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10《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10《爱心的传递者》第1课时(课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法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三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我们都有爱心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从正面案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包含三个内容: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以及雷锋的故事,“活动园”设计的是一个献爱心的拓展活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力所能及的行动起来,献出自己的爱心。资源建设:视频资料《身边的雷锋—“雷锋”公交车长》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两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努力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健全人格】: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同理心,能友爱互助。
学情分析   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因此本课确定了“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合作交流,能够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2.通过合作交流、制作活动计划表,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传递爱。
课前准备 PPT 搜集关爱他人的图片 视频资料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爱心,一个个温馨的场景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感动。 学生分享身边各种关爱故事。即时评价。
二、开展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关爱 活动一:身边的爱  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课本64页的插图,谁愿意给同学们讲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出示64页插图)     师:你觉得图片中帮助别人的小朋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师:那么被帮助的同学、阿姨、老爷爷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过渡:同学们,爱能带给我们温暖,能带给我们感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爱。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关心帮助过别人?或者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帮助呢?说说你的故事好吗?  如果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他说什么?  师:同学们,听到你们的小故事,老师被深深的感动了,虽然你们的言语还很稚嫩,但我却觉得这是最美的语言,因为有爱所以最美。  师:在我们每一个人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跟我们一样有着一颗爱心的人在关心帮助着别人。课前,我们围绕着“寻找身边的爱心”做了一定的社会调查,谁愿意到台前展示一下你的调查结果?  还有这么多同学都想来展示呀,那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享一下,在有序的在黑板上展示好吗?    活动二 寻找隐藏的爱心  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爱心无处不在,爱就在我们身边。(插入随机发现的帮助他人的同学)同学们,有时候爱心就是这样不露痕迹,藏在不容易被发现或者我们司空见惯的地方,现在让我们看看阅读角中的这个小故事,找找爱心藏在哪里吧。(出示阅读角文章)    师:同学们,文章中的学生真的在偷懒吗?谁愿意来谈谈你的看法?  师:是啊,这些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不同的方式关爱着他人,同学们,爱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默默无声,如果不留心的话我们很难发现,让我们一起做生活的有心人,找一找我们身边隐藏着的爱心吧。    师: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些隐藏着的爱心(出示:台湾一学生化疗,全班学生或剃光头或剪平头;爱心冰箱前一个小男孩正在往冰箱内放矿泉水;一场大雪后,环卫工人为了方便人们出行连夜清理)  师:关爱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把爱传递出去。  活动三 雷锋在我们身边  师:有这样一位爱心的传递者,他的一生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毛泽东主席曾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他学习,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雷锋叔叔曾经这样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呀,那哪位同学知道雷锋的故事?   同学们,每年的三月5日是学雷锋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我们班我们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    师:(播放以上内容)同学们,在这明媚的三月里,我们不仅用语言,更是用行动践行着雷锋的精神。  师:同学们,“雷锋”二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它更是信念的力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最好的写照。在我们的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学雷锋,他们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感动着中国。(播放感动中国人物)  活动四 爱心的传递者  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公共空间中,还有很多人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你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吗?    师:你准备怎么做? 生讲述场景。即时评价。学生回答。即时评价。生自由答。即时评价。生答。即时评价。生带课前准备的图片到台前展示并粘贴在黑板上生阅读文章,表扬认真的同学。生回答。即时评价。生讲故事。即时评价。生答手抄报,读书笔记,学习雷锋演讲比赛、爱心活动等生答。即时评价。 教师进行提醒、启发思维、鼓励不爱互动的同学。学生容易顺着一种思路一直往下说(例如一直说帮助同学),教师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发现生活中的更多关爱故事。教师进行鼓励点评。教师关注极个别阅读比较困难的同学,找阅读伙伴帮助他们。教师用配乐和讲解支持学生理解内化。教师特别关注这节课回答问题少的同学,鼓励这部分同学回答问题。
 三、向雷锋学习:做雷锋式好少年 把自己的爱心变成行动,开展一次献爱心的活动吧,活动开展之前在小组内商议一下,先来制定活动计划,完成活动计划表。    总结:同学们,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把爱传递到每个需要的地方,让我们都来做爱心的传递者,让我们所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纯洁,更加美好吧。 学生完成活动计划表,进行小组内评价。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献爱心活动 综合型 目标二 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共19张PPT)
《10 爱心的传递者》
第一课时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仔细观察,请你给同学们讲一讲你看到了怎样的场景呢?
活动一:身边的爱
生活中,你得到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你曾经给过别人什么关心或帮助?
活动一:身边的爱
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
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
同学们,你们的身边哪儿隐藏着爱心呢?跟同学交流一下吧。
活动二:寻找隐藏的爱心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雷锋,湖南人,1940年出生,1962年8月15日逝世。 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了无数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原名雷正兴,中国湖南人。他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克己奉公,助人为乐,为集体、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活动三:雷锋在我们身边
活动四:爱心的传递者
活动园:爱心的传递者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成员
活动分工
活动过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三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们的公共生活》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本册为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共有四个单元,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内容落实“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政治认同、责任意识”四大核心素养。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围绕“公共生活”这一主题,紧扣教学目标,教材设计了《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内容,从公共生活中具体的“物”,过渡到抽象的公共生活规范,最后落脚在充满关爱精神的公共生活上,以递进的方式丰富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知。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公共观念和规则意识,引导学生认识规则的意义,以及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并能把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落实到自己的生活中。同时帮助学生建立相互关爱的社会情感,知道以尊重他人人格、满足他人所需的关爱方式,才是对他人真正的关爱。学习内容分析: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公共生活》,共有三课:第8课《大家的“朋友”》、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第8课《大家的“朋友”》中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认识我们的朋友”。教材以具有童趣的拟人化手法,采用自述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懂得公共设施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公共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并通过“知识窗”的介绍让学生对什么是公共设施有了基本的认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善待我们的朋友”, 目的是引导学生懂得人人都应爱护公共设施,并知道怎样爱护公共设施,以及理解为什么要爱护公共设施。教材仍然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公共设施被损坏的现状。“阅读角”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公共设施被破坏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引导学生进行公共设施被损坏的调查,并将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与相关的法律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如果发现公共设施已损坏,可与哪些部门联系。第9课《生活离不开规则》中的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生活处处有规则”,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游戏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规则的意义,再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规则,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生活将会出现混乱、不公,有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守规则要自觉”,教材呈现了几个有典型意义的情境:好朋友不守规则时该怎样做;许多人都不守规则时该怎样做;无人监督的时候,自己该怎样做。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做出判断与选择,最终能认识到,遵守规则要靠自觉。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中的第一个板块话题是“我们都有爱心”,教材通过图片让学生回忆自己关爱他人和被人关爱的经历;“阅读角”的故事讲述了生活中隐藏的关爱,最后呈现了雷锋热心助人的小故事。用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善于帮助别人”,教材用了校园生活中关爱他人却遭拒绝的事例,和在社会生活中关爱他人却没有考虑他人真实需求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关爱他人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一些方法和智慧。教材中的“小贴士”介绍了一些关爱他人的注意事项。“阅读角”是班主任智慧帮助学生的故事。 三、关系建构:整个单元的逻辑结构,围绕“公共生活”的主题,以具象、抽象、社会性情感的递进关系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并爱护公共设施,培养讲规则的公共意识,形成关爱他人的社会性情感,全面实现单元教育目标。具体对应的是《大家的“朋友”》、《生活离不开规则》、《爱心的传递者》三课。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四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努力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体验公共设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利,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健全人格】: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一定的同理心,能友爱互助。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法治观念】:具有规则意识并学会遵守规则。【责任意识】:爱护学校、社区和公共环境,懂得环境保护。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道德教育】体验公共设施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公共设施及其使用、维护情况,提出改进的建议。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初步的公共生活经验,但学生的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还比较薄弱,在关爱的内涵、关爱方式上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教育。因此,学生公共生活素养是有待提升的,本单元的教学就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在儿童时期已经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更多地处于他律阶段,对规则缺少理性认识。树立规则意识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也就是怎样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有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规则的意义和重要性,懂得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将会出现无秩序的情况,人们将失去安全感和幸福感,同时还引导学生认识到规则对每一个人既是一种约束又是一种保护,让学生对规则有更深刻的认识。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也就是如何做到自律,特别是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碰到一些困惑,应当怎样去面对,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学生平时并不常关注公共设施,对爱护公共设施的基本意识还是有的,但是重视程度不够。使用公共设施时,既不了解公共设施的来源,又忽视公共设施的作用,爱惜程度也不够。要引导学生认识公共设施,并知道公共设施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爱惜它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一是正确的使用方法,二是遇到公共设施受损知道该怎么办。关爱他人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方面。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助人或被人帮助的经历,但是还需要通过回顾这些经历极其体验进一步激发帮助他人的意愿。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他们有帮助他人的热情,但缺乏关爱他人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关爱他人时遭遇挫折,甚至出现无意中伤害他人的情况,再次基础上引导他们学会如何正确关心他人。95%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通过了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位于大河流域,包括我国的文明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同时,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些国家或民族在民俗风情、生活习俗及礼仪上的不同。还是会受到年龄的局限,对世界各国民俗的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国外的习俗只是盲目地追捧。
单元目标 通过搜集材料、观看视频、公共设施设计大赛,认识规则的意义,以及公共设施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在分享中说出在自己的生活中爱护公共设施的行为,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自觉爱护和正确使用公共设施。通过看视频、图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爱,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爱心,将关爱他人的正确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1.知道什么是公共设施,认识公共场所的各种公共设施,并了解他们的作用。2. 体会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显而易见的关爱,并寻找生活中不易被察觉的爱心。3. 树立规则意识,在生活中能自觉遵守规则。二、难点:1.形成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的意识,能自觉爱护和正确使用公共设施。2.反思校园生活中不善于助人的事例。知道关爱他人要讲究方法,并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智慧。三、突破措施:1.通过收集与处理信息、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交流与合作、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2.在情景体验、调查交流、设计大赛的过程中,树立规则意识,学习关爱他人的从方法。3.在情景体验、联系生活实际、观看视频中感受缺少公共设施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能对现有的公共设施提出改进、完善和创新等建议,并设计一种新型的公共设施。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争做公共生活“文明小达人”。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大家的朋友》 1.制作“爱护公共设施”海报。
《生活离不开规则》 1.制作“规则在我心中”海报。2. 规则提示语:从学校或者社区的找一个不守规则产生的问题,并设计提示语。
《爱心的传递者》 1.寻找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并用情景剧的形式表演出来。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2 《大家的朋友》 1.认识公共设施,知道公共设施属于大家。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知道公共设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2.知道爱护公共设施人人有责,设计新型公共设施。3、知道爱护公共设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明白破坏公共设施会给人们带来不方便和危害,并且会受到法律制裁。
2 《生活离不开规则》 1.了解规则的意义,知道生活处处有规则。2.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遵守各种规则,说出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3.正确对待和处理遵守规则中遇到的困惑。4.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和自觉行为。
2 《爱心的传递者》 1.感受公共生活中不同的爱,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关爱。2.能够在生活中主动传递爱。3.探索正确的关爱他人的方法。4.体会关爱他人首先需要了解他人的需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