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观潮 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观潮
播放视频。
播放钱塘江大潮景观视频、小学生朗读视频。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2、印象最深的潮的画面。潮来前,我仿佛听到了潮水奔腾的声音,那潮涌的声音就像一架飞机从我头顶飞过,震耳欲聋,我感受到了排山倒海的气势。
3、课文主题:本文描写了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突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惊叹与热爱之情。
4、阅读方法:边读边悟作者观看钱塘江大潮时的情感,了解作者按顺序描写的钱塘江大潮景色,抓住语言的艺术特色,深刻体会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深厚情谊。
课文重点知识点:
1、本文中作者观潮的时间是在:农历八月十八。
2、观潮的地点是:海宁市的盐官镇。
3、描写潮来时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的,从形状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景象。
形状:一条白线一一白线拉长、变粗一一水墙一一白色战马
声音: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一一响声越来越大一一山崩地裂
4、“观潮”中的“观”的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的意思是景象,在文中指:潮来时的景象。
字词盘点。
1、难读的字:
石盐(yán) 薄(bó)片 屹( yì)立
昂( ánɡ)贵 鼎( dǐnɡ)力相助 沸( fèi)腾
贯( ɡuàn)穿 浩( hào)瀚 余( yú)辉
山崩( bēnɡ)地裂( liè) 震( zhèn)耳欲聋
霎( shà)时 恢( huī)复
2、课后字组词:
盐( yán):食盐 盐水 据( jù):据说 根据
堤( dī):堤坝 堤岸 阔( kuò):辽阔 宽阔
笼( lónɡ):笼罩 鸟笼 罩( zhào):口罩 面罩
昂( ánɡ):昂贵 昂首 盼( pàn):盼望 期盼
滚( ɡǔn):滚动 圆滚滚 顿( dùn):顿时 顿号
逐( zhú):追逐 放逐 渐( jiàn):渐变 逐渐
贯( ɡuàn):习惯 横贯 崩( bēnɡ):崩塌 山崩地裂
震( zhèn):地震 震惊 霎( shà):霎时 霎那间
余( yú):多余 余波 恢( huī):恢复 恢宏
词语表遗漏的词:奇观 人山人海 犹如 齐头并进 依旧
3、四字成语:
人山人海:形容聚集的人极多。比如:体育场上,观众人山人海。
风平浪静:比喻平静无事。比如:没有潮汐的时候,大海风平浪静。
漫天卷地:形容来势很猛,到处都是。比如:北风呼啸,鹅毛大雪漫天卷地而来。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比如:远望白云缭绕,峰峦若隐若现。
滚瓜烂熟:形容记得非常牢固,念或背得非常流利。比如:小明从小就把唐诗背得滚瓜烂熟。
左顾右盼:形容得意或警戒的神态。比如:人们正左顾右盼地等公共汽车。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比如:他正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
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比如:初学写作的人,往往平铺直叙,缺乏技巧,内容一览无余。
天网恢恢:形容作恶者终究逃脱不了应得的惩罚。比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群歹徒一定会被绳之以法的。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比如: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昂首挺胸:形容斗志高,士气旺。比如:她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就好像一棵挺拔的青松。
浩浩荡荡:(1)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2)形容前进的人群声势浩大。比如:波澜壮阔的江水浩浩荡荡流入大海。
海阔天空:比喻想象或说话等无拘无束或漫无边际。比如: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声音嘈杂喧闹。比如: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水天相接:形容水天相连的景象。比如: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风号浪吼:(1)形容风浪很大。(2)比喻险恶的遭遇或者严峻的考验。比如:在生活中都会闯进很多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上一秒风平浪静,下一秒就风号浪吼。
坑坑洼洼:物体表面高低不平。比如:铺地的鹅卵石也没有了,地上坑坑洼洼,还有臭水沟和小水塘。
4、多音字
bó(薄弱) lónɡ(鸡笼)
薄 báo(薄被) 笼
bò(薄荷) lǒnɡ(笼罩)
mēn(闷热) háo(号叫)
闷 号
mèn(闷闷不乐) hào(括号)
lōnɡ(轰隆) ɡuān(观看)
隆 观
lónɡ(兴隆) ɡuàn(道观)
5、近义词
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6、反义词
宽阔——狭窄 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3)雨水拍打在地上,那声音如同许多珠子落在盘子里哗哗地响。
(4)雨越下越大,犹如千万匹战马奔腾而来,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2、夸张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古诗积累。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yǔxī)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须臾:短的时间,片刻。
【赏析】“八月涛声吼地来”,写潮来之势,由远而近,以一个动词“吼”字,突出涛声逼近的感觉。
第二句写潮势达到顶点时的壮观场面。悍湍的潮头,昂扬着数丈高的身躯,撞击着两岸的山崖。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
第三句以“须臾”承接第二句,由开头的动态描写转入对潮去之后的静态描写。当潮水退去后,呈现在诗人面前的是什么呢?
第四句写到,汹涌的波涛以另一种形态展示出它的气概——波涛卷起沙堆好像一座座雪堆。文字表面上看不是写潮水,实际上恰恰正紧扣首句的“吼起来”,以退潮后留下的又一奇景,衬托出八月浪潮奔涌而来的壮观场面。
七、小练笔。
《观潮》的作者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大潮到来时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的画面,你能尝试从这两个角度写一写某种景色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