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2《怎样放的更大》同步作业一、选择题1.使用显微镜时发现目镜下的图像模糊,要想使图像变得清晰可以调节( )。A.反光镜 B.载玻片 C.调节旋钮2.用来观察病毒细菌的是(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3.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由( )组成的。A.两个透明的镜片 B.两个凸透镜 C.两个凹透镜4.分别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同一叶片,视野最大的是( )。A.肉眼下的叶片 B.放大镜下的叶片 C.显微镜下的叶片5.用以下物体观察文字,不能放大文字的是( )。A.树叶上的小露珠B.厚度为3厘米的透明玻璃片C.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6.两个凸透镜怎样组合,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两个放大镜需要平行放置B.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C.只要能把图像放得更大即可,图像清晰不清晰无所谓。7.近视眼镜镜片的特点是( )。A.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B.透明,中央薄边缘厚C.中央、边缘一样厚8.从古至今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排序正确的是( )。A.眼睛、光学显微镜、放大镜、电子显微镜B.眼睛、放大镜、电子显微镜、光学显微镜C.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二、填空题9.和单个放大镜相比,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得更大,是因为: 。10.在校园中搜索生物时,发现有的小动物个体很小,不易观察,我们可以借助 来观察。11.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 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就是早期的 。12.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 。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 了。13.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人 发明的。现在人们又发明了 显微镜和 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把物体放大到 万倍。三、判断题14.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视野就越大,观察到物体的图像就越小。( )15.自制组合凸透镜上面的镜片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下面的镜片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16.电子显微镜可以把被观察的物体无限放大。( )17.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调节后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8.组合两个凸透镜与一个凸透镜相比,放大倍数更大,视野更大。( )四、简答题19.为什么利用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制成的显微镜可以使物体的像被放得更大?20.请你简单说说人类是如何一点点地认识微小世界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C【详解】正确使用显微镜有4个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调焦;④观察记录。如果从目镜里往下看,发现微生物的图像很模糊,此时应该转动调节旋钮,让图像变清晰。A.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当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视野较暗时可通过调节反光镜,使用凹面镜聚光,使视野变亮。B.载玻片的作用是盛放标本,不能使图像变得清晰。C.粗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2.C【详解】细菌和病毒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们漂浮空气中,潜伏在食物中,寄生在土壤、水其它动物和人的体内。平面镜和放大镜都无法观察到,选C。3.B【详解】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其实就是两个凸透镜。光学显微镜的镜头一般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所以B符合题意。4.A【详解】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片叶片时,肉眼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小。故A选项正确。5.B【详解】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树叶上的小露珠、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瓶都有放大功能,厚度为3厘米的透明玻璃片不能放大文字。6.C【详解】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简易显微镜的原理。A、根据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注意上下两个放大镜要平行放置,这样效果才会更好,A正确。B、根据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准备两个凸透镜、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B正确。C、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目的是让图像清晰,C错误。7.B【详解】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中间厚、四周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它的镜片特点是中间薄、四周厚。两个特点刚好相反。8.C【详解】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口、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从古至今,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排序正确的是眼睛——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这一过程。9.多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详解】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用两个凸透镜恰当的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看到的物体就更大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放大镜【详解】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需要观察花坛中所有的动物和植物,统计它们的数量,记下它们的名称。对于不认识的动植物,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照相机等工具及时记录下来,从脚印、粪便、毛发等踪迹推测躲藏起来的动物和曾经来过的动物,将它们记录下来。11. 凸透镜 显微镜【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2. 大 放大【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13. 列文虎克 电子 扫描隧道 200【详解】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由荷兰的列文虎克发明的。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现在人们又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的精度不断提高。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14.×【详解】通过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对观察到的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反之观察工具的放大倍数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题干错误。15.×【详解】制作简易显微镜就是将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其中位于上方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的凸透镜则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16.×【详解】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是有限的,并不能把被观察的物体无限放大。17.√【详解】根据对早期显微镜的认识,把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可以获得将物像放得更大的效果。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调节后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题干正确。18.×【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的镜片是中央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放大的倍数和镜片的中央的凸度有关,中央越厚,放大的倍数越大。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不一定比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要大,所以本题说法不正确。19.答:因为一个放大镜把另一个放大镜所放大的像进一步放大了,所以利用两个放大镜制成的显微镜可以使物体的像被放得更大。【详解】根据显微镜的设计原理,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放大的像进一步放大了,所以利用两个不同的凸透镜制成的显微镜可以使物体的像被放得更大。【点睛】识记显微镜的设计原理,两个凸透镜组合可以明显提高放大能力。20.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更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①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②放大镜能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③光学显微镜能放大几百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极少数细菌。④电子显微镜能放大几百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物质的极小微粒(原子)。【详解】工具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涵盖各方各面,工具的使用推动着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观察到的最小动物,就是蚂蚁等昆虫。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让我们看到了微生物、细胞。所以人类的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为:肉眼→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