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专项复习(5)名篇名句默写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专项复习(5)名篇名句默写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5)名篇名句默写——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
易错点分析
易错题:开放性默写题——不会在开放中找限制
1.从意象角度寻找限制:注意意象的寓意或意象用法。
以意象为开放限制的默写题,所默写的文句都与意象、意象寓意、意象用法有关。积累记忆常见诗歌意象、意象内涵,及意象的作法,就能迅速锁定要找的文句。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意象的寓意、意象的用法。
2.从情境角度寻找限制:注意情境中的关键词。
以情境角度为限制的默写题,情境既是开放,也是限制。符合指定的情境的所有诗句都可以,但是要特别注意到情境中的关键词。比如某个特定氛围、特定地方等。
3.从指称角度寻找限制:注意指称的特定性。
以指称为限制的默写,一般设置了某个特定的称谓为限制。称谓包括:人名、地名或专有名称。
4.从艺术手法角度寻找限制:注意艺术手法运用。
以指称为限制的默写,一般设置了某个特定的称谓为限制。称谓包括:人名、地名或专有名称。
易混易错题训练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述志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以看出他比较谦虚。
(3)善用修辞来描写事物是古诗文的一大特点,与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杜康”运用同一修辞手法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荷的傲立水面之姿,王国维认为“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2)李密在《陈情表》中婉拒朝廷征聘请求后,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无论生死都竭尽全力以报皇恩的忠心。
(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被赋予了集众长、惠万物、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精神,与龙的意象有关的诗句俯拾即是,如“_________,_________”。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在《六国论》开头先用“________________”归纳了六国灭亡的原因,又在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敬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情,凭吊古迹。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谈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_________,_________”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敢再南下侵扰。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用比喻手法,借早晚采摘香木、香草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趣追求。
(3)古代诗人写诗时经常山水并提,并且会将山和水分别放在一联诗的上、下两句之中,如宋诗的“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如此。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粮仓中的粮食衬托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宫殿宇众多,批评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2)“澄江”,清澈的江水,古人经常把它写入诗词,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含有“澄江”这一意象,并且辅之以山的背景,描摹出一幅优美山川图。
(3)“舟”是水路交通工具,也是诗词的重要意象。杜甫的《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和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____”均提及“舟”。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陈涉高举义旗后,天下众多豪杰志士积极响应,踊跃追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刚刚退休的陈校长创作了一幅书画作品,画面是一群鸣鸟在水面上翻飞。略一沉吟,他在画作的空白处题上前人的成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因统治者荒唐、不理解民间疾苦,屈原表达失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李白“明朝拂衣去,永与海鸥群”两句,表达了避世隐居的想法;黄庭坚在《登快阁》中也抒发类似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菊花(黄花)具有高洁、坚贞、顽强的品格,成为中国古代诗人钟爱的意象,如诗句“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五丁开山”的传说来反映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英雄气概,从中也可以看出蜀地的与世隔绝和蜀道的来之不易。
(2)叠词是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既可被用来摹声绘色,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内心,如《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叠词表达了作者摆脱“樊笼”、复归自然途中的舒畅心情。
(3)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诗词中,乐器是常见意象,比如:“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________________”,指出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之一是正直的人不被世人所容;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认为他的正直与生俱来,出生时间的特别可以证明。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客人听了苏子的一番说理之后非常欢喜时,不仅以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来表现客人的欢喜心情,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描写,从侧面表现客人豁然开朗后极其欢畅喜悦的心情。
(3)“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今年龙年欢聚之时,小明爸爸提议每人说两句含有“龙”的古诗文。小明脱口而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非子提出“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离骚》亦是如此的观点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3)意象是深入理解诗歌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分析诗歌中“门”这一意象,我们可以一窥作者丰沛深挚的思想感情,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1)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示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答案:(1)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示例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示例二: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示例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示例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答案:
(1)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2)赂秦而力亏;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4.答案:(1)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2)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3)示例: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5.答案:
(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3)老病有孤舟;着我扁舟一叶
6.答案: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7.答案:
(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8.答案:
(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箫鼓追随春社近;谁家玉笛暗飞声
9.答案:
(1)方正之不容也;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2)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0.答案:
(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示例: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