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学生佳作 “细品”系列(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学生佳作 “细品”系列(素材)

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 学生佳作 | “细品”系列
写作训练
一树紫藤萝,让宗璞品出“花和人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况味;一河冰雪一蓑翁,让柳宗元品出了旷世之孤寂;一卷《清明上河图》让毛宁品出了南宋末对北宋的追忆;一画画山水画让李可染品出了诗的意境;邹忌从比美的生活小事中品出了治国的大道理……面对生活的人事物景,你又细品出了什么呢?
细品书法之美
“今天我们先不练字。”听见老师的这句话,大家都很疑惑,不知道要干什么。又见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一张纸,说:“先用两只手握住笔,手放松,不用力,去感受笔的重量与纸的摩擦,它的线条质感是不一样的。”接着老师拿起笔就给我们做了示范,老师的每一根线条都很有力度,有美感,于是我们就跟着老师教的方法去感受线条。
我右手放松,手持毛笔开始在纸上画线条,这个线条的质感和你的力度、墨的多少都有关系,如果你毛笔的尖端位置的墨较多,一下去线条就会变得很实,缺乏一种厚重之美,而越往后走,墨虽然比前面少,但因为摩擦写出来反而就会显得饱满。你手给毛笔增加力度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觉,但是粗细的变化就是靠力度实现的,所以还是要让手与毛笔与纸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才会使线条达到效果。
观察了字帖后,我发现它上面的每一笔都是如此,一种纸与毛笔摩擦产生的质感。但是我往右一看老师的临帖。在行书中的笔画就显得洒脱,我问道:“这是为什么?”老师解释说:“虽然行书每一笔看起来觉得洒脱,想一笔而成,但是不然。行书的结构之间其实是严谨的,不是速成。”在行书中我发现了结构也是形成线条的美感之一,在大篆中,虽然它的线条显得“幼稚”,结构也“五大三粗”,但是它仍然在纸上显得挺拔而富有变化,小篆比大篆显得优雅却依旧带着在它的笔法在里面,另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通过这一课,我品味到了书法的魅力,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门艺术。在书法中,可以有无穷多的变化,可是不管如何变化,终究都会坚守基本,不失它的魅力。大书法家们把他们的情思、感悟与汉字结合,构成了变化无穷的美。而我们在习字的过程中,品美,悟美,传递并且也创造着美。
细 品 汉 字
文字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闪烁着独特耀眼的光芒,从甲骨文到现代的楷书,无不散发着魅力。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早在咿呀学语时,文字便成了心中的念挂。“m-a- ma,妈妈……”从拼音再到文字,在我幼小的心里便埋下了一颗痴于汉字的种子。我们家也算是书香门弟,故我在很小的时候便被抱去祖父的书房里去转悠。
说来也奇怪。天性好动的我竟能在祖父的书房里平静下来,喜欢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时的摩擦声,喜欢砚台里墨香的气韵。祖父认为我是位可塑之才,便特地购入一张小木桌,开始教我书法。
祖父写得一手好字,而我初写时也是把一条条线段按特定顺序组合在一起,祖父用他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握住我略显稚嫩的手,手把手,一笔一划地书写。力量,我竟感到一种雄深的力量!祖父的手腕、手臂上竟流露出一种无形的力量!我痴痴望着祖父的手,静听那毛笔在纸上摩擦,室内何其安静,静得我能听见毛笔细细划过的声响,我能听到提肘、压腕、转笔的声响,世间的喧嚣便被隔绝在外了吧。一横,一竖,一撇,一点……每一笔都凝聚着先民的智慧。笔笔线条所组成的个个汉字,都是炎黄子孙智慧的结晶。一个个汉字,似身穿儒服的精灵,把我领回那传奇般的古代,去领略它的魅力。正因为有了这字,人们才学会交流,才学会记录自己的愁思、心绪,否则何来汉语,又何来那些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句 在祖父的熏陶下,这些念头早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也愈加加深了我对汉字的热爱。“春——眠——不——觉——晓——”我一边认真地书写这句诗,一边不禁念出了声,汉字被我在纸上整齐排好,诗句被我念叨的声响,在空旷的书房里回荡。经过祖父日复一日的训练,我已大体能将汉字写出一点美感了,内心的喜悦,自然溢于言表,而这十年来品味汉字的过程,便成为了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细品冬日梅
清晨,不情愿地被父亲从被窝中扯出来散步,心情非常不好,这冬天有什么好看的?
公园中全是白茫茫的一片雾,看得清50米算好的了,吸入鼻中的冷空气使我瑟瑟发抖,好冷,我与父亲身上鲜艳的羽绒服,成了公园中的一道风景。
我与父亲慢慢地走着,还别说,还真是一步一景,不一会儿,我就发现了趣味。你看,脚下的青石板一块干一块湿,像是有花纹一般,上面还覆着细小的纹路,别有一番风味。设在边上的长凳上有许多小水粒,可爱极了,好似一群活泼的小精灵在向我们打招呼,叫那些想要坐下休息的人舍不得将它们擦去。有些小精灵还跳到小草上,每一颗小草都争相与它谈话,小精灵与每个草尖亲吻,嬉戏,愉快极了,连我也被它们逗乐了。
公园中央的湖,湖上全是白雾,什么也看不清,有点张岱笔下雾凇沆砀之感。湖边视线却是清晰的,能看到湖畔的梅花,那梅花却是好看的。它的树干很细,细得让人担心它要撑不起自己的上肢,感觉来一阵风,它就要倒了似的。可它依旧伫立着,顽强地把它纤瘦的枝丫向四下伸展开去,那伸展出去的枝丫就更细瘦了,细瘦得停一只鸟,落一片叶,它都要打颤。可它依然笔直挺立,不卑微。它的姿态很高傲,高傲得让人觉得它是多么的虚荣,可在寒风中,它静静地绽放着。它的花有红的、黄的,有的开得灿烂,有的含苞未放。虽是好看,但那些花儿依然不足以遮挡那些不算有力的枝干。这些单薄的梅花,一株株的,在这样寒冷的冬天紧紧扎根,从泥土里汲取营养给它们的花儿,它们从不做温室里的植物。在冬天,在室外,它们与温度搏斗与北风争强,始终伫立在那儿。
梅!你是多么的刚正不阿,是多么的顽强啊!你有着那富贵的花儿所不具备的品质,这也正是我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品质。
不畏穷冬烈风,只求默默绽放,我看得出神,也品味到了冬天,品味到了梅花。这个冬天,有了梅花,好像也不是那么冷,不是那么困难了。
细品夭夭之桃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题记
“哎呀,这个题,太难了!”考试在即,闷头在房间中疯狂刷题的我束手无策地看着试题卷上的大片空白,抱怨它们的难度太大,心烦意乱。
“女儿,出去散会儿心吧,我们去山上看桃花怎么样?莫负了这阳春三月哟。”父母提议。桃花?我眼前一亮,扔下了繁重的学业, “走吧走吧!”
驱车来到山上,漫山遍野的桃树上皆是开得正艳的桃花,在山间雾气的氤氲下,似团团嫣红的云霞。车行驶在盘山公路上,路旁或高或低的桃树蹲成一排,风一吹,片片灼红便飘入车内。“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兴奋地大喊。
下了车,近观赏桃树,则又是一番风味。一簇簇绯红的桃花挤在树枝之间,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热闹嬉戏;哦,那儿还有一枝独秀的仙子……微风轻拂,树枝间的精灵们纷纷跃下,舞动着,旋转着……好美啊!
可这美景只有短短几秒,风停,花落。刚下过雨而潮湿的土地里四处都是那些绯红的精灵们满是泥浆的身影。细细看来,原本柔美的桃花瓣陷在泥地里,显得异常残损衰败。“红消香断有谁怜?”谁曾想,它们短暂的绚烂后却是这般衰弱,我不禁感叹。
“女儿,”妈妈接住一瓣桃红,笑着说, “桃花们不可怜。”“啊?”明明它们……“桃花的花期很短,可它们仍在努力开放。刚刚那场花瓣雨,便是它们燃烧生命换来的繁华,即使很短暂,可它们拼搏过,灿烂过。”妈妈朝我眨眨眼, “懂了么?”
懂了……我品着这些话,品着朵朵飘舞的花,想起了我那些还没读过便说难的题……我是真的不会写吗?不是的,我会,只是少了如桃花般不畏风雨也要燃烧的拼搏精神!
要用夭夭之桃的无畏精神去面对一切困难啊!回程后,我看着所谓的“难题”对自己说:干吧,燃烧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