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易错点分析】苏联的社会主义探索与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 农业集体化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除重要的工矿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私人经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商业 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废除实物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 排斥 场生产资料所有制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单一的公有制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分配 多种分配形式 按劳分配经济运行机制 绝对的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指令性计划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地区 普遍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领导力量 更高的层次性。既有共产党领导,也有民族主义政党、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领导参加者 广泛性。有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农民等时间 持续性。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从未间断手段 多样性。武装起义、非暴力不合作、民主改革程度 不平衡性。各国各地区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目标 明确性。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性质 统一性和多样性。都属于民族民主革命范畴。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具有反法西斯性质影响 深远性。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雅尔塔体系(1)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 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归还窃取于中国的领土;承认朝鲜独立处置地、日、意 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处置殖民地 托管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战后秩序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3)评价①积极: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②消极: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2.联合国(1)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决议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3.国际格局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1)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致命打击,各国国力受到严重消耗。(2)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3)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提升练】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交战各国很多人认为这次战争是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维护和平正义的事业。但随着战争的进程,人们对战争逐渐持反对态度,士兵们的战斗激情也消失殆尽,他们甚至觉得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战争的结果取决于民众态度变化 B.人们对战争的认知具有随意性C.和平与发展成为战后的世界潮流 D.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2.关于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戚尔逊的想法是“对国际社会进行改造,克服竞争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带来的弊端,消除国际无政府状态和权势政治,最终将民族国家的私利引向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威尔逊的这一主张( )A.意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B.深受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C.确立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D.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3.1919年3月,苏俄布尔什维克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纲确认“要坚持不懈的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维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表明苏俄( )A.积极推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B.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有益探索C.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4.1899年,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成立。该公司不断扩张,收购尼加拉瓜、牙买加、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古巴等国的廉价土地,增铺铁路、购买船只,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包括从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各部门的垄断组织。这表明( )A.美国实行金元加大棒的侵略政策 B.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C.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5.20世纪30年代,部分非洲知识分子发起了“黑人特色”运动,表达对非洲的自豪感;二战后,“黑人特色”运动进一步发展,许多诗人继续表达他们与非洲的联系,鼓励非洲人远离欧洲文化和殖民统治。这一运动( )A.激发了非洲共同体意识 B.保持了非洲文化的多元性C.瓦解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D.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6.在联合国的设计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7.美国著名作家刘易斯·辛克莱在1935年发表了小说《不能发生》,提醒美国人“当我们看到在德国、意大利发生的一切,我们不能忽视。”小说一经发表,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该小说的畅销反映当时美国( )A.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B.经济大萧条影响严重C.罗斯福新政成功 D.民众警惕法西斯主义8.1935年的夏天,英国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结果如下所示。由此推知( )参加投票人数 1150万赞成全面裁军 约1050万,占91.3%赞成用国际协定来保证全面废除航空部队 约950多万,占82.6%赞成用国际协定来禁止为私人盈利而制造和出售军火 约1048万,占91.1%赞成准备在必要时采取经济的非军事的制裁 约1096万,占95.3%赞成准备在必要时甚至采用军事制裁 约683万,占59.3%A.绥靖政策推行具有民意基础 B.民众观点变化影响世界格局C.英法德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 D.英国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他们放弃殖民当局授予的职位和头衔,抵制法庭、学校和英货,开展游行、集会、罢工、罢市和罢课等斗争,甚至抗税、抵制和不服从各种不公正的法律。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给其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失。例如,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最后使英国纺织品的进口下降了28%,而印度自产的纺织品却猛增27%。——摘编自朱明忠《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材料二印度民众对甘地像对待上帝或真理的使者一样,崇拜得五体投地,奉之为“圣雄”。然而,由于甘地指给人民的是一条不现实的非暴力的道路,他对人们的影响愈是深入持久,对印度民族运动的危害也越大,正如尼赫鲁所评述的,“非暴力使得人民的心智受到熏陶,并使他们越来越想采取和平行动”,“正是那个非暴力方式的教义产生了疑虑和踌躇而成为暴力行动的障碍”。——摘编自柴俊青《甘地非暴力主义评价问题再探讨》材料三二战结束后,处于内外交困的英国政府慑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再起的压力,答应印度独立的要求,但因为印度教徒与穆斯林的分歧与对立,再加上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印巴分治已成定局。印巴分治后,甘地获得了印度人民和国大党的崇高敬意,但他却大权旁落,其终身为之奋斗的非暴力思想也被束之高阁。面对分治以后的宗教仇杀与混乱,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摘编自王钊《试分析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实践》(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非暴力主义”。(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甘地的悲剧中得到的启示。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显示,人们由战争初期支持战争到后来反对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的残酷性改变了社会心理,D项正确;战争的结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民众态度的变化并不能作为决定因素,排除A项;改变人们心理的是战争的残酷,其中具有因果联系,并非随意性,排斥B项;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克服竞争性的民族国家体系带来的弊端”“引向国际社会共同的利益”可知威尔逊主张建立起自由、开放与和平的国际秩序,这一主张助推了国际新秩序的构建,故D项正确。威尔逊主张建立起自由、开放与和平的国际秩序,意在维护保证美国利益的世界和平,故排除A项;社会主义革命强调的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威尔逊的主张不能体现这一信息,故排除B项;美国的霸权地位确立于二战之后,故排除C项。3.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苏俄。根据材料“要坚持不懈的把已经开始并已基本完成的对资产阶级的剥夺进行到底。 把生产资料和流通手段变为苏埃共和国的财产即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可知,1919年苏俄当时仍然强调对资产阶级的剥削、把生产资料变为全体劳动者的公共财产,这些都体现了共产主义色彩,因此表明当时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正确;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此时是列宁时期,排除A项;当时战争已经结束,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合时宜了,这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排除B项;社会主义革命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和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拉美进行资本扩张,影响拉美国家的经济独立发展,存在被美国控制的危险,所以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项正确;“金元外交”即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利用经济渗透,控制拉美各国的经济和政治,以此适应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需要。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材料体现了金元外交,没有体现大棒政策,排除A项;门罗主义是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的一项外交政策原则,其实质是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材料中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发展为垄断组织在拉美进行资本扩张,不能证明美国控制了拉美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美国在拉美的经济扩张,不能证明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非洲。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非洲知识分子发起“黑人特色”运动,鼓励远离欧洲文化和殖民统治,这促进了非洲民族意识觉醒,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意识,不是共同体意识,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文化多元性,排除B项;这个运动并未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联合国的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A项正确。这一设计有助于维护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的主权与利益,B项错误。奠定两极格局基本框架的是雅尔塔体系,C项错误。这一设计强化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D项错误。7.答案:D解析:由材料“提醒美国人‘当我们看到在德园、意大利发生的一切,我们不能忽视。’”是指当时德意法西斯已掌握政权,美国也有猖獗的法西斯活动,此小说的畅销,说明美国民众警惕法西斯主义,故D项正确。此时美国社会主义运动并未兴起,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美国经济大萧条有所缓解,排除B项;小说的畅销与罗斯福新政关联不大,排除C项。8.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5年(英国)。从投票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民众赞成裁军、用国际协定保证废除航空部队、禁止制造和出售军火以及采取经济制裁等,这些都体现了绥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民意基础,A项正确;从材料中不能直接得出“影响世界格局”,排除B项选项“根本解决”说法错误,排除C项;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人民支援中国抗日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1)评价: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限制了印度民族斗争的发展;迟滞了印度人民以暴力手段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2)启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魄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注重策略的灵活性。解析:(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印度。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应该从积极与积极等。积极角度,根据材料一“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哲学动员了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投入到反英的斗争行列中”可知,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根据材料一“这些大规模群众行动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可知,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一“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消极角度看,根据材料一“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可知,限制了印度民族斗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迟滞了印度人民以暴力手段争取民族解放的进程。(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印度。根据材料二“甘地殚精竭虑,利用自己的威望与绝食帮助平息了大规模教派仇杀,自己却成为教派冲突的牺牲品,于1948年初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身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曲折而且充满艰辛的过程;根据材料一在1922年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大力提倡农民开展手纺运动,抵制英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者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魄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应注重策略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