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重点:明朝复杂的外部环境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内阁、海禁等政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明朝建立①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②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后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废除宰相制度: 目的:加强专制皇权。影响: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3、建立内阁⑴原因:废宰相后,皇帝政务繁忙,工作压力大。⑵设立:明成祖选拔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内阁”⑶发展:①内阁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⑷性质: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4、宦官专权⑴原因:直接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根本原因:君主专制的强化⑵机构: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⑶权力:①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宦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⑷实质:专制皇权的强化。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海上交通——郑和下西洋时间: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前后下西洋达七次,访问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宣扬国威实质:自然经济下的贡赐贸易影响:积极性:①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②促进了与海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局限性:③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2.戚继光抗倭背景:①元末,日本海盗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③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造成巨大破坏。措施: ①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②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结果:①稳定东南沿海形势;②朝廷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隆庆开关)3、西方的侵扰(1)背景: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活动频繁(2)表现: ①1553年,葡萄牙入侵濠镜澳②荷兰、西班牙侵占台湾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明代对边疆的管理⑴措施:地区 措施 特点蒙古 有战有和、修长城、和议、册封、互市 恩威并施 以夷治夷 因俗而治 多元一体西藏 封授;设立行都指挥司等机构;任用藏族上层管理;东北 ①设立奴儿干都司;②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⑵影响:①维持边疆地区的稳定;②促进民族交融;③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稳固,为清朝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2. 明清易代⑴.满洲崛起①16、17世纪之交,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②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⑵.明清易代背景: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过程:①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明思宗(即“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②1644年,清朝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迁都北京,逐步统一全国。③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达标检测1.下列是古代中国不同时期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2.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3.明朝中后期,作为皇室仆人的宦官,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这本质上反映了( )A.宦官能力出众 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宰相权力削弱 D.出现宦官专权局面4.有学者指出,明朝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君主如主动下手诏处理政事,必须送内阁“商榷可否”,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封还”,拒绝拟旨。这一观点体现了明朝( )A.皇权受运行机制的制约B.内阁成为中央决策机构C.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中央权力制衡机制完善5.《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据此判断郑和下西洋的初衷是( )A.了解海外形势 B.开拓贸易市场C.彰显明朝国威 D.加强友好往来6.“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 )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