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态变化 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物态变化 5 跨学科实践:地球上的水循环 导学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第4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课前自学】
1.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 。升华过程中要 ,利用这点可以制冷。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 ,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和 等。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 态的过程。凝华过程中要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2.地球上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云、雨、 、雾、 等现象,都是 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2) 一部分雨、雪、冰雹、露、雾和霜 后发生汽化或升华,成为水蒸气,另一部分则吸热 为水汇入河流、湖泊、大海,或者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然后经过 重新散发到空气中,这样水在自然界中就完成了一个 过程。
(3) 通过水的循环,更重要的是使水得到 ,海水变为 ,污染的水变为清洁的水。但由于大气的污染,有的地方下的是 雨,其危害就大了。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措施,使我们周围的水更清、天更蓝。
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吸放热情况如下:
【合作学习】
例 1如图5.41所示,将盛有少量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并将烧杯放在盛有热水的水槽中。不久会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红棕色的碘蒸气,这是__________现象;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针状的碘晶体,这是__________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有明显升高,在此物态变化中__________热量。
例2.下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 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 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 热.
【应用拓展】
1.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
(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 ;
(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 ;
(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
(4)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 ;
(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 ;
(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 .
2.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这天阳光晒暖了海洋,我和其他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高空,高空的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又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联成了千姿百态的云,关于高空中变成了小水珠或小冰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小水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放热
C.小冰晶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吸热
D.小冰晶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放热
3.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____热。
4.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图5.4-2)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
(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
5. 地球上水的循环如图5.4-3所示,①所反映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②所反映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