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的演唱态度,体会国歌的神圣与庄严。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聆听、模仿、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演唱国歌。(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3.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准确掌握国歌的旋律、节奏、歌词,能够有感情地演唱。(2)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词曲作者以及国歌的象征意义。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准确地演唱国歌,包括节奏、音准、力度和情感的表达。(2)引导学生理解国歌的内涵,激发爱国情感。2. 教学难点(1)国歌中三连音、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2)培养学生在演唱国歌时的庄严、肃穆的情感。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一段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样的场合中,奏响的是什么音乐?它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3. 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二)知识讲解1. 介绍国歌的创作背景和词曲作者。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2. 讲解国歌的象征意义。国歌是国家的象征和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和尊严。(三)学唱歌曲1. 聆听歌曲播放国歌的音频,让学生完整聆听,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绪。2. 节奏练习出示歌曲中的节奏型,如三连音、附点音符等,带领学生进行节奏练习。用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的特点。3. 旋律学习教师用钢琴弹奏旋律,学生跟随哼唱。针对较难的乐句,进行反复练习。4. 歌词学习带领学生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咬字清晰、准确。5. 完整演唱学生跟随钢琴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及时纠正演唱中的不足之处。(四)情感表达1. 讨论(1)组织学生讨论:在演唱国歌时,应该怀着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理解国歌的庄严和神圣,要以严肃、崇敬的心情演唱。2. 示范演唱教师进行有感情的示范演唱,让学生进一步感受。3. 再次演唱学生带着对国歌的深刻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演唱。(五)拓展延伸1. 介绍国歌在不同场合的使用规则和礼仪。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国歌,自觉维护国歌的尊严。(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2.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唱国歌。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