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1.3《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同步作业一、选择题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生物时,使用脱脂棉纤维的目的是( )。A.脱脂棉纤维比较纤细柔软B.脱脂棉纤维有较好的柔韧性可以控制微生物的游动方向C.分散开的脱脂棉纤维形成网格,便于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活动范围利于观察2.小红同学从显微镜的目镜中观察,看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此时她应该调整( )A.反光镜 B.玻片标本 C.调节旋钮3.显微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这个观察工具是由两个( )组合起来的。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4.下列关于微小世界说法,错误的是( )。A.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视野B.观察微小世界需要一些专门的观察工具C.观察微小世界其实就是观察细胞5.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方移动玻片标本。A.右下 B.左上 C.左下6.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 )组成的。A.小黑点 B.小眼睛 C.小鳞片7.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龙龙发现微生物移动的速度过快,那么他可以放少量的( )。A.碘液 B.棉花纤维 C.纸巾8.小瓯从冰箱中拿出一朵蘑菇,一家人对蘑菇展开了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A.爸爸:蘑菇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微生物B.妈妈:蘑菇是一种生长在阴暗环境下的植物C.妹妹:蘑菇会开花,也是会结果的二、填空题9.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看到的图像变 ,视野变 。10.在放大镜下观察到不同昆虫头上的触角形状不同,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 ,大量的研究事实还说明昆虫等生命体是由 组成的。11.光学显微镜一般是由两块 组成的,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经过 次放大后的图像。12.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 ”和“ ”,还仿制出一种“ ”,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13.某显微镜目镜有10x和20x,物镜有8x和45x,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的倍数是 倍。三、判断题14.科学家研究病毒时,选用光学显微镜比较合适。( )15.微小世界其实就是微生物。( )16.所有的细胞都非常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17.制作简易显微镜时,上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下面的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 )18.昆虫的身体构造很奇特,有些昆虫的身体器官用人的肉眼都看不清,我们需要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 )四、简答题19.人类受到昆虫的启发的发明创造及其应用有哪些?20.小明在观察过程中,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他应该怎么办?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C【详解】 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因其微小的体积,使得它们的运动速度非常快,这给观察带来了一定难度。通过在载玻片上放置脱脂棉纤维,可以有效地减缓这些微生物的运动速度。脱脂棉纤维能限制微生物的活动范围,从而使观察者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故C符合题意。2.A【详解】小红从显微镜的目镜中观察,看到的是黑乎乎的一片,说明通过光圈照到载玻片上的光线不足,他应该调整反光镜,让反射光线更多进入光圈,标本的亮度与调节旋钮无关,故选A。3.A【详解】显微镜将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简易显微镜是两片凸透镜组合起来的仪器,这种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现象,具有放大功能。故A选项正确。4.C【详解】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我们认识微小世界的专门观察工具。我们借助这些仪器对微小世界的观察可以扩大我们认识事物的视野。观察微小世界不仅仅是观察细胞,还包括观察一些微小的动植物、细菌、病毒等。5.B【详解】显微镜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图中图像在视野中的左上角,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故选B。6.C【详解】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这些小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们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个大难题。7.B【详解】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这样能够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8.A【详解】A.爸爸:蘑菇是一种肉眼可见的微生物,正确;B.妈妈:蘑菇是一种生长在阴暗环境下的植物,错误;蘑菇是一类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微生物;C.妹妹:蘑菇会开花,也是会结果的,错误;蘑菇不会开花,也不会结果。9. 大 小【详解】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减少。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看到的图像变大,视野变小。10. 鼻子 细胞【详解】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科学家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出各种气味,它们的嗅觉很灵敏,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11. 凸透镜 两【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经过两次放大后的图像。12. 蝇眼照相机 蝇眼雷达 蝇眼探测系统【详解】大自然中的生物都具有各自的特性,观察它们会得到很多的特性启示。仿生就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用来探测高能宇宙射线,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变。13.900【详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某显微镜目镜有10×和20×,物镜有8×和45×,用这台显微镜观察,最大放大倍数是20×45=900倍。14.×【详解】病毒的体积很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故题干说法错误。15.×【详解】微小世界除了生物因素,还包括生存的微环境非生物因素。而微生物属于生物,不包含非生物因素。题干错误。16.×【详解】大部分细胞都非常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但是也有特殊的,比如鸡蛋中的蛋黄。根据对细胞的认识,大部分的细胞是非常小的,需要借助显微镜观看,但有的细胞肉眼可见,比如鸡蛋中的蛋黄就是一个细胞。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17.×【详解】目镜在镜筒的上端,是靠近人眼睛的镜头;物镜位于镜筒的下端,接近玻片标本,是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镜头;因此,我们的组合凸透镜,上面的镜片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下面的镜片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所以题目说法是错误的。18.×【详解】昆虫的身体构造很奇特,大多数昆虫的身体较小,我们除了用肉眼观察外,还需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一些器官。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不适合观察昆虫。故题干说法错误。19.从蜻蜓身上得到了翅膀产生浮力的原理,发明了直升飞机;从萤火虫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人工冷光;从蜜蜂造巢窝的原理上发明了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板材。【详解】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如:从蜻蜓身上得到了翅膀产生浮力的原理,发明了直升飞机;从萤火虫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人工冷光;从蜜蜂造巢窝的原理上发明了各种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板材。20.调节反光镜或者对光。【详解】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小明在观察过程中,从目镜往下看,发现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这是没有进行对光操作,应该调节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