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世界的物质性 课件(共34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2.1世界的物质性
辩证唯物论
01.
导入
02.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03.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04.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05.
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
1.阅读课本P17-21,理解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物质性。
2.阅读课本P17-18,明确物质的含义和特性。
3.阅读课本P19-21,明确意识的产生和本质。
4.阅读课本P17-21,理解并背诵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请同学们用8min时间用双色笔阅读勾画课本,7min时间完成导学案并对不确定的问题进行重点标记。
【合作辨析】判断并改正
1.物质就是物质具体形态的集合。(  )
2.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
3.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
4.人的意识根源于人的创造能力。(  )
5.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6.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
7.鬼神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有它的原型。(  )
8.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
9.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存在性
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④物质概念就是各种事物的总和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合作辨析】判断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A、日月星晨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电、磁场
E、动植物
F、国务院
G、十四五规划
H、生产关系
A、D、E、H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1. 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意识具有同一性,物质是可知的
(能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
(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线)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是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山川湖泊
原野动物
地球磁场
紫外线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2. 物质(共性概括)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某事物)
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
概括共同本质
(抽象 、一般、共性)
山川湖泊
花鸟鱼虫
电场 磁场
声波 射线
风雨雷电
…………
哲学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具体、个别、个性)
多样化的特点,各不相同。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别 特性
存在状态
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性。
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暂时的,有条件的具体的、多变的、无限多样的不可穷尽性
注意: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万事万物的总和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
3. 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哲学中的物质概念
【易错点区分】
①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②客观存在包括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世界的物质性
是物质的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阅读与思考:P17
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是先于人类意识而存在的。人类生活的地球,早在46亿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但长期没有生物,没有人类,因而也就没有人的意识。只是到了距今在约300万年前,地球上才出现了人类。
那么,自然界、宇宙是上帝创造的吗?
宇宙空间到处是物质世界,没有上帝居住的天堂。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哲学原理】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条件。
②我们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的进化史: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思考: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呢?
提问:人类是怎么来的?
上帝创造的吗?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产生看)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生理结构
创造了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人脑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社会联系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从构成看)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支配人类社会形态更替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具有物质性。(从发展规律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由低向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决定因素。(第11课详解)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构成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③从发展规律看:人类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
【哲学原理】
【方法论】
①尊重社会的客观性、物质性,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②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01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整个世界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
物质世界
物质性
物质?
为什么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最重要)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起源
生理基础
本质内容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物质世界的反映
意识进化史
水滴石穿
岩石风化
铁制品生锈
第一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某种能以一定状态回答环境影响的固有的属性或功能,即物质的反应特性。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是一种没有选择性的、完全被动的反应形式)
意识进化史
第二阶段: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含羞草
向日葵
所谓刺激感应性,是指生物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作用的应答能力,感觉是在刺激感应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为了维持其生存而趋利避害的选择性,表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性)
意识进化史
第三阶段: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动物心理不仅包括感觉和简单的动机,而且包括知觉、表象和情绪,已具有初步综合和分析的能力。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较高级的反映形式,提高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意识进化史
第四阶段:人类的意识
人所具有的最高级反映形式——意识--------人类所特有
评讲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
意识进化的四个阶段
(简单反应特性)
滴水石穿
无机物
第一阶段:
低等生物
植物向阳
(刺激感应)
第二阶段:
高等动物
动物的反射
(感觉和心理)
第三阶段:
思维着的精神
(人的意识)

第四阶段:
注意:动物心理不等于意识。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从一切物质具有的反映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起源看)
思考:从动物的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是什么在起作用的?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劳动、社会交往
意识与人脑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人脑可以产生意识而动物脑不行?
思考: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看)
人脑的结构
人脑与动物脑的对比
(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误区:意识是大脑的机制( )
电脑、智能机器人也有意识( )
×
×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物质世界)的反映。(本质)
炸鸡可乐
舌头
人脑
满满的幸福
实践

信息
传输
加工
形成
问题:意识产生的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①客观存在通过②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③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三个条件)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它既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形式,也包括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认识形式。对同一个事物,不同人的反映可能是不同的。这说明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注意: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它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测一测: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不管什么样的意识(正确与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即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补)
意识是从人脑中分泌出来的( )
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鬼神观念是在客观世界中有它的原型( )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如实的反映( )
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
注意

×
×
3.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1.从起源上看: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上看: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大脑)
3.从内容上看: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离开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物质世界的反映。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四、总结:世界物质性原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意识根源于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有神论。
(世界观、原理)
(方法论)
要求
四、总结: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想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原理
方法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