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点社1.通过资料,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与剖面结构;2.结合实例,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3.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课标解读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习目标课标要求YM 餐暴下作壤 Soil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与第二课时第五章第二节亚马孙流域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耕作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改良后 自然土壤·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为什么这么贫瘠 · 还有改良土壤的方法吗 目 录CONTENTS02土壤的主要影响因素03土壤的 功能和养护01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影响因素活动1:土壤的形成原理 有机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腐殖质层淋溶层 淀积层8每质层微生物 低等植物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风化作用高等植物成土母质有机物岩石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①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1)决定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2)影响土壤的质地①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 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或分解,形成许多 松散物质,这一过程称为风化。观察你能解释图示土壤现象吗 继承 风化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岩石植物动物 思考生物如何影响土壤 微生物排泄物、分泌物、残体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土 壤有 机 质植 物动 物微生物根系茂密集中在地表枯枝落叶思考 生物如何影响土壤 草 类森 林生 物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示意矿物质有机质岩石风化动物、微生物植物腐殖质2.生物因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1)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2)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3) 富集营养元素: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 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活动1:亚马孙热带雨林——“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气 候:温度高、降水丰富植被繁茂 微生物活跃 淋溶作用强吸收 分解养分 强烈有机质、腐殖质:少推测地表植被情况 (繁茂/稀疏)温度从0℃增加到50℃ 化合物的分解速率约增加7倍活动2: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 温度每增加10℃ 化学反应速率平均增加1-2倍分解速率干旱有机质积累少湿润土壤形成速度快化学风化作用、淋溶作用强高温土壤形成速度慢化学风化作用、淋溶作用弱有机质积累多活动2: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 寒冷 【不同水热组合下的土壤发育特点】气候决定一个地区的水热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岩石风化、物质迁移和植物、动物、微生物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动力因素。(1)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2)岩石风化的强度与速度热带雨林气候 —砖红壤3.气候因素世界土壤分布80°4020°0°20°鲁滨逊投影比例尺1:130,000,00040° 20 20° 40° 80° 80* 100° 120 140°新成土 始成士 灰土 裸岩冻土 暗沃土 老成土 变动中的土地有机土 氧化土 膨 转 土 冰 / 冰 川4060° 160 ° 140° 120° 100* 80° 60淋溶土■火山灰土干早土土纲160° 180活动3:从山顶至山前平原,土壤存在哪些差异 砾质土土壤质地黏土壤土砂土4.地貌因素地貌影响水热条件,影响植被分布,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 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地貌影响地表径流,影响成土母质分布。(1)影响气候:水热条件的不同;(2)影响成土母质的分配;(3)影响各种因素的空间分布在上述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米5.时间因素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耕耘Ploughing改变土壤结构 保水性、通气性剥夺归还土壤 的部分有机质ize肥灌Irriga溉tion改变土壤水分 温度状况收获改变土壤的 营养元素组成6.人为因素H a r ve s t水稻土 水稻土是受到人为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双重作用而形成的土壤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水稻土广泛分布于亚洲南部,我国主要在长江流域活动4:指出下列土壤现象的主导因素及作简要解释· 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土壤也呈紫色。成土母质 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风化形成的 ·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由山顶到山麓,成土母质颗粒差异大,山顶成土母质颗 粒大,山麓成土母质颗粒小。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慢,积累多, 土壤肥沃,南方地区则相反·山顶土壤的颗粒物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气候地貌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1)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1.土壤的功能(2)生物生长的营养来源①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1.土壤的功能一汤匙健康的土壤(约5克) 含有的微生物数量约5 0 亿 个①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 改变了地理环境;② 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欢迎来到土壤微生物的世界(2)生物生长的营养来源1.土壤的功能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3)蓄水、保水11 .土壤的功能(4)发展农业①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1.土壤的功能①可以种植农作物,获得食物 ;②人类饲养动物以植物为饲料(4)发展农业1.土壤的功能地球的“皮肤”6371km0.9-1.8m可使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形成高产稳产的 耕作土壤,如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等则会引起土壤退化,如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合理的耕作不合理的耕作人类活动对土壤有哪些影响 思考案例: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位于山东禹城西北部的北丘洼地区,土壤积盐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曾经是黄 淮海平原治理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自1986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 源研究所在此建立综合试验站,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实现粮食高产。思考土壤中的盐分从哪里来 高:地下水位高,使盐分随水位上升大: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盐分上移上:盐分向上积聚案例: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毛细现象 季 季水盐运动的季节规律蒸发引淡淋盐 井灌并排 覆盖农业 生物措施引淡水灌溉 抽取淡水 选择适当覆盖物营造防护林带降低作物土壤根区含盐量 补充淡水 抑制蒸发返盐果,椿苗间作等土体脱盐 咸水淡化 控制耕作层 盐分含量巩固水盐 调节效果列举北丘洼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原因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2.土壤的养护(1)改良土壤 ①盐碱地: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盖、生物措施盐碱地形成条件 治理措施· 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使用工程和生物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 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具体措施有引淡淋盐、井排井灌、覆 盖、生物措施等。· 自然原因:北丘洼地势封闭、低洼,地下水埋深浅;旱涝频繁。· 人为原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 剧盐碱化。2.土壤的养护(1)改良土壤 ②南方红壤改良:撒熟石灰(碱性)施肥红壤的特点酸性强、贫瘠、黏重治理措施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种植各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休耕①休耕——指土地在耕作一段时间后,暂停种植农作物一段时间, 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2)土壤养护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休耕模式敏物构装 省 销 防林质林2.土壤的养护图 例国 程交②轮作——指在田地上不同年度间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从而调节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种类和含量(2)土壤养护2.土壤的养护③种植绿肥——指一类主要当作肥料种植的作物;这类作物养分含量丰富,翻入土壤中,具有丰富土壤营养物质、改良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2)土壤养护2.土壤的养护施农家肥④广施农家肥——人畜粪便、厨余垃圾等作为农家肥,能够有效为土地提供腐殖质,保持土地肥力,是我国古代数千年来保持土地肥力的秘密。(2)土壤养护2.土壤的养护土壤山土壤功能0oOO 0土壤养护联系了四大圈层为植物的生长提供 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是人类可以利用的 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蓄水 保水功能土壤养护第二课时1 成土母质2 生物土壤形成 因素5人类活动小结4 地貌3 气候土壤改良时间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