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的衣食之源》——《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的生活哪里来”中的第一个主题《我们的衣食之源》的第一课时。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它不仅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由此可见,农业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课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农业所涵盖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懂得农业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对学生进行尊重农业劳动者的教育,激发学生了解农业与生活的关系。教学目标:1、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2、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教学重点:了解大米的种植过程。教学难点: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教学过程:(师生行上课礼。)师:同学们,上课!生:老师好!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脑筋急转弯,想不想试试看?(课件出示)假如花有生育能力,那么花生出来的会是什么呢?(学生齐声回答——花生米。)答案是什么?(学生回答:米)。看来,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口中,答案就是米。因为有个名词就叫做花生米。所以答案应该是米。那么,米真的是由花生出来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米从何而来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究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板书课题)请大家打开课本的 52页,今天我们依然以活动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二、活动一:拼制种植过程图认识大米,并观看种植视频首先啊,我们从大米的种植程序与周期来看。(投影出示相关内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第一个活动:从拼制大米种植过程图中认识大米。请你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老师在课前给你们发放的材料并联系你们自己认识到的大米的种植程序,合力拼制完成我们的种植过程图。同时结合每个程序所需要的时间,最后计算一颗种子种植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好了,你们的活动时间为四分钟。现在开始你们的合作吧!(生合作完成)好,时间到,你们都完成了你们的过程图了吗?大家讨论的很热烈,对您们提出表扬。那哪一个小组愿意第一个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合作的成果呢?嗯,请你们小组来。(指名一个代表回答)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先在这里留一个悬念,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的合作成果。来这一组吧,掌声给到这一组(学生回答)。那整个周期下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回答:大概五个月吧。)好,掌声给到这个同学,讲的非常的清楚。那到底这两个组拼制的是否准确呢?其他几个组又拼制的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验证一下。请同学们观看第一个视频。(师播放视频)同学们观看视频,观看得非常认真,这里老师要提出表扬。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归纳总结一下一个种子成为米的整个种植过程吧。首先第一步是什么?(学生回答:育苗)。农民伯伯把发芽的种子撒播在土地里。可以利用塑料地膜进行保温保湿。等到幼苗长到一定的高度,则要进入第二个环节,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插秧)师:很好。在育苗经过 15到 30天的生长过程后,再进入插秧的步骤。农民伯伯呀,把秧苗移栽到更宽广的水田里。那么这里最快可以使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那接下来是第三步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田间管理)是的,移栽好的秧苗又进入了生长期,农民伯伯呀又要在田间地头进行施肥、灌溉、喷药、拔草、排水等。那么这里耗费的时间可是要到三到五个月的时间。等我们的稻谷成熟了,则进入下一步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收割)非常棒!那么种田人呀,忙着收割,就用脱粒机把谷子脱粒。在一些没法用机器收割的地块,还需要人工收割、脱粒来完成,继而获得我们的稻谷。稻谷晒干之后则进入最后一步。(学生回答:碾米)农民把晒干的稻谷送到碾米机,谷皮与米自动分离,就得到了我们白花花的大米。那第四、第五部所要花费的时间是根据人力和物力来决定的。通过刚才两个小组的展示,我们发现两个小组说一粒稻谷从种子到成熟大概需要五个月或者是五个多月的时间,那么他们回答正确了吗?(生:正确)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就发现,稻谷成熟大概是五个多月的时间。其实水稻的成熟周期是有南北差异的。南方的气温稍高一点,所以它的生长周期啊,大概是四个月左右,而北方的气温稍微低一点,它的生长周期就会稍微长一点,大概是五到六个月。同学们,你们都拼制成功了吗?(生:成功啦)通过这个活动,请你来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呢?(投影出示问题)生 1回答:一颗大米来之不易。师:是的,同学们,我们一颗种子呀想成为米,它是需要很多程序的。而在现实中,还有比这更多的程序。同时,它在土地上的生长需要较长的周期。一般来说是四到六个月。才能成为米。所以说呀。白白的大米源于大地对于庄稼的养育。(教师粘贴提前写好的卡片)每粒米都来之不易,我们要感谢大地的馈赠。三、活动二:从模拟插秧体验中来认识大米师:白白的大米还从哪里来呢?我们继续来探索。很多同学都是从电视上或者是网络上看到农民伯伯插秧的情景,而今天,我们就来一场现场的模拟插秧体验,从模拟插秧体验中来认识大米。首先请同学们来读我们的活动规则:1、左手呈现半抓状态,假装握住一把秧苗,右手拿起一支笔,假装一棵从左手拿过的秧苗,然后弯腰,手肘不要超过膝盖,手掌着地两秒,代表完成一棵秧苗的栽种。2腰部保持第一次弯曲的状态,根据指令继续重复从左手拿过秧苗种植的动作,直至指令解锁,才算完成一把秧苗的栽种,大家有没有听清楚活动规则呢?(生:听清楚啦)下面请你们拿起你们手中的笔,请起立,手部呈现半抓状态。进入腰部弯曲状态。好,插秧体验现在开始。一拿、种、起。二拿、种、起,三拿、种、起......我看有的同学,插完一棵就起来了,这样你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呀(一直重复到 35下)。好啦,一把秧苗插秧完成。表扬你们,请回位。很多同学完成的非常标准,相信秧苗在你的栽种下,肯定会生长的又快又好。我看到很多同学栽完秧苗后有着不一样的表情。来,我来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活动后的感受(指名两位回答)。你们觉得农民伯伯在田里干活辛苦吗?是的,非常棒,你的想法真的和老师和同学们想法都一样,我们不谋而合。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来体验插秧,在空调的凉风下面体验插秧,同学们还都感受到累,而在现实插秧的过程当中,农民伯伯可是要顶着烈日,有时还要经历风吹雨打才能完成插秧。同时,农民伯伯的双手双脚还要浸泡在水里十多个小时,有时还要被水里的螺刮倒,被水里的水蛭给叮到,被田里的蚊虫咬到,才能完成插秧任务。于是,有孩子就问了,既然插秧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插秧呢?为什么不直接让他们在原来的田里生长呢?那直接让秧苗在原来的田里生长,对产量有没有影响呢?为什么呢?谁来说一说?(指名来回答)师:说的非常好,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白白大米的较高产量的获得离不开种田人的辛勤劳作。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张贴事先写好的板书。)因此,我们要尊重和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四、活动三:认识袁隆平,撰写颁奖词。师:白白的大米还从何而来呢?我们一起通过一则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袁隆平视频)大家听得非常认真,表扬你们!同学们,我们中国曾经曾经历过大饥荒年代。而现在,我们十几亿人口都能吃饱饭,不再挨饿,请你来思考,是什么让人口大国的中国摆脱挨饿的困境?请你来说(指名学生来回答)。还有吗?(指名回答)孕育了杂交水稻技术有什么好处呢?(指名回答)是的,同学们,是袁隆平爷爷,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它孕育的杂交水稻技术,让我们的水稻产量翻了好几番,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粮食。因此,如今我们大量白白的大米的获得,是从袁隆平爷爷等伟人的毕生奉献中得来的(张贴板书)。我们知道,颁奖词是对受表彰的公众人物颁发奖项时宣读的致辞,是对人物奉献的总结和赞扬(出示课件)。接下来就请你结合以上颁奖词的模板,结合袁隆平爷爷毕生的奉献,来为他撰写两到三句的颁奖词吧。(可以提前写好)同学们的准备时间为三分钟。等时间到,老师请同学们来宣读自己撰写的颁奖词。好现在开始吧(播放轻音乐)。好,时间到,请同学们坐端正。看到很多同学都非常认真的去撰写我们的颁奖词。相信你们的颁奖词一定会非常的精彩。哪一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颁奖词呢?(指名三位回答,教师相机点评)通过同学们的撰写,我们再次看到了袁隆平爷爷的对于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贡献。而一粒白花花的大米背后所沉淀的是袁隆平爷爷等伟人的毕生的奉献。五、活动四:从说浪费现象中识大米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粒米来之不易。而通过第六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浪费的现象。那谁能说一说,我们身边都有哪些浪费现象呢?(指名来回答)据统计呀,我国有 14亿多人口,如果每人浪费一粒粮食,加在一起就不是个小数目。据统计,我国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 1700 万至 1800 万吨,约等于 3000万到 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所以说呀你们劝导他们进行粮食的节约,杜绝浪费,实则是为我们储存了更多的粮食。所以说呀,白白的大米还从杜绝浪费中得来。(师张贴板书)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应该成为一种校园风尚,一种社会风尚。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白白的大米离不开大地对庄稼地养育、离不开种田人的辛勤劳作,它也从伟人的毕生奉献中得来,从杜绝粮食浪费中得来。六、活动五:和大米先生对话假设你可以和大米先生对话,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你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来发表你的畅想。对它对话吧(指名六七位同学来说,教师播放轻音乐)。相信咱们大米先生听到你们对他说的话语一定会非常开心与欣慰。同时老师也非常的高兴,你们能够有这样的体会说明你们很好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朱子家训》中说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习总书记说: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粮食。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有句话说,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坚持,但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观念不仅是传统的,更是时代的。(课件出示)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当节约粮食的好少年。七、布置作业,结束新课谈到最后,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两个可以选做的作业。同学们可以选择一种农作物进行种植,可以是蔬菜,可以是水果,并记录种植过程。来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同时,同学们也可以选作第二个作业,请你为学校饭堂绘制一份节约粮食的提示语,以画画的方式呈现。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课后反思如何拉近本课教学内容与孩子的距离,进而激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这是本课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学开头我让孩子们猜了比较有趣的脑筋急转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自然的过渡到本课的教学主题,通过说一说、看一看、摆一摆的方式,打破了孩子们固有的认知,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的有效性。在体验环节,我设计了插秧的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和体会农业生产的艰辛与粮食的来之不易,结合伟人故事,适时融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情动人,以情用人,激发学生内心深处“感谢农民辛勤劳动”“尊重农民劳动成果”“珍惜农民劳动成果”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他们节约和珍惜粮食的意识。如果有条件的话,能组织孩子真正走入田间地头开展实地教学,估计教学效果会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