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我是什么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 题 2.我是什么 统编版 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认识“晒、极”等 14 个生字,会写“变、极”等 10 个字,会写“天空、傍晚”等 9 个词语。 例如,通过反复认读、组词等方式,记住“晒、傍、越”等生字的读音和写法。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并能仿照说句子。 如:“雪花从天空中飘下来。”“雨滴从乌云里落下来。”“小石子从山上打下来。”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冰雹和雪,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不同形态。 比如,通过图文结合、动画演示等方式,清晰地理解水的形态变化。 初步感受科学童话,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像“晒、极”等较复杂的生字,需要重点指导书写和记忆。 理解水的变化过程和不同形态,体会“落、打、飘”用词的准确。 以对比、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这几个动词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 难点: 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理解相关科学知识。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可借助示意图、实验等帮助理解。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落、打、飘”说句子。 学生可能会因为生活经验不足或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感到困难,需要提供更多的情境和练习机会。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学习习惯。 在知识储备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书写。大部分学生能熟练运用拼音认读生字,但对于一些较复杂的生字和词语,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巩固。 在学习能力上,二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他们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思考和分析,但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学习兴趣方面,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仍然较短,容易分散。因此,教学过程需要多样化,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情感态度方面,他们天真活泼,积极向上,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但也有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挫败感,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阅读方面,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儿歌、故事,但阅读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进一步培养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 在书写方面,能够正确书写简单的汉字,但对于汉字的结构和笔画规范还需要不断加强练习。 总之,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参与语文学习,促进其语言能力和情感素养的全面发展。
教学辅助 1.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课文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这几个谜语都是说的什么呢?
谜面:大小珍珠光又亮,噼里啪啦从天降,娃娃捡起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谜底:冰雹)
谜面:说它是花无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寒风送他下地来,漫山遍野一片白。(谜底:雪花)
谜面: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太阳出来他不怕,大风一吹他就走。 (谜底:云)
谜面: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田里秧苗绿,落到河里看不见。(谜底:雨)
设计意图:谜语是一种古老而又有趣的语言游戏,它通过巧妙的描述和暗示,让人们思考、推理和解答,既锻炼了智力,又增添了乐趣。在教育领域,引入谜语课堂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具有许多其他的好处。
首先,谜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解谜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联想和想象,通过将不同的信息进行组合和分析,来找到谜底的线索。这样的思维过程可以促进学生的大脑发育,培养其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谜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解谜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谜语的隐喻、比喻和双关含义,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丰富其词汇量,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此外,谜语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解谜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需要相互合作、交流思想和观点,共同寻找答案。这样的团队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团队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为其今后的社交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谜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有些谜语可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答案,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不断地思考和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这样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需要具备的品质。
最后,谜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情感体验。不同类型的谜语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通过解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其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体验。
引入谜语课堂可以在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语言能力,还能够培养其合作精神、耐心毅力和文化情感,是一种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方法。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谜语,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归类识字
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词:“晒、极、傍、越、滴、溪、奔、洋、坏、淹、没、冲、毁、屋、灾、猜”。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按照偏旁部首进行归类。例如:“晒、滴、溪”都带有三点水,与水有关。“冲、毁”都带有两点水,也和水或者冰冷的意思相关。
口诀识字
对于一些较难记忆的生字,编出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比如“灾”字:“家中起火就是灾”。“没”字:“几字入水就没了”。
图文识字
展示与生字相关的图片,一边展示一边讲解生字。例如,出示“晒”字的图片,画面是太阳下晾晒的衣物,让学生理解“晒”与太阳有关。展示“屋”的图片,是一间房子,帮助学生记住“屋”的字形和意思。
分类识字
根据生字的结构进行分类,如左右结构(晒、极、傍、滴、溪、冲、毁)、上下结构(灾、奔、害)、半包围结构(越、屋)。
对于不同结构的生字,重点讲解书写要点。
游戏识字
开展“生字猜猜猜”的游戏。教师描述生字的特点,让学生猜测是哪个生字。
例如:“这个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一个‘西’字,猜猜是什么?”
进行“生字卡片对对碰”游戏。将生字卡片打乱,让学生找到能组成词语的两张卡片。
如“奔”和“跑”、“冲”和“毁”。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无疑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对于刚刚踏入知识殿堂的孩子们来说,识字就如同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在阅读教学里,为学生安排充足的时间用以识记生字,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当开展阅读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读课文时间显得尤为关键。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能够静下心来,逐字逐句地去认读、去理解。他们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努力让自己的朗读变得通顺、流畅。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孩子们可能会遇到不认识的字,会读错字音,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凭借着内心的那股执着劲儿,不断尝试、不断纠正。
在这个识字的环节中,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和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识字的兴趣。也许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让生字变得生动形象;也许是借助形象的图画,让抽象的文字变得直观可感。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再觉得识字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探索之旅。
每当学生成功认识一个新字,或者能够准确无误地朗读一段课文时,那种从内心深处涌起的成就感和快乐是无法言喻的。这种成功的体验,会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让他们更加热爱学习,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学习道路上的种种困难。识字,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信心的建立,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任务三:精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中的“我”到底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解读
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句子:“我会变。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飘浮。”
提问:“我”是怎么变成汽的?(太阳一晒)
解释“飘浮”的意思,让学生感受水汽在空中轻盈的状态。
学习第二自然段
展示句子:“有时候我穿着白衣服,有时候我穿着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红袍披在身上。”
引导学生思考:“我”在什么时候穿白衣服、黑衣服和红袍?(白云、乌云、朝霞和晚霞)
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云的不同颜色和形态。
学习第三自然段
呈现:“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变成了无数小水滴。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提问:“我”是怎么变成雨、冰雹和雪的?(越升越高、体温降低,聚在一起落下来是雨;变成小硬球打下来是冰雹;变成小花朵飘下来是雪)
重点讲解“落”“打”“飘”这三个动词的不同用法,通过动作演示让学生体会。
学习第四自然段
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让学生找出“我”在不同地方的不同状态,感受水的活泼。
提问:为什么在不同地方状态不同?(池子小,水流动慢;江河大,水流速快等)
朗读指导
教师示范朗读重点段落,让学生注意语气、语调、停顿。
学生模仿朗读,分小组朗读,互相评价。
针对个别难读的句子,进行单独指导。
精读课文
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说话练习
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水还能变成什么,在哪里,做什么。
例如:“有时候我变成小露珠挂在草尖上,有时候我变成小冰晶落在树枝上。”
同桌互相交流,然后全班分享。
【设计意图】本文的文字浅显易懂,对于孩子们来说,凭借他们现有的理解能力,完全有足够的能力去独立领会其中的含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并不需要进行过多琐碎且深入的分析讲解,以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甚至可能抑制他们的自主思考和探索欲望。
相反,我们更应该着重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来感受和领悟文本的内涵。例如,可以采用个人朗读,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独自展现对文字的理解和情感把握;也可以组织小组朗读,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相互学习的精神;还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读,使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在读中感知,孩子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字的节奏和韵律,仿佛是在聆听一首优美的乐章,从而对语言的美感有初步的体会。而在读中感悟,则是让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与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产生共鸣,启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感悟能力。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孩子们能够调动自己的感官和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之中。他们会在朗读中发现文字的魅力,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这种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理解文本,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为今后的学习和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任务四:归纳学习
课堂小结
水的作用有很多,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水,同学们以后要节约用水。
课后作业
1.生词生字过关。
2.完成课后作业。
3.和爸爸妈妈讲述你眼中的水的故事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