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欢乐谷《小燕子》一.教材分析:《小燕子》这首歌曲是本册教材期末评价《欢乐谷》中的内容,这首经典儿童老歌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歌曲表现了小燕子春天飞到南方的喜悦之情,以及抒发小朋友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对话式的歌唱形式展现了一幅春天和家乡美丽的画卷。二.教学目标:1.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演唱儿歌《小燕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2. 知识与技能:(1) 认识延音符号,体验延音记号和渐慢对表现歌曲的作用。(2) 初步体验简单的二声部的合唱,基本做到声部和谐、均衡。3. 过程与方法:采用游戏、律动、模仿、示范、比较、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初步建立和声的概念。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1.简易的二声部的学唱。2.最后一句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延音记号、渐慢及情感处理。四.教学准备:课件 小燕子头饰 纱巾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跟着老师做律动进教室。围成圆圈找自己喜欢的位置坐下。(二)导入教学:师:春天来了,柳树长出了嫩芽,花儿都争相开放了,真美呀。可爱的小音符也来凑热闹了。你们看看谁来了?(三)合唱教学1.学生说说唱名:mi sol2.用科尔文手势辅助来唱一唱mi sol3.学生学习由 mi 和 sol 组成的四小节的旋律:3 — — — |3 — — — |5 — — — |5 — — — ‖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老师加入高声部的旋律的演唱引导学生讲讲这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不同点并归纳:低声部:平稳高声部:有高低起伏板贴展示:高声部的旋律走向。老师边唱旋律,边划旋律线,然后引导孩子也画一画高声部的旋律线,与低声部进行比较。4. 两声部训练。要求音准、和谐。5. 出示《小燕子》歌谱,请学生找一找高声部旋律有几句?各自在哪里?6. 听伴奏音乐,学生加入低声部的演唱,老师辅助一起唱。(四)揭课题:《小燕子》1.初步聆听,要求学生静静地聆听。讲讲歌曲的音乐情绪是什么?(优美抒情)2.第二次聆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情绪。3.第三次聆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歌曲情感,并且可以轻轻地跟唱歌曲。4.跟钢琴学唱歌曲,学生找难点,老师辅助解决难点。(1) 一字多音(2) 认识延音记号,指导学生唱一唱。(3) 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减慢和延音记号对表现歌曲的作用。5.完整演唱----个别抽查----评价指导6.加入第二声部进行演唱。(五)拓展:游戏《小燕子》方法:学生围成圆圈,席地而坐,要求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小燕子》。挑选2-4名学生,带上头饰做小燕子,随着音乐节奏在圈内自由飞行,唱到指定乐句时,飞到表现优秀的小伙伴面前,邀请对方做小燕子,并交换位置。以此类推。(六)总结:1.引导爱护小燕子:小燕子一天可以吃600只左右的害虫,一年可吃一万只害虫,它是庄稼的好朋友,也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它,欢迎小燕子长期住在慈溪。2.听《小燕子》音乐律动出教室:让我们做一只快乐的小燕子,飞出教室去捉害虫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