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拨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土拨鼠》教学目标:1. 能富有韵律、整齐完整地演奏这首乐曲。2. 能控制好力度,声音统一、圆润地演唱歌曲,表现流浪者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浪漫式忧伤。3. 了解音乐家贝多芬,欣赏第九合唱交响乐的主题《欢乐颂》,体验音乐家伟大、崇高的情怀。教学重点:完整、富有韵律地唱、奏乐曲《土拨鼠》。教学难点:1. 高音孔开放,正确吹奏高音mi。2. 弱起乐句开头与结尾的准确起落。教学过程:(一)发声训练,导入新课1=C 3/45. 6 5 ︱ 3 - - ︱ 1. 7 6 ︱ 5 - - ︱春 风 吹 柳 色 新6 5 3 ︱ 2 – 5 ︱ 3 - - ︱ 3 - - ︱水拥花 海 垛 边 醉,5. 6 5 ︱ 3 - - ︱1. 7 6 ︱ 5 - - ︱舟 穿 水 林 心 儿 睡,6 5 3 ︱ 5 – 5 ︱ 1 - - ︱ 1 - - ‖乡音声 声 欢 歌 起!1. 课前预热:师生竖笛齐奏并哼鸣、齐唱。(同学唱得真好,这节音乐课就在大家的笛声、歌声中拉开序幕。)2. 复习吹奏《欢乐颂》。(还记得这段音乐的名字吗,是谁的作品?吹起这段音乐你有怎样的感觉?)3.归纳:《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主题,音乐家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争取自由、平等与和平。音乐震撼人心,贝多芬的情怀似大海般的宽广,情思恰细如发丝。请听:(二)聆听范奏,感受乐曲情绪1. 聆听范奏,感受《土拨鼠》的情绪。(指名学生谈谈感受到的情绪。)2. 复听(可以在心默唱),这首乐曲略带忧伤的情绪,找找是哪些音乐要素的作用。小组讨论,如:节拍、节奏、旋律的走向、乐句的特点等。汇报:(1)节拍:6/8 富有强弱弱 次强弱弱的韵律,让人感到摇拽、飘忽。(2)节奏:有长有短,疏密相间(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交替出现),给人以不紧不慢、潇洒的感觉。(3)旋律的走向:有上行,乐句结尾以下行为主。就像叹息。(4)乐句的特点:都为弱起乐句。(5)师:还有乐曲为小调式,有暗淡的感觉。3. 简介乐曲:《土拨鼠》是贝多芬在家乡波恩创作的众多歌曲之一,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情景。土拨鼠个头不大,黄褐色的皮毛,被人当作宠物来养。贝多芬经历过人生的苦难,因此,他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用细腻的音符来表达情感。4. 跟师划拍轻声视唱旋律,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提出要求:注意弱起的整齐开始,唱出六八拍的韵律。呼拍)。(三)学习吹奏,表现乐曲的情绪1. 找出相似乐句:第一、第二乐句相似;第三、第四乐句相似。2. 唱唱、比比前两句与后两句有什么不同。情绪:前两句有淡淡的忧伤感;第三句明朗开阔起来,第四句先重复第三句,然后又回到忧伤之中,面对生活的重压,这是一种乐观的、浪漫式的忧伤。音符:在后两句中有个高音“3”,没学过。3. 分段学习吹奏。(1)给乐曲分段,两段。(2)第一乐段,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合作学习(师轮流给予必要指导)。(3)分两大组展示。(4)有针对性地指导,全班齐奏。(5)第二乐段指导学习。高音“3”的开闭孔练习,注意发音的气息口风要尖而细:3 - - -︱3 - - -︱3 – 3 - ︱3 3 3 3 ︱1 - 2 - ︱3 - - -︱3 – 2 - ︱ 1 - - -‖轻唱旋律练习指法一遍;师生接龙2小节吹奏,交替进行;齐奏;提出力度及口风要求再奏。(6)完整地齐奏乐曲;跟录音伴奏齐奏。4. 演唱歌曲。(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聆听范唱,轻声跟唱。(2)提出力度要求及歌唱位置要求,练习有感情地齐唱,跟琴进行。(3)领唱、齐唱,跟录音伴奏进行。(4)部分唱歌,部分吹奏。(四)了解贝多芬,欣赏《欢乐颂》1.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著名作曲家,他集古典音乐 ( http: / / baike. / view / 1233.htm" \t "_blank )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其实,他和普通人一样,童年在刻苦地、严格地音乐训练中度过;青年时期,疾病开始缠上了他;自28岁起,贝多芬听力逐渐减退,至50岁时双耳完全失聪,但他却一直忍着这种致命的打击,坚持指挥、作曲,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给世界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他的主要作品有交响乐九部,其中第三、第五、第六部又称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和第九部合唱交响曲,等等。2.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第九合唱交响曲的主题《欢乐颂》。当听到合唱时,请大家一起唱起来。3. 说说你的感受。4. 小结:是的,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也是音乐家贝多芬伟大、崇高的灵魂所在。他敢于向命运抗争,他的命运掌握于自己手中,他就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教学反思《土拨鼠》是乐圣贝多芬创作的一首歌曲,表现流浪者与土拨鼠相依为伴的浪漫式忧伤。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录入作为竖笛教材,如果学生既能唱又会奏岂不更好。因此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设定为:1. 能控制好力度,声音统一、富有韵律地唱奏这首歌曲,抒发流浪者的情绪。2. 了解音乐家贝多芬,通过其作品感受他的情怀。 课型:以奏为主的综合课。1、 问题导航,活动中主动感受乐曲情绪。贝多芬的这首《土拨鼠》,为6/8拍、弱起的两段体结构。A段唱来似是哀诉, B段先有意境开阔质感,推起情感高潮,然后又回到小调。 整首歌曲充满了典型的浪漫式的忧伤。在未出示歌词的情况下,如何助学生主动感受音乐情绪的一臂之力呢 音乐实践活动很重要,一听、二唱、三说、四奏,在反复熟悉乐曲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参与学习的个体是有差异的,要使课堂的学习效率有序高效,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因此,我在反复专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细致地推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置,歌曲《土拨鼠》略带忧伤的情绪,找找是哪些音乐要素所起的作用。把学生的注意力、关注点引入歌曲本体,并且能够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积累去思考、认知、理解、体验作品的情感。如:旋律以下行居多;全曲所有乐句为弱起;六八拍,它的韵律是强弱弱 次强弱弱;歌曲的高潮是两个上行乐句等等,问题导航,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调模式,而是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之间,主动且活跃的学习模式,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展现了合作的力量,在集体音乐实践活动中温故而知新。2、 示范、铺垫教学,处理好重难点乐句。在感受歌曲情绪这一模块,学生找出了《土拨鼠》的高潮在第二乐段的两个上行乐句,这两句也是本曲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其中高音mi不仅是新要学的音,还有开放高音孔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将介绍高音“mi”与中音“mi”结合起来,在中音“mi”的基础上开放背面“o”孔,并用歌曲中相连的音符与之构成练习曲,作为示范、铺垫练习。示范操作,让学生听清口风的把控,做到尖而锐;让学生看清手指的动作与配合,做到利落、协调。练习由慢变快,在熟练掌握指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吹奏要求,直至能够连贯、流畅地吹奏,有了基础铺垫练习,完整地完成第二乐段的吹奏,表现歌曲的开朗与浪漫,学生驾轻就熟,事半功陪。当学生们能够包含激情又有丝丝忧伤地吹奏全曲后,用圆润统一、富韵律的歌声演唱歌曲水到渠成,流浪者的情绪在孩子们曾经的生活感情中,找到了丝丝缕缕的共鸣。3、 学习大师经典作品,体验品味崇高情怀。说到音乐教学,无论作品还是人格力量都不能没有贝多芬,他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又开浪漫音乐之先河,大师以他坚忍不拔的毅力,创造出生命的奇迹和传世不朽的伟大作品。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感受他的情怀,学习他的精神力量,作为教师自己要努力做好,还有责任要传递给学生。这节课的内容是歌曲《土拨鼠》,围绕课的教学目标设计,我以贝多芬的经典作品《欢乐颂》为引线,这是他的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孩子们也是在学习竖笛吹奏时习得的,对此曲有一些了解,从复习《欢乐颂》,表现世界人民争取自由、平等与和平的情感开头,导出《土拨鼠》作为对比性学习,最后又回到欣赏交响乐队和合唱队员们的演出视频与音频,在震撼的音响画面中,孩子们和着音乐一起歌唱,自然能被音乐家的伟大情怀和精神力量所感染。有听课老师问我,复习吹奏与欣赏为什么不放在一块进行,是为了课的首尾呼应吗?我的回答是:首尾呼应是一个形式,这节音乐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竖笛吹奏《土拨鼠》,如果在复习吹奏《欢乐颂》的基础上再欣赏,势必把这堂课的黄金时间用于非主要学习内容上,若课堂的气氛与情绪推向高潮,接下来的学习反而处于低谷,不符合课堂时间的分配原则,违背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注意规律。这节课之所以这样设计,第一,能够持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在比较积极兴奋的状态中完成学习。第二,透过恢宏的巨作到温馨的细作,通过对比和梯度感受了解音乐家的情怀。这不是靠授课者的讲解能够获得的,要靠学练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感悟,我能做的是搭建好音乐课的活动平台,发挥好主导作用,让孩子们在音乐中能与大师相遇,懂得诊爱生命,珍爱他人,关注世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