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7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资源简介

(2017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2024五下·呼图壁期末)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如果把湿润的科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   。
【答案】水分;温度;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如果把湿润的科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水分;温度;空气;适宜的温度。
2.(2024五下·南湖期末)如图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假设图中所有种子在适宜条件下都可以发芽,将该装置放在室温20℃的房间内观察。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   号种子,因为只有它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   和适宜的   。
【答案】②;空气;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②号种子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2024五下·沂南月考)光合作用是绿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   和由气孔进来的   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答案】水分;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养料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4.(2024五下·秦安期中)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里。候鸟迁徙、青蛙   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答案】黑暗;潮湿;冬眠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技巧。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候鸟迁徙、青蛙冬眠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黑暗、潮湿;冬眠。
5.(2024五下·青县期中)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行为也会改变以适应环境变化。如:由于不同季节、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有   的行为,青蛙会有会   的行为。
【答案】迁徙;冬眠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由于不同季节、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有迁徙的行为,青蛙会有冬眠的行为。
二、判断题
6.(2024五下·长兴期中)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表达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这体现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食物链应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蝉、螳螂、黄雀不能构成完整的食物链,这句话说法错误。
7.(2024五下·无棣期中)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比如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8.(2024五下·离石期末)昼夜交替对动物的影响较大,对植物影响不大。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对动物影响较大,也对植物产生影响,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光照是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
9.(2023五下·广饶期末)雨后蚯蚓爬出地面是因为土壤中空气较少。(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10.(2024五下·巴州期末)植物有不同的开花时间,是因为它们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有不同的开花时间,是因为它们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题目说法正确。
三、单选题
11.(2024五下·巴音郭楞蒙古期末)兰兰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时,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并在每个容器内都放10粒种子,她发现放置在常温环境的10 粒种子都发芽了,而放置在冰箱冷冻室内的种子没有发芽,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B.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适宜的温度
C.无法确定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温度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实验结果是放置在常温环境的容器内10粒种子都发芽了,而放置在冰箱里的容器内只发芽了一粒种子,所以可以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12.(2024五下·南湖期末)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A.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B.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水分、光照、土壤、温度和空气
【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3.(2023五下·苍南期末)“茂林之下无丰草”,意思是繁茂的树木下长不出丰美的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草缺少阳光 B.草缺少空气 C.草缺少水分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茂林之下无丰草”,这是因为树木把草地需要的阳光给遮挡住了。
14.(2024五下·白水期末)适宜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  )
A.海洋中 B.湿土中 C.干沙中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它们的呼吸依赖于能够分泌黏液、 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因此, 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以保持体壁的湿润。 这种环境有助于蚯蚓进行呼吸, 同时也是它们适应生存的重要条件。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 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中。 此外,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蚯蚓通过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 它们在湿润、 疏松、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这些活动。
15.(2024五下·白水期末)下面动物中,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的是 (  )
A.大雁 B.青蛙 C.小猫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家兔、大雁、人类,不需要冬眠;而青蛙等,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需要冬眠。
四、连线题
16.(2024五下·肇源期中)用箭头将下面的生物连成两条不同的食物链。
【答案】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图中给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落叶→蚯蚓→小鸟;水稻→老鼠→猫头鹰。
五、综合题
17.(2024五下·龙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这一国度原本并无兔子踪迹。然而,在18世纪,一位热衷于狩猎的英国官员将24只穴居兔及5只野兔自英国本土携至这片土地。未曾料到,此举竟导致兔子在此地肆虐成灾,致使大片草地遭受严重破坏。
为应对这一生态危机,澳大利亚人民采取了包括捕猎、投毒、轰炸等多种手段,但效果均不甚理想。随后,他们寄希望于引进兔子的天敌——狐狸,以期借此控制兔子的繁殖速度。然而,事实却出乎预料,狐狸在捕食兔子的同时,对当地其他物种亦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直至最后,生物学家成功提取出一种专门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此种病毒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仅感染兔子而不影响其他生物。借由这一举措,当地人民才得以暂时遏制住兔子的数量增长,从而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1)请写出上文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   .
(2)兔子居住的草原,以及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3)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兔子与狐狸的关系是 (  )。
A.合作 B.吃与被吃 C.毫无关系
(4)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请写出两条建议)
①   。
②    。
【答案】(1)草→兔子→狐狸
(2)C
(3)B
(4)爱惜动植物,不随意捕捉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因为这种联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所以被称为食物链。
(1)上文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是草一兔子一狐狸。
(2)兔子居住的草原,以及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故选C。
(3)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兔子与狐狸的关系是吃与被吃。故选B。
(4)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爱惜动植物,不随意捕捉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六、简答题
18.(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吗?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答案】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将两组种子种下,一组加水,一组不加水,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分。
七、解答题
19.从下面的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
【答案】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土壤、水分、温度和阳光等条件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20.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找一找,我们能发现它们中的哪些食物关系.
(1)试着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
(2)水稻→田鼠→老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对食物链的认识,田野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青蛙→老鹰;水稻→老鼠→老鹰;水稻→稻螟虫→青蛙→老鹰。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老鹰。
1 / 1(2017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一、填空题
1.(2024五下·呼图壁期末)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   、适宜的   和充足的   。如果把湿润的科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   。
2.(2024五下·南湖期末)如图是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假设图中所有种子在适宜条件下都可以发芽,将该装置放在室温20℃的房间内观察。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   号种子,因为只有它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   和适宜的   。
3.(2024五下·沂南月考)光合作用是绿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   和由气孔进来的   合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
4.(2024五下·秦安期中)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里。候鸟迁徙、青蛙   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5.(2024五下·青县期中)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行为也会改变以适应环境变化。如:由于不同季节、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有   的行为,青蛙会有会   的行为。
二、判断题
6.(2024五下·长兴期中)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可表达的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
7.(2024五下·无棣期中)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  )
8.(2024五下·离石期末)昼夜交替对动物的影响较大,对植物影响不大。 (  )
9.(2023五下·广饶期末)雨后蚯蚓爬出地面是因为土壤中空气较少。(  )
10.(2024五下·巴州期末)植物有不同的开花时间,是因为它们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 (  )
三、单选题
11.(2024五下·巴音郭楞蒙古期末)兰兰在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时,保持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同,并在每个容器内都放10粒种子,她发现放置在常温环境的10 粒种子都发芽了,而放置在冰箱冷冻室内的种子没有发芽,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B.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适宜的温度
C.无法确定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12.(2024五下·南湖期末)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是(  )。
A.光照、水分、温度和空气
B.一定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C.水分、光照、土壤、温度和空气
13.(2023五下·苍南期末)“茂林之下无丰草”,意思是繁茂的树木下长不出丰美的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草缺少阳光 B.草缺少空气 C.草缺少水分
14.(2024五下·白水期末)适宜蚯蚓的生活环境是 (  )
A.海洋中 B.湿土中 C.干沙中
15.(2024五下·白水期末)下面动物中,以冬眠的方式度过寒冬的是 (  )
A.大雁 B.青蛙 C.小猫
四、连线题
16.(2024五下·肇源期中)用箭头将下面的生物连成两条不同的食物链。
五、综合题
17.(2024五下·龙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澳大利亚,这一国度原本并无兔子踪迹。然而,在18世纪,一位热衷于狩猎的英国官员将24只穴居兔及5只野兔自英国本土携至这片土地。未曾料到,此举竟导致兔子在此地肆虐成灾,致使大片草地遭受严重破坏。
为应对这一生态危机,澳大利亚人民采取了包括捕猎、投毒、轰炸等多种手段,但效果均不甚理想。随后,他们寄希望于引进兔子的天敌——狐狸,以期借此控制兔子的繁殖速度。然而,事实却出乎预料,狐狸在捕食兔子的同时,对当地其他物种亦产生了浓厚兴趣,进而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直至最后,生物学家成功提取出一种专门针对兔子的粘液瘤病毒。此种病毒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仅感染兔子而不影响其他生物。借由这一举措,当地人民才得以暂时遏制住兔子的数量增长,从而维护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1)请写出上文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   .
(2)兔子居住的草原,以及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群落 B.食物网 C.生态系统
(3)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兔子与狐狸的关系是 (  )。
A.合作 B.吃与被吃 C.毫无关系
(4)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态平衡 (请写出两条建议)
①   。
②    。
六、简答题
18.(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种子发芽与水有关吗?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七、解答题
19.从下面的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种子发芽可能需要的条件?
20.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找一找,我们能发现它们中的哪些食物关系.
(1)试着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2)写出该食物网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分;温度;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如果把湿润的科子放在冰箱冷藏柜里,则缺少的条件是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水分;温度;空气;适宜的温度。
2.【答案】②;空气;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②号种子具备种子发芽的所有外部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答案】水分;二氧化碳
【知识点】光合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大多数植物可以自己制造“食物”,它们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以叶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为原料,生产出养料和氧气,这就是光合作用。
4.【答案】黑暗;潮湿;冬眠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动物在长期生活繁衍的过程中,也形成了适应环境的生存技巧。蚯蚓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候鸟迁徙、青蛙冬眠都是为了适应环境。
故答案为:黑暗、潮湿;冬眠。
5.【答案】迁徙;冬眠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由于不同季节、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会有迁徙的行为,青蛙会有冬眠的行为。
6.【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螳螂以蝉为食,黄雀以螳螂为食,这体现了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食物链应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蝉、螳螂、黄雀不能构成完整的食物链,这句话说法错误。
7.【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比如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8.【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昼夜交替对动物影响较大,也对植物产生影响,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光照是昼夜交替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转。
9.【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
10.【答案】正确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形形色色的植物生长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环境会影响植物,植物能够适应环境。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植物有不同的开花时间,是因为它们适应外界环境的结果。题目说法正确。
11.【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适宜温度的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温度,实验结果是放置在常温环境的容器内10粒种子都发芽了,而放置在冰箱里的容器内只发芽了一粒种子,所以可以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12.【答案】B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13.【答案】A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茂林之下无丰草”,这是因为树木把草地需要的阳光给遮挡住了。
14.【答案】B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 它们的呼吸依赖于能够分泌黏液、 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因此, 蚯蚓需要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 以保持体壁的湿润。 这种环境有助于蚯蚓进行呼吸, 同时也是它们适应生存的重要条件。 蚯蚓属于变温动物, 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 因此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中。 此外,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 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它们的生存和繁殖。 蚯蚓通过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维持生活, 它们在湿润、 疏松、 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能够更好地进行这些活动。
15.【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 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如家兔、大雁、人类,不需要冬眠;而青蛙等,它们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都属于变温动物,需要冬眠。
16.【答案】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图中给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落叶→蚯蚓→小鸟;水稻→老鼠→猫头鹰。
17.【答案】(1)草→兔子→狐狸
(2)C
(3)B
(4)爱惜动植物,不随意捕捉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由于摄食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因为这种联系就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所以被称为食物链。
(1)上文中存在的一条食物链是草一兔子一狐狸。
(2)兔子居住的草原,以及这个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及非生物,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故选C。
(3)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知道兔子与狐狸的关系是吃与被吃。故选B。
(4)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爱惜动植物,不随意捕捉野生动物;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18.【答案】探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将两组种子种下,一组加水,一组不加水,一段时间之后,观察两组种子发芽的情况。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的发芽离不开水分。
19.【答案】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土壤、水分、温度和阳光等条件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20.【答案】(1)
(2)水稻→田鼠→老鹰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根据对食物链的认识,田野中的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青蛙→老鹰;水稻→老鼠→老鹰;水稻→稻螟虫→青蛙→老鹰。
(2)图中最短的食物链是水稻→田鼠→老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