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内容:《虞美人》 教材:《部编版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
课型:新授课 班级:高一8班 授课人:xxx
教材分析: 《虞美人》是新人教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篇中的第三篇。这首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真正融入诗词的情感世界。《虞美人》 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命之作,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学习本课是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领会诗词意旨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李煜的词积累较少,对李煜了解甚少,且现代的生活已经失去了诗词流行时期的语言氛围和文化环境,所以学生很难去体味诗歌的“韵味”,缺乏一定的审美品位和文学鉴赏能力。 他们在与诗歌鉴赏之间缺少联系的“桥”,而教师要帮学生建起这座“桥”。这个“桥”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建设,从认知阶段到解读阶段再到鉴赏阶段,由“表”及“”里,体会诗歌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思想情感美。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诵读的要领:掌握关键字的读音、语句的节奏、语气,体会作品的音乐美、情韵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并在对诗词语言品析的过程中把握其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紧抓文本,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艺术魅力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内容赏析,感受李煜的愁绪。
难点: 把握艺术技巧,领会作者创建意境,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
教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引导法、朗读法
教学环节 教师导控 学生活动
一、复习旧知 词的起源:词是一种诗的别体,兴起于隋唐,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
。(词的段落叫“片”或“阙”)。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挖空抽查旧知。
二、情景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邓丽君演唱的《几多愁》(由李煜的《虞美人》原词谱曲演唱),让每位同学身临其境,感受词的意境。 1.全班同学欣赏音频。 2.班上学生听完之后可以进行哼唱。
三、预习检测 检查预习,考查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1.抽学生提问。
四、新课讲授 (一)知人论世 1.学生讲述他们眼中的李煜,教师对作者进行补充: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2.朗读课文,把握节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找出韵脚: 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4.词眼:愁;感情基调:低沉、悲哀 1.在学生对作者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对作者进行补充。 2.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学生阅读课文,找出韵脚。 4.品读课文,找出词眼,感受情感。
(二)研读课文 1.疏通诗歌内容大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意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故国、往事、雕栏玉砌、朱颜 2.“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且是不变的自然规律,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异国他乡的“春花秋月”是对他这个亡国之君来说是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和心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内心痛苦;借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 4.“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有什么深刻含义?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与开头照应,这引起了作者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回首故国,只有恨与痛! 5.“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哪些东西改变了? 明确:地位改变:一国之尊:尊贵——阶下囚:卑贱 生活改变: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窘迫不堪 心情改变:快乐、幸福——羞辱、悲痛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依旧 6.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好在哪里? 明确: 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的多;江水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的绵长。 巧妙地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本句把无形的愁思赋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地表达了感情,“暗恨”变为“悲恨激动”,有不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1.疏通文意,找出意象。 2.赏析重点字句。 3.找出作者愁之所在。
五、课堂小结 明确:愁: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 总结本堂课的知识。
六、课堂训练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写词人夜晚在春风里、月光下深切怀念故国的情景,伤悲之情溢于言表。 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的《虞美人》中,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亡国之君的愁绪的缠绵不断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完成巩固练习。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