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2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教学】11《让我自己来整理》第2课时(课件+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第三单元 我爱我家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
第二课时
整理小妙招:
物有定位
物归其位
送“小伙伴”回家,连一连。
“小伙伴”都有自己的家,填一填。
( )
文具盒
( )
衣柜
( )
书包
“小伙伴”回家后,小雨的麻烦没有了,真开心!
同学们,我们的“小伙伴”会经常离开家,如果下一次不见了,又会产生麻烦。所以我们要养成爱整理的好习惯哦!
我们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尽量自己做,自己的物品也应该自己整理,不会的可以学着做。作为家庭的小主人,不能什么事都让爸爸妈妈来做。我们自己来整理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
2
3
4
5
6
如何整理房间
下面哪些是整理的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打“√”。

×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
2
3
4
5
6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
2
3
4
5
6
干净整洁,收纳有序的房间我们都喜欢,可这样的房间该由谁来整理呢?他们的说法,你同意吗?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
2
3
4
5
6
我们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尽量自己做,自己的物品也应该自己整理,不会的可以学着做。作为家庭的小主人,不能什么事都让爸爸妈妈来做。我们自己来整理也是爱家人的表现。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1
2
3
4
5
6
我的“伙伴”真不少,
它们都是我的宝。
各就各位不乱跑,
每到用时才好找。
用完它们送回家,
有空给它洗个澡。
读读儿歌,你发现了哪些整理的小妙招?
同学们,整理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 一起来争做整理小能手吧!你整理了,就可以送给自己一个笑脸。坚持整理的同学,学期末的时候就能荣获“整理小能手”的称号。
我是整理小能手
整理内容 分类摆放 物归原处 定期整理
生活用品
学习用品
玩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单元 第三单元 主题 我爱我家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介绍: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核心教育主题是“养成好习惯”。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从“与家人相处的好习惯”这个维度,回应整册教材的教育主题。家庭是儿童基本的生活空间,“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感知父母的辛苦,孝敬父母,爱护家庭;体会成长的快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课程标准》等要求的落实,也是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这一要求的落实。本单元与一年级上册“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单元形成螺旋上升的渐进关系。一共4课,其课时内容,形成鲜明的递进关系,通过每一单元的落实,逐步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出生给家人带来的喜悦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到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学习内容分析:第9课《我和我的家》的编写目的是:让儿童懂得自己与父母血脉相连,感受家的温暖,初步懂得家的构成。 本课的副教材补充的是“我”和双胞胎弟弟小亮的故事,这是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故事的特例补充。第10课《家人的爱》引导儿童体会家人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体验、感恩父母及长辈对自己的爱;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本课的副教材是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通过对“奶奶不帮‘我’背书包,是不是不爱我”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儿童理解不宠溺、不娇惯,也是一种爱。这种爱的理解层次比主教材更深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是帮助儿童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整理的两种具体方法(物品及时归位和分类整理),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第12课《干点家务活》旨在让儿童懂得做家务活是爱家、爱父母和长辈的表现;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资源拓展: 绘本《我和弟弟》、相关儿歌、歌曲《让爱住我家》《家族歌》《我有一个好爸爸》等
课标要求 道德修养:知道健康生活,卫生习惯的基本常识和要求。感知父母的辛苦,孝敬父母,爱护家庭。健全人格:体会成长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学习倾听他人的意见责任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家是学生最亲切、最自由的生活环境,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锻炼,一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学校生活的规则和行为规范,他们努力从幼儿园小朋友成为合格小学生。可是不少学生在学校各方面表现很好,在家里却判若两人,这主要涉及家庭教育及孩子的家庭责任感等原因。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因而父母长辈们对他们关爱有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自己的家庭是相当熟悉的,已经有了初步的家庭概念,家庭亲人之间的称呼有一定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关心爱护,家人平时做的家务及工作,他们也能看到或听说过;有的同学能以自己简单、单纯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爱的心声;并具备了较为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学生也有和家长一起做家务的经历和做家务的积极性。存在困难与障碍:一年级学生虽然能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关心爱护,但往往觉得享受家人的爱是理所应当的,不能认识到家长的良苦用心,有的学生也不懂家人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爱,并且不懂得如何用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上升不到感恩的层面;对家庭结构及家庭关系还不够清晰。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更多家务锻炼的机会和家长正确的指导,所以他们对整理自己的物品和做家务的意义和方法缺乏认识和了解,遇到家务过程的困难和问题时,容易畏难和退缩。突破措施: 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2.通过分享故事、探究对比、具体问题呈现和解决、案例讨论辨析、情景模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信息化技术、游戏参与等方法增强学生的体验,联系生活实际突破学习中的问题。
单元目标 通过同学、小组的分享能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学会用行动向家人表达爱,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2..通过讲故事等方式感受到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感谢家人;的家庭责任感,增强做家务的实践能力,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3.通过老师示范、视频讲解等方式学会自理,初步掌握整理自己物品和家务活的方法技能;尝试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养成坚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的行为习惯。4.通过学习做不会做的事情,培养自己做事用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学会如何用行动向家人表达爱及表达关爱的多种方式;初步掌握并理解自己整理物品及干家务的方法及意义。二、难点:养成遇到难题不畏难、不退缩的品质,初步建立自己的家庭责任感。三、突破措施:1.通过绘本故事、情景创设、游戏、动手操作、表彰鼓励等一系列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及成就体验感。2.制定相关的记录卡和评价制度,与课下家庭实践相结合,激励学生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和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培养学生长期坚持的品质。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我们要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会用行动表达我们对家人的爱。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了解家庭成员关系及家庭结构;初步构建家庭意识。 1.了解家庭结构完成家族树作业2.回家分享家家庭故事,感受家庭生活,构建家庭意识。
体会长辈对自己的关爱,体会家庭生活的幸福;了解如何用行动向家人表达爱,能用自己的方式孝亲敬长。 1.体会家人关爱,记录受关爱的事情。2.记录自己能为家人做的事情,学习用行动表达爱。
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技能;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1.练习整理物品,巩固方法技能。2.通过记录卡的形式回家每天坚持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掌握力所能及的干家务的方法技能,培养干家务的良好习惯,培养家庭责任意识。 1.帮助家长做家务,提升家务能力。2.记录卡的形式回家坚持做家务活,培养干家务的良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课时 内容安排 目标达成
1 9我和我的家 1.从了解自己生命的来历开始,进而了解自己与家人间的伦理关系;2.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自己与家人的深厚情感,爱自己的父母长辈。
2 9我和我的家 1.利用读绘本故事等方式,找到自己与家人在外貌、性格、爱好、待人等方面的相似之处,初步了解自己的家人,感受家人间血脉相依的亲情关系。2.借助课前调查单了解家人的性格、爱好、特长等,进一步加深对家人的了解,增进与家人间的联系。3.通过分享家人的故事,感受家人间的快乐和温馨,感知“我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增强家庭观念,产生家庭认同感。
3 10家人的爱 1.从生活的各个方面体会家人的爱无处不在,懂得感激父母。2.通过调查交流,了解爱的背后的故事.
3.使学生真正的感受自己生活在爱的怀抱里,形成初步的回报爱的欲望!
4 10家人的爱 1.在游戏测试、交流中,感知家人的爱有多种形式,家人对自己的疼爱和严爱都是爱。2.通过交流,发现生活中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体会到爱是家庭和谐的重要条件。3.感受父母长辈的含辛茹苦,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5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1、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功能和分类,了解这些用品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哪些帮助。2、体会用品找不到,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初步感知整理物品重要性。3.通过模拟操作,初步学习整理的方法,分类、排序。
6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1.通过情景表演、模拟操作等方式,学习及时整理、物有定位、物归其位的整理技巧,初步掌握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独立整理的能力。2.通过比赛、表彰、辩一辨的方式,感受体验学会整理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和成就感,愿意去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养整理好习惯。
7 12干点家务活 1.通过分享、交流和实践体验,初步初步学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的方法。2.通过实践与交流感受做家务的乐趣,有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中的愿望。
8 12干点家务活 1、通过故事、分享交流明白分担家务活也是爱家人的表现。2、意识到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尝试学习做家务,培养主动参与到家务劳动的愿望,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3、通过分享、交流和情景体验,学习解决做家务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法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一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课题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本册教材的第11课,承接了第10课最后一个主题“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通过这一课让学生明白学会整理自己的生活用品,提升自己自理能力,也是对家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话题,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了、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好习惯。本课教学内容共有四个话题,小雨和他的“小伙伴”、找不到“小伙伴”了、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好习惯。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前两个话题。这节课主要学习后两个话题,送“小伙伴”回家、养成整理好习惯。通过情景创设,启发学生思考,继续学习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能,最后通过判断“这样做对吗?”,由整理的能力培养引申到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责任,照顾家人和爱家人的表现。本课主要采用合作交流和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增强实践体验,从家务劳动中获得成长和进步的喜悦。
课标分析 道德修养:爱护家庭环境卫生;爱劳动,知道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责任意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减轻父母的负担。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一年级的学生对于自己平常所使用的生活、学习用品比较熟悉,了解这些用品的特点和功能;能感受到因摆放杂乱,在自己再次需要使用这些物品却找不到时带来的不方便;有的学生初步具备了愿意将自己的物品摆放好的意识。未有经验: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制能力较弱,缺乏将物品归类的意识,缺乏自觉整理物品的意识,随手乱扔乱放物品现象严重。虽然能感受到不摆放归类好带来的麻烦,但不能与下次使用后要整理摆放好自觉得联系起来,虽有意愿想摆放好,没有掌握如何有条理地整理自己的物品的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情景表演、模拟操作等方式,学习及时整理、物有定位、物归其位的整理技巧,初步掌握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独立整理的能力。2.通过表彰、比赛、辩一辨的方式,感受体验学会整理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好处和成就感,愿意去尝试自己动手整理,乐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养整理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懂得整理的技巧,并能运用与生活中去。2.难点: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和自觉整理的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学生整理物品的照片、表彰粘贴纸。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目标1) 导入:上节课,我们帮助 小雨整理的房间,还知道了些整理房间的好方法,是哪些好方法,一起说。学生说,老师板书(巩固上节课的内容) 老师相机板书,出示巩固 【预设问题】学生说不完。【补救措施】再出示上节课的图片进行回忆,再说。
活动一(目标1) 整理书包小屋1、情景表演(老师与一位同学进行表演,老师演妈妈)师:并不是所有孩子都会学了整理小秘诀,阳阳小朋友就有点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表演:家长在门口送书一位妈妈无奈地说:我们家杨杨这孩子,东西到处放,你看!今天又忘了带语文书,自己的东西不收好还叫我送过来。我马上还要赶着上班,(看看表)哎呀都快迟到了。保安叔叔:是呀!经常都有孩子请家长送这送那的,也辛苦你们做家长的了。师:孩子们,你有没有让妈妈送过东西来学校的?追问:妈妈本来该干什么?生回答。师:像杨杨这样给家人,给保安叔叔,给老师添麻烦可不好,我们帮他想想办法吧!该怎么做?生(预设):把不同类的东西分别放好。老师相机总结:分类整理。生(预设):前一天晚上就要把东西对照课表收拾好。老师相机总结并板书:及时、定期整理师:看来你已经有了整理的意识,变成了“整理小达人”,小星星贴纸送给你。师:请一个孩子来介绍“书包小屋”的构造,引导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要放在固定的位置。师: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整理小秘诀。教师相机总结板书:物有定位模拟比赛:请2个学生上台来比一比,我们看看他们的物品是否回到桌洞。现场采访:询问生一:你怎么做到桌洞很整齐的? 每天用完之后都放回桌洞里,你怎么放的?生交流。师小结:我们把每天使用的物品放回它们的“桌洞小屋”,这里又学到了第四个整理小秘诀。总结板书:物归其位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对于整理自己的桌洞小屋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给一分钟再整理一下。学生整理。总结:大家使用了不同的分类、排序方法整理书包,但只要做到“物有定位、物归其位”就能让我们书包小屋变得井井有条,我们用起来就非常方便。(看视频)做判断 追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总结学生的方法先观看模拟比赛,再交流方法,教师相机总结点评。追问;孩子们你们听懂了她介绍的用法吗? 【补救措施】学生补充。【预设问题】学生说的不完整。【补救措施】老师引导其他学生补充,说多种 方法。【补救措施】学生进行复述,老师补充点拔。【补救措施】学生再次练习整理桌洞或书报。
活动二(目标2) 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这样做对吗?师:看着自己整理好的房间你们心情怎么样啊?可是有一个小朋友说:“反正妈妈会整理的。这时奶奶走过来说:“等长大了你再整理。出示课件,问: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学生交流感受师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帮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追问,师生点评学生发言 【补救措施】学生补充发言,再通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的方法说观点感受。
总结(目标2) 1.朗读儿歌——总结整理方法今天我们学到了很多整理方法,让我们回顾一下怎样整理房间吧,书上正好有一首小儿歌,跟着老师读一读吧!(拍手)老师读一句孩子读一句。(ppt书上45儿歌)2.师:同学们,整理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 一起来争做整理小能手吧!你整理了,就可以送给自己一个笑脸。坚持整理的同学,学期末的时候就能荣获“整理小能手”的称号。 不同形式朗读儿歌拍照上传微信群,进行评价评选。 多次朗读作业巩固、培养习惯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四、作业布置 用学到的方法回家每天整理自己书包、房间。并制定一张记录卡进行打勾记录 拓展型 目标3 10分钟
板书设计 让我自己来整理分类整理及时整理物有定位物归其位
教学反思
附件:
整理记录卡
分类摆放 物归原处 定期整理
生活用品
学习用品
玩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