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济南的冬天》知识清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济南的冬天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 年 2 月 3 日—1966 年 8 月 24 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北京人艺编剧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
二、创作背景介绍
老舍 1930 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7 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 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三、文体常识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所谓“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四、字词梳理
1. 生字词
镶(xiāng)
发髻(jì)
安适
慈善
肌肤
秀气
宽敞
贮蓄(zhù xù)
澄清(chéng qīng)
空灵
地毯
2. 多音字
济:济南(jǐ) 救济(jì)
着:着落(zhuó) 着急(zháo) 走着(zhe) 穿着(zhuó)
3. 形近字
敞(宽敞) 敝(敝帚自珍)
贮(贮蓄) 伫(伫立)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 1 段):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赞誉它是个“宝地”。作者先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相对比,指出北平的冬天多风,伦敦的冬天多雾,热带的冬天日光永远是那么毒,而济南的冬天却“没有风声”“没有重雾”“无毒日”,是“温晴”的。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期待。
第二部分(第 2 5 段):紧扣“温晴”的特点,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第 2 段: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通过对济南小山的描写,展现了它们的可爱和温暖。“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作者将小山比作摇篮,形象地写出了小山对济南的呵护,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
第 3 段: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景。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坡的景色,再写到山腰的薄雪。“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将矮松上的雪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地描绘出矮松的形态。“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坡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景象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同时赋予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薄雪覆盖下山坡的动态美和色彩美。
第 4 段:写城外远山。作者以淡雅的水墨画为喻,描绘了城外远山的淡雅和朦胧,“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卧”字用得极妙,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安闲、宁静。
第 5 段: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的绿,“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接着写水的清亮,“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通过对水的绿和清亮的描写,展现了济南冬天水的独特韵味。
第三部分(第 6 段):总结全文,点明济南冬天的美,表达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简洁有力地收束全文,既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再次强调了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使读者对济南的冬天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重点句段赏析
1.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答: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老城及山水以人的姿态和情感。“睡着”和“唤醒”两个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城在冬天里宁静、温暖、舒适的状态,仿佛它正在享受着冬日的阳光,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种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济南冬天的宁静祥和,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让人对这样的境界心生向往。
此句还通过“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等词语,直接描绘出老城所处环境的温暖和舒适,进一步强调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
2.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
答: 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巧妙绝伦。把济南周围的小山比作“小摇篮”,形象地写出了小山的形状以及它们对济南的呵护,让人联想到婴儿在摇篮中被温柔呵护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暖、安心的感觉。
小山“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将小山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语言和情感,仿佛小山在亲切地安慰和保证,让济南能够在冬天里享受到温暖和安宁。这不仅表现了小山的可爱,也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舒适是由这些小山所营造出来的。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给读者以生动的感受,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济南冬天的独特魅力。
3.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答:比喻手法精准而独特。作者将矮松顶上的雪比作“日本看护妇”,抓住了矮松的形态特点和雪的洁白,形象地展现了矮松在雪的覆盖下的独特模样。
通过这个比喻,读者可以清晰地想象出矮松的样子,感受到矮松在雪景中的那种挺拔和秀美,增加了描写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4.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答:比喻和拟人手法相得益彰。把山坡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景象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地描绘出了雪与草相互交织的美丽图案,让人联想到一件精美的衣裳。
“穿”字赋予山以人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雪与草对山的装点。而“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则进一步运用拟人手法,将山的肌肤比作人的肌肤,让人产生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增加了景色的神秘感和吸引力。
此句还通过色彩的描写,“白”与“暗黄”的对比,展现了山坡景色的丰富和多彩,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5.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答: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薄雪以人的情感。“害羞”一词将薄雪拟人化,生动地描绘出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薄雪呈现出的微微泛红的娇羞之态。
这一描写细腻而传神,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薄雪的灵动和可爱,仿佛它具有了生命和情感。
同时,通过对薄雪颜色变化的描写,“微黄”的阳光与“粉色”的薄雪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柔和、温馨的氛围,展现了济南冬天傍晚时分的独特美景。
七、文章主旨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的山、水等景物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充分展现了济南冬天独特的风貌和魅力。作者紧紧围绕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幅温馨、宁静、美丽的冬日画卷。
文章不仅描绘了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深深喜爱和眷恋之情。在作者的笔下,济南的冬天不再是寒冷、萧瑟的,而是充满了温暖、舒适和生机。济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情感,与作者的心灵相互交融。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济南冬天的美景让作者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这种美好不仅仅在于自然景色的美丽,更在于它所带来的宁静、和谐与温馨的氛围。作者通过对济南冬天的赞美,呼吁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温暖和幸福。
文章以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济南冬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人性和和谐社会的向往。
七、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绘,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写作借鉴
1. 抓住特征写景。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天等,表现济南独特的风貌。
2.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中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情景交融。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喜爱之情。
4. 合理安排顺序。文章按照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由山写到水,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九、自我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 )
着落( )
宽敞( )
贮蓄( )
2. 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
设若:
空灵:
3. 填空。
《济南的冬天》作者是 ,原名 ,字 ,主要作品有小说《 》《 》,话剧《 》《 》等。
4. 文章围绕济南的冬天“ ”这一特点,描绘了济南冬天的 、 、 等景物,表达了作者 之情。
5.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找出一处并分析其作用。
6. 仿照文中描写济南冬天景色的手法,写一段你家乡冬天的景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