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易混易错专项复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5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易混易错专项复习
易混易错: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其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革命的任务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因此,这个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根据教材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故本观点错误。
4.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性质就变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阶段。
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6.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7.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8.党的八大所提出的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9.资产阶级采取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因为改变,仍然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则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依然如故。
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
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
③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
④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摆脱传统分工的束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毛泽东指出:“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最基本的特点……这就是现时中国革命的生动的具体的内容。”下列对毛泽东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革命的第一步是指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第一阶段是进行第二阶段的必要准备,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必然趋势
④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阶级矛盾都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位于河北藁城的台西遗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台西遗址的112座墓葬中,有奴隶殉葬墓10座。墓葬群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青铜器、陶器、玉器、漆器、铁刃铜钺、石质砭镰等物品。关于台西遗址所处时期的社会形态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②该时期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③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奴隶主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奴隶创造的剩余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下面漫画反映的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伯南克的观点。对漫画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①伯南克认为银行倒闭让经济衰退变得更严重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
③伯南克未看到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潜在的危机
④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已经不能适应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古代文人雅士憧憬世外桃源、主张世界大同,农民起义高举“等贵贱、均贫富”的旗帜,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推行“打土豪、分田地”,后来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实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证明了( )
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②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开启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③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的最终选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1978—2023年,45年春风化雨,砥砺前行,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抚今追昔,台州市某校高一年级计划开展相关主题宣传活动,你认为可以采用的内容有( )
①南方谈话,春风又绿江南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②乡土星火,可以呈燎原之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
③特区先行,对外开放迈向前——标志着我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④历史关头,邓公奋起行新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从未中断,中国共产党掌舵领航始终不变。然而,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问题上,很多网友有着不同的见解。下面为部分网友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小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
②小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③小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否定
④小宇: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当我们与历史和实践同行,就能更好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和发展。由此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践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愿望创立的
②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科学体系
③是在指导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④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坚持自信自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百余年党史就是一部自信自立、探索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恢宏史诗。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干革命,改天换地自梦想起航的中国革命原点,到南昌起义一声枪响,从井冈山上红旗漫卷,到万里长征九死一生,再到抵御外侮、解放全国…28年艰苦卓绝,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搞建设,自力更生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胸中有丘壑,凿石堆山河,这一时期,“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赶上时代1978年的滚滚春雷,“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长征”。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这一时期,“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新时代,大踏步向前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新时代十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党的二十大上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予以阐释。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毅前行,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虽然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四十多年风雷激荡,中国依靠改革开放,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相互贯通。改革开放前30年为之后的社会主义实践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四十多年是对前一个时期的继承、改革和发展。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时代主轴,在实践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融为一体。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时代主轴,在实践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你对该观点的理解。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
2.答案:C
解析: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需要完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②正确。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进行第二阶段(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正确。革命的第二阶段是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①错误。两个阶段中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同,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阶级矛盾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④错误。
3.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奴隶殉葬墓”可知,台西遗址当时所处时期是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时期,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金属工具广泛使用,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③符合题意。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②排除。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④错误。
4.答案:B
解析:由漫画可知,伯南克认为银行倒闭是因,经济危机是果,银行倒闭让经济衰退变得更严重进而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未看到经济危机的爆发是基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潜在的危机,①③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主要矛盾,②错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产关系,它与当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已经不能适应”说法错误,④排除。
5.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中华民族实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④正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材料反映的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①排除。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②错误。
6.答案:C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巨大成功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②正确。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④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推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而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①错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③错误。
7.答案:B
解析: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虽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①④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②错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辩证否定,③错误。
8.答案:A
解析:“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实践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愿望创立的,①符合题意。“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科学体系,②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创造性实践,③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④排除。
9.答案: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展现了自信自立的奋斗底色。
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凸显了自信自立的理论品格。
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遵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更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自信自立的时代形象。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完全有理由自信自立,属于说明类试题,可运用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相关知识来作答。材料信息①:干革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搞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物质条件。
材料信息②:1953年,毛泽东同志初步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等→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基于中国国情中国现实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
材料信息③: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仅遵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更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10.答案: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④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谈谈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共同围绕社会主义实践这一时代主轴,在实践探索中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民族复兴融为一体的理解,考生可以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成果、改革开放的意义等角度作答。
关键信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结合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关键信息②: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国成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结合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成就的意义。
关键信息③: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四十多年风雷激荡,中国依靠改革开放,闯出了一条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跨越式发展道路→结合改革开放的意义及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