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司马光【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拼音认识“司”“跌”等5个字,能够仔细观察写好“司”“庭”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尝试背诵课文。3.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完整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4.通过对比,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反复诵读,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并尝试背诵课文。2.借助插图,展开想象,完整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通过对比,感受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品质。【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释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它记载在《宋史·司马光传》里,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一篇文言文,题目叫《司马光》。“司”是生字,请大家伸出小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这个字。第一笔横折钩,注意竖要写直,不可向左斜,横不可太靠上,位置要靠外。第二笔短横,从第一笔横的起笔处正下方起笔,不可太靠上。第三笔短竖,从第二笔短横下方起笔,不可太靠近。第四笔横折,注意折笔处和第二笔短横的末端对齐,竖稍向左边倾斜。第五笔短横,从第三笔短竖末端起笔,连接到第四笔横折末端。板书:司马光。(生齐读课题两遍)2.同学们听说过司马光的故事吗?(预设:司马光砸缸救人)那时他才六岁,真了不起!猜猜司马光姓什么?(预设:司马)“司马”这个姓氏有两个字,这叫复姓。在百家姓里,复姓还有好多呢,如“上官”“东方”“诸葛”等。(出示司马光简介,指名读,了解司马光。)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是不是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言文。二、读好文言文过渡:同学们,你们都预习过这篇文言文了,有没有发现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预设:篇幅很小,句子很短、不好读……)是的,这篇文言文虽然只有两句话,30个字,但想读好它却不容易。下面大家认真听老师读,注意老师在读句子时是如何停顿的,尝试运用“/”做一下标记。1.师范读文言文,生听,尝试做标记。同学们,听出停顿了吗?这是正确的停顿,如果和自己标记的不一样,请修改一下。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水迸,儿/得活。2.请大家根据停顿的提示,自读文言文三遍,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通句子,对于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3.交流朗读,尝试背诵。读了这么多遍,老师要考一考你们。(1)课文中有几个生字比较难读,看,它们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能把它们读正确吗?(出示:司、庭、登、跌、众、弃、持、皆。生开火车读生字,接着师引导生读准后鼻音的“庭”“登”“众”字和翘舌音的“持”字。)(2)本课有7个生字要求大家会写,下面大家用自己的办法去记记这些生字,有困难的可以请同桌帮一帮。(师重点提醒:“登”的上面右半部分,是由两个短撇和一个捺组成,不要写成横撇和捺。)(3)同桌互查朗读,互评朗读。大家读了这么多遍课文,想不想展示一下?请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同桌当小老师点评一下,如果你的同桌读得不够完美,也请你帮一帮他。(4)指名读,全班读,师生合作读。谁在全班展示一下?(师生共同点评。)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师读“群儿”“一儿”“足”“众”“光”“水”“儿”,剩下生来读。)(5)尝试背诵:( )戏于庭,( )登瓮,( )跌没水中。( )皆弃去,( )持石击瓮破之,( )迸,( )得活。同学们,在刚才所填的字词中,“群儿”“一儿”“众”“光”“儿”分别指的是谁呢?(师引导生交流并总结:“群儿”是指一群小孩,“一儿”是指一个孩子,“众”是指除了司马光和落水孩子之外的其他孩子,“光”是指司马光,“儿”是指落水的孩子。)三、读懂文言文1.请大家默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边读边尝试着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不理解的地方请教小组的小老师讲解一下。3.请一组来展示一下。要求:翻译时要字字落实,小组成员汇报时先逐句读文言文,再逐句翻译。(师点拨:“没”是淹没的意思,“之”是指“瓮”,“弃”是丢弃,“去”是离开的意思。师生共同点评补充。)四、对比阅读,感悟人物品质1.同学们,当同伴不小心跌落水中时,其他孩子和司马光分别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到文中找出来并读一读,此时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画面?预设:其他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叫,有的吓跑了……司马光则不慌不乱,快速向瓮跑去,观察后思考了一下,拿起石头向瓮用力砸去。(师指名交流,生感受在危机面前,只有六岁的司马光是如此沉着冷静。)2.同学们,面对当时的情形,除了砸缸救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救人呢?预设:找根树枝,让落水孩子抓住树枝,把他拉上来;找大人来解救;爬上缸,用手拉出来……3.引导学生比较:是你们想的办法好,还是司马光的办法好呢?说说理由。(在比较中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五、展开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1.这篇文言文只有两句话,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个故事讲得具体和生动呢?老师教你们一个妙招,那就是联系生活,展开想象。从哪些地方展开想象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温馨提示:看看小朋友们在庭院里玩了哪些游戏,面对危机时,其他孩子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他们当时的表情又是怎样的,司马光说了什么,是怎么做的,落水孩子得救后,他和在场的人们会怎么说,怎么做……2.生根据上面的提示,同桌练习讲故事。3.推荐同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六、拓展阅读,丰富人物形象1.师出示: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宋史·司马光传》2.师范读,并解释大意给生听,让生谈谈这段文字让我们认识了怎样的司马光。预设:勤奋好学,爱读书……3.师总结:司马光从小就博览群书,勤奋好学,难怪他面对危机如此沉着冷静,聪明机智,原来是书教会了他,启发了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