s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4分)二、填空题(共5小题,计12分)9.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经常使用的球类器材直径最接近4 cm的是 (选填“乒乓球”“实心球”或“排球”);如图所示,被测纽扣的直径是 cm。(第9题)10.如图所示,“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以 (选填“小桥”或“流水”)为参照物,“老树”是静止的;以 (选填“小桥”或“流水”)为参照物,“老树”是运动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选填“相对”或“绝对”)的。(第10题)11.[2024·邵阳期中]研学旅行途中,同学们排队有序前行,一列长180 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条长1.5 km的大桥,测得队伍完全通过大桥共用时7 min,以大桥为参照物,队伍是 的,队伍前进的速度为 m/s。12.[2024·苏州期末]将气球吹大,用夹子把口封紧,剪取一段10 cm长的吸管,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水平拉直,两端固定。把气球封口的夹子松开,气体向后喷出,气球向前运动;运动过程中气球与吸管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是气球运动时每隔0.5 s的频闪照片,则气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经测算其平均速度与表格中人在 状态时的速度最为接近。13.A和B两个物体朝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A物体在做 运动,B物体的速度在 (选填“变快”或“变慢”),图中交点的含义是: 。(第13题)三、实验与探究题(共3小题,计14分)14.[2024·渭南月考]在“探究气泡的运动规律”时,在内径约为1 cm、长为60 cm的玻璃管中注入水,管内留一个小气泡后用塞子封住管口,将玻璃管翻转后竖直放置,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1)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讨论“如何测量气泡从O点运动到10 cm、20 cm、30 cm和40 cm处所用的时间”,甲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到竖直位置后,立即开始计时(如图甲)”,乙同学的方案是“将玻璃管翻转到竖直位置后,等气泡运动上升一段距离后开始计时(如图乙)”,那么 同学的方案合理一些。(2)按照合理的方案,测得的数据如表,请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在图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从O点开始的路程s/cm 0 10 20 30 40从O点开始计时的时间t/s 0 5 10 15 20(3)依据气泡运动规律,当气泡运动到位置为35 cm处时,所用时间为 s。(4)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5.[2024·广州期末]原来静止的钢尺被释放后会自由竖直下落。表格记录了钢尺下落距离与时间的部分数据。时间t/s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0.40下落距离s/cm 1.25 5.00 11.25 20.00 31.25 45.00 61.25 80.00(1)下落时间为0.10 s时,钢尺下落的距离为 cm(即 m);这段时间内,钢尺的平均速度为 m/s。(2)自由下落的钢尺,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3)抓钢尺游戏能测量人的反应时间。规则如下:小城的拇指、食指张开,钢尺在两指中间(未接触钢尺),且两指上沿与钢尺“0”刻度线齐平(如图甲所示)。小城看到小增静止释放钢尺时,马上收缩手指。手抓住钢尺时如图乙所示。钢尺下落s的时间,即小城的反应时间。若实验中测得s=40.00 cm,小城的反应时间可能是 。A.0.25 s B.0.28 s C.0.30 s D.0.32 s16.[2024·武汉期中]如图甲所示测量长度的工具叫滚尺,多用于跑道、农业等道路测量。滚尺主要由计数器和滚轮组成,当滚轮沿着路径滚动时,通过滚轮滚动的圈数可以得出路径长度,长度在计数器上直接显示。小明想利用滚尺和秒表,测量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1)将滚尺的示数清零后推动滚尺,秒表同时计时,测出某次步行距离如图乙,为 m;用秒表记录的对应时间如图丙,该段时间内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 m/s。(2)已知该滚尺的滚轮直径为D,用s表示滚尺测出的距离,则上述测量中滚轮滚过的圈数N= 。(用字母表示)(3)长期使用后,滚轮的轮胎磨损严重,将导致测量出的步行速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四、综合题(共2小题,计18分)17.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爸爸驾车带小刚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他们8:1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刚通过网站查询到的列车时刻表如表所示: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G1346 08:37 09:39 240 kmG1692 08:54 10:11 240 kmG1482 09:11 10:20 240 km(1)若不计检票时间,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父子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每时(结果保留整数)?18.某物理小组研究“驾车使用手机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司机从发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减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1)在一次实验中,某志愿者正常驾车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测得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 s,汽车的行驶距离为35 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多少距离才开始减速?(2)为了对比研究再次实验,这一次该志愿者边接打手机边驾驶同一辆汽车,仍以72 km/h的速度在实验场内相同的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 m,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多少?(假定两次制动距离相等)(3)根据以上计算,请分析并初步提出对安全行车的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2. D 3. C 4. D 5. D 6. D 7. D 8. D二、填空题9.乒乓球;1.10 10.小桥;流水;相对11.运动;4 12.变速;散步13.匀速直线;变快;在第2.5 s时,A、B两物体相遇,且两物体均运动了5 m三、实验与探究题14.(1)乙 (2)如图所示 (3)17.5 (4)运动15.(1)5.00;0.05;0.50 (2)变速 (3)B16.(1)25.8;1.2 (2) (3)偏大四、综合题17.解:(1)由交通标志牌可知,出发时父子俩距离萍乡北站30 km,道路限速60 km/h由v=可得,驾车到萍乡北站所用的最少时间t===0.5 h他们8:1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4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若不计检票时间,则父子俩最快能赶上G1692车次(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69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t'=10:11-08:54=1 h 17 min= h总路程s'=240 km由v=可得,这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v'==≈187 km/h18.解:(1)已知志愿者的反应时间是0.5 s正常驾车的速度v=72 km/h=20 m/s在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反应=vt=20 m/s×0.5 s=10 m则发现情况后汽车匀速行驶10 m距离后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刹车后汽车做的制动距离s制动=s总-s反应=35 m-10 m=25 m当志愿者边接打手机边驾驶汽车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为43 m,已知汽车的制动距离仍为25 m,则汽车在反应时间内行驶的距离s'反应=s'总-s制动=43 m-25 m=18 m由v=得,这次志愿者的反应时间t反应===0.9 s(3)驾车时不要打电话(或驾车时不要玩手机,或驾车时不要吃东西等,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