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资源简介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清单
一、作者简介
1. 《观沧海》——曹操
曹操(155 年-220 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李白(701 年-762 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 《次北固山下》——王湾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其诗流传不多,最著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马致远(约 1251 年-约 1321 年至 1324 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 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作品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也有不少描绘自然风景、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二、创作背景介绍
1. 《观沧海》
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所以就写下此诗,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王昌龄被贬官,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的不幸消息,深表同情和关切,写下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寄给远方的友人。
3. 《次北固山下》
王湾作为北方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三、文体常识
1. 乐府诗
《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后人统称为汉乐府。后来,乐府也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2. 绝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七言绝句。绝句通常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3. 律诗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句五字或七字,简称五律、七律。律诗通常押平声韵,偶数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4. 元曲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中的小令。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体制短小,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四、字词梳理
1. 生字词
碣石(jié)
竦峙(sǒng zhì)
澹澹(dàn)
归雁(yàn)
夜郎(láng)
2. 古今异义词
次:古义:停留、停泊;今义:次序、次数。
乡书:古义:家书;今义:书籍。
3. 词类活用
东临碣石(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五、文章结构
1. 《观沧海》
开头两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交代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
中间十句描写了大海的壮阔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动静结合,展现了大海的雄伟和辽阔。
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借景抒情,点明时令,渲染了凄凉哀愁的气氛。
次句“闻道龙标过五溪”,交代了友人被贬的去处之偏远。
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
3. 《次北固山下》
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点题,写诗人在北固山下的旅途所见。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写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船帆高悬的景象。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蕴含哲理。
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情,借归雁传书,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 《天净沙·秋思》
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共写了九种景物,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抒胸臆,点明主旨,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六、重点句段赏析
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魄,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2.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拟人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让它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西,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同时,“生”和“入”两个动词用得精妙,使诗句富有动态美。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名词排列,烘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通过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图,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七、文章主旨
1. 《观沧海》
这首诗通过对大海的壮阔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和开阔胸襟。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借明月寄托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切。
3. 《次北固山下》
描绘了北固山下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4. 《天净沙·秋思》
描绘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抒发了游子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和思乡之情。
八、写作借鉴
1. 借景抒情
四首诗歌均通过描绘不同的景色来抒发诗人的情感,如《观沧海》通过大海的壮阔景象抒发雄心壮志,《天净沙·秋思》通过凄凉的秋景抒发思乡之愁。
2.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拟人,《观沧海》中的夸张和想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精妙的用词
如《次北固山下》中“生”“入”等动词的运用,使诗句生动形象,富有韵味。
4. 画面感强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诗歌所营造的氛围。
九、自我检测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 )
竦峙( )
归雁( )
2. 解释下列词语。
澹澹:
左迁:
残夜:
3. 填空。
《观沧海》的作者是 ,他是 时期的 家、 家、 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的意思是 。
《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 ,其中“天净沙”是 ,“秋思”是 。
4. 说说下列诗句所蕴含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 分析“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的表达效果。
6. 默写这四首诗歌。
7. 比较《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在表达思乡之情上的异同。
8. 从写景的角度赏析《观沧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