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设计课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核心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知道创新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 2.道德修养: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 3.法治观念:体会创新与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认同创新的价值,支持我国改革创新事业。 4.责任意识: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努力提升自身创新能力。教材解析 本框下设两目,分别是第一目“感受创新”、第二目“创新引擎”。本框主要论述“如何理解创新”和“为什么要重视创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知创新到理解创新,把握创新的内涵,理解创新的引擎作用。第一目侧重对创新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创新处处皆在,理解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指明创新可以让生活更美好。第二目侧重对创新的理性分析,阐述创新对人类的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我国基本国情的了解还不全面;学生关心民生问题,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等问题,但是在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之间还不能清晰地建立联系,还不能用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去思考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青少年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科技的日新月异,让社会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人工智能普及化,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认知;青少年既是创新时代的成果享受者,也是创新时代的重要主体。他们是创新成果的受益者,更渴望能够参与时代的创新浪潮。教法学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重点 创新的重要性。难点 全面认识创新,树立创新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一、新课导入: 1.播放视频:闪耀月球的硬核中国红!嫦娥六号展示的五星红旗竟是石头做的 思考:看完视频,你有何感想?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时政视频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目:感受创新新课新授 1.小采访:你在生活中自己制作过或者看到过哪些创新? 设置讨论情景: 同学A:和别人不一样,与众不同就是创新! 同学B:创新就是发明前人没有发明的东西! 思考:你认同这些说法吗?你眼中的创新是什么呢? 嫦娥六号发射成功:致敬逐梦奔月路上的九院“幕后英雄” 思考:九院“幕后英雄”的付出说明创新需要什么? 探究与分享: 思考:创新无处不在,创新对个人有哪些作用? 材料一:董宇辉:东方甄选高级合伙人,兼任新东方文旅集团副总裁。刚开始直播时每日在线观看人数不过百余人。现在的董宇辉一跃成为直播带货顶流。董宇辉卖货有别于其他主播,比如卖虾,用英文解释了急速冷冻技术,就着话头讲解各个知识点;卖油桃,开口就是一篇小作文,讲自己如何喜欢夏天,在夏天遇见手里的油桃;卖大米,也是小散文打头,沉浸式的讲述十月稻田的微风、谷穗和阳光......董宇辉单场直播销售额从最初不足30万到现在接近1500万。他靠幽默的语言和深厚的学识以及独特的直播风格赢得了广泛喜爱。这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男孩让大家见识到了知识的力量和价值,让人们为他的知识付了费。 材料二:直播带货背后离不开5G技术的支持,正是技术上的创新,让直播带动经济发展成为可能,而未来的6G又将带来怎样的变革,又将如何促进经济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材料三:良好的制度环境本身也是创新的产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等。 思考: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领域的创新? 生活中的创新之举: 归纳:如何理解创新改变生活 根据自身经验寻找生活中的“创新点”,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 结合自身理解,从两个方面正确认识创新。 认真阅读材料,举手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归纳总结知识点。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感性体验。 通过情景讨论和材料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与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白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 进一步了解创新无处不在,创新会让我们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我们带来惊喜,创新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多彩,我们要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通过文字材料和举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创新改变生活。第二目:创新引擎2.回顾人类文明史,创新始终贯穿其间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播放视频:嫦娥六号火出外网全球瞩目——搭载了4国“乘客” 思考:中国为什么要携手欧空局及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多个国家和组织进行国际合作? 呈现材料:不同国家对于创新战略的重视。 展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重赏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展示习近平讲话:“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 展示材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靠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创造了第一家合资企业,第一个万元户村等众多“中国改革第一”。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国际大都市。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深圳又提出“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开放,特别能创新”的发展定位,先后推出多项重大改革,并取得阶段性突破。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年轻人来到深圳,他们专注工作,致力创新,创造着自己和特区更美好的未来。 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归纳: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播放视频:3分钟带你了解“未来之城”雄安新区 展示3个城市: 思考:从深圳经济特区到上海浦东新区再到河北雄安新区,改革开放永不止步,请你谈谈对改革和创新的关系的理解? 归纳:改革与创新的关系?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阅读材料,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归纳总结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观看视频,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文字材料, 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视频和材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和创新的关系。课堂小结 知识思维导图总结作业设计 1、知识作业:课堂练习 2、实践作业:“变废为宝”创意大赛 ①以小组为单位,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重新利用,使其焕发生机,变废为宝。②各小组交叉投票,选出“最佳创意作品”。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