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32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 (共32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思考:为什么设立全国生态日?
2023年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主题。全国生态日活动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讲好美丽中国故事,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实践的大众化传播,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6.2共筑生命家园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政治认同: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
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
法治观念: 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结合材料和实际说说人和自然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种种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唤起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自豪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与条件
人类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自然
人类
人和自然的关系
探究:结合图片说说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工业废水非法排污
全球变暖
生活垃圾污染土壤
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
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课堂笔记: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结合材料分析造成灾难的原因?思考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40年代初期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是大量碳氢化合物在阳光作用下,与空气中其他成份起化学作用而产生的。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这种烟雾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剂,滞留市区久久不散。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中,洛杉矶市6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于大气污染和高温,短短两天之内,65岁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余人,许多人出现眼睛痛、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直到20世纪70年代,洛杉矶市还被称为“美国的烟雾城”。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课堂笔记: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共绘美丽中国画卷。
8月14日,西藏绒山羊在畜牧点吃草。西藏绒山羊集中分布在藏西北的羌塘高原,繁衍在高原特殊的生态环境中,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一个绒毛较多、绒品质较好的地方品种,是我国珍贵的绒山羊品种资源和宝贵的基因库。
8月14日,长春南湖公园绿意盎然。据悉,2020年以来,长春市以“还绿于民”“绿色共享”的理念,通过透绿、增绿、补绿等一系列行动,打造“森林城”升级版,努力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耀眼的底色。
8月12日,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茶溪川乡村振兴示范区,3万余亩茶园绿意葱葱,生机勃勃。该示范区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宜居宜业田园社区“三区同建”思路,着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8月10日,在群峰环抱的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游人如织。域内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这方水土上得到生动诠释。
8月7日,“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杭州西湖上,荷花、断桥和游人相得益彰。近年来,杭州秉持“生态优先、系统治理、遵从科学、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的治理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辐射更广,也让西湖的水生态系统更健康。
探究:各省积极响应首个生态日活动,说明了什么?
8月5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独岭云顶,山水竞秀、如诗如画。近年来,五峰秉承“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水网,守住水生态安全底线”思路,以流域为本底,统筹发展和安全,保障碧水长流、秀水长清。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探究:结合视频说说我国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课堂笔记:我国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国家)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熄灯一小时
光盘行动
使用环保袋
探究:结合图片说说我们如何助力绿色发展?
(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2)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6) 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课堂笔记:我们如何助力绿色发展
拓展:垃圾分类
可回收物
定义:
可回收物(再生资源)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主要种类:
废纸类——报纸、纸箱板、图书、杂志、各种本册、其它干净纸张、各类利乐包装牛奶袋、饮料盒(需冲洗晾干)。
塑料类——各种塑料饮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盆(盒)。
玻璃类——玻璃瓶、平板玻璃、镜子。
金属类——铝质易拉罐,各类金属厨具、餐具、用具,其它民用金属制品。
电子废弃物类——各类家用电器产品。
织物类——桌布、衣服、书包等。
厨余垃圾
定义:
狭义的厨余垃圾是有机垃圾的一种,分为熟厨余垃圾(剩菜、剩饭、菜叶)以及生厨余垃圾(果皮、蛋壳、茶渣、骨、贝壳),广义的厨余垃圾是指家庭生活饮食中所需用的来源生料及成品(熟食)或残留物,还包括用过的筷子,食品的包装材料等。
有害垃圾
定义:
有毒有害垃圾是指存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
主要包括:
废药品、废杀虫剂、废消毒剂、废油漆、废溶剂、废矿物油、废化妆品、废胶片、废相纸、废荧光灯管、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充电电池、废扣子电池、碱性电池、锂电池、镍镉电池等。
其他垃圾
定义: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通常根据垃圾特性采取焚烧或者填埋的方式处理。
主要包括:
使用过的卫生纸、复写纸、传真纸、照片、离心纸、蜡纸、转印纸、塑料光面废纸、妇女用卫生巾、婴儿纸尿布、餐巾纸、烟蒂、陶瓷制品、衣服、鞋类、石棉瓦、白板、木质玩具、雨鞋、木质家具、橡胶制品、轮胎等。
1.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以竹代塑”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希望之路。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 )
①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②资源、环境问题不再严峻
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2.2023年,我省将河西5市20个县全部纳入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庆阳市等5市28个县纳入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全省完成造林种草1000余万亩,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我省这些做法主要体现了( )
A.创新发展理念
B.开放发展理念
C.绿色发展理念
D.共享发展理念
C
3.某地淡水湖泊曾遭受过严重污染,水质变差,生态物种减少。之后,该地利用5G、大数据等“黑科技”进行大规模系统性生态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候鸟天堂”美景重现。不仅如此,该地淡水湖泊生态的治理成效还带动了周边旅游的兴旺,带来了群众收入的增长等。该地的变化( )
①得益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技术的应用
②是当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
③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④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简答:
2024年植树节的主题是“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连续多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义务植树,就是要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让大家都树立起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责任意识,形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1)植树是我们和春天不变的约定,不过植树是一门学问,请你提供一条植树的技巧。
(2)近年来我国在国土绿化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你认为得益于哪些因素 (至少两方面)
(3)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绿化家乡、美化家乡”做贡献 (两方面即可)
简答:
(1)挖坑:挖一个与树的根球大小相当的坑,最大是要比它大两倍的坑。
(2)①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②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制定并完善了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同时加大了环保督查力度,依法严惩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③加大了环保宣传力度,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人们落实环保行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④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
(3)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②积极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③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习惯。④自己承担色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⑤认真履行监督权,及时举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等。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国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美丽中国新时代图景
我们如何助力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