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请到我的家乡来》选自于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是在前两节课学生充分了解了自己居住的社区基础上,扩展到对“家乡”这一更广阔的生活环境的学习中,同时为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共由四个话题构成,分别是: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是家乡小导游、家乡的特产真不少、我的家乡人。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加强对家乡自然风光的了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学情分析进入到三年级,学生活动范围和视野的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家乡,生活空间的扩大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人。三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但由于年龄特点以及生活体验的限制,对于家乡的理解不够深刻,对家乡的情感也算不上深厚,这就需要引导学生逐步从情感上认同家乡,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树立为家乡建设做贡献的主人翁意识。基本理念1.合作学习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等形式,师生通过活动,共同完成学习内容,注重学科思想、态度、价值观等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扮演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调动积极性,发挥潜能,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强调真实情境下思考 互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澄清知识误区,培养探究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环节一“找一找,我的家乡在哪里”,能运用简单的地图知识,了解自己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位置、自然与人文环境,通过环节二“走一走,解锁家乡古韵美”,感知家乡的美,增进对家乡的认识,从而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自豪感,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2.通过环节三“尝一尝,舌尖上的家乡”在收集资料中了解家乡的特产,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明确践行热爱家乡的同时,应做到知法、守法、用法,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3.通过环节四“说一说,致敬最美家乡人”,了解家乡人的特点及闪光点,对家乡人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将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相结合,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增强时代使命感。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风光。难点: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方法与策略教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资源与工具教师:音视频资料;ppt课件。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家乡的自然及人文环境。教学内容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家乡、认识家乡吗?接下来,请大家看一个视频——济宁文旅一分钟宣传片。视频看完了,同学们有何感想?济宁因水而兴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纵贯南北悠悠运河水,滋养了这片土地更见证了济宁的成长与变迁,我们济宁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许多游客也很想漫步济宁运河之畔感受“运河之都”的魅力。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南京的好朋友也想来济宁旅游,他想请同学们给他当导游。你们愿意为他服务吗?借用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济宁欢迎您。【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新课讲授环节一:找一找——我的家乡在哪里出示中国地图:。任务1:找出我国有多少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特别行政区?任务2:在地图上找出济宁所在的省份。任务3:试着找一找济宁的邻居。 描一描它的轮廓,想象它像什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地图,找到济宁所在的省份,初步感知家乡轮廓图,提升学生基本识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环节二:走一走——解锁家乡古韵美任务1:“夏”一站——济宁,体验济宁的人间烟火。请同学们为我的好朋友设计一个“济宁一日游”方案,时间三分钟。任务2:我是家乡代言人,探寻本土文化。①运河文化:济宁因水而兴,地跨黄、淮两大流域,黄河、大汶河穿境而过,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素有“车马临四达之衢、商贾集五都之市”的美誉,悠悠运河水,滋养了这片土地,更见证了济宁的成长与变迁。②儒家文化:“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宗圣曾子对于儒家文化的影响尽显其中,楹联集萃、碑刻群立,宗圣“孝恕忠信”的思想如流水一般在曾庙中缓缓流淌,不断渗透进济州这片土壤之中,润物而细无声。③水浒文化:湛湛水泊,承载了千年悠悠古韵,巍巍梁山,见证了千载勃勃生机,梁山作为水浒故事的发祥地,积淀了豪迈奔放,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这里是众多的水浒英雄的诞生地,是气势恢弘的古战场,拥有众多的水浒遗迹。④非遗文化:在济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千百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历久弥新。嘉祥木雕、孔府印阁、木版年画、打铁花……光阴中沉淀下的文化与技艺薪火相传,丰富的非遗文化浸染了每个角落。【设计意图】感受济宁当地的文化,加深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环节三:尝一尝——走进舌尖上的家乡任务:推荐本地特产并说明理由。玉堂酱菜 长沟葡萄 王家馓子曲阜煎饼 微山湖咸鸭蛋 金乡蜜三刀大蒜面 马集烧鸡 嘉菊【设计意图】盘点出学生切身熟悉的特色美食,提高思维活跃度,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环节四:说一说——致敬最美家乡人任务:从第九届济宁市道德模范选出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的事迹,分小组进行展示。助人为乐模范 见义勇为模范 诚实守信模范 敬业奉献模范 孝老爱亲模范王广杰 满玉林 毕霞 贺广忠 张茂路 白广河 曹鲁宁 武国防 张彤彤 仝启新 丁建军 李瑞德 孔令绍 陈超 刘灿明 李守安 赵广国 张瑞甫 张昭红 杨传来 种倩 李鸽 刘承彪 刘仙章 孟凡周 黄海堂 彭文翠 杨继宏 肖兴娥 李善军 单兆连 彭庆苓群星闪耀成就银河璀璨,涓涓细流汇聚江河浩荡,托举一个城市奋力前行的,从来都是与城市同频共振的普通人。感恩每一位为城市拼搏付出过的“追梦人”,正是你们的锐意进取、拼搏实干,成就了今日之济宁,谱写出一篇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锦绣华章!【设计意图】汇报由小组活动组成,形式各不相同,避免了单调乏味。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展示,参与积极性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巩固小结,情感升华创设三个问题: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这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不仅关注到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教师寄语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落实核心素养。板书设计请到我的家乡来景美 物美 人更美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学习评价多种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在本课学习中,采用作业、表现性任务等多种方式开展评价。评价过程坚持素养导向, 以评促学,特别关注学生参与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的氛围。自创评价反馈表,践行教学评一体化。《请到我的家乡来》过程性评价反馈表学生姓名 所在小组小组研究主题你在本次研究中承担的角色你最大的收获需要改进的地方评价标准 自评(5 分) 同学评(5 分) 教师评(5 分) 其他(5 分)学习态度:是否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全心投入,大胆尝试并表达观点思维状态:是否能从不同角度思考、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够简明扼要表达、流畅阐述内容等团队合作能力:是否主动充分与组员进行沟通、是否主动承担组内任务、是否主动帮助组员等2.作业设计基础型:绘制知识框架图。拓展型:绘制我的家乡手抄报。开放型:制作一份家乡旅游手册(提示:自然风光、人文地理、著名人物等角度)。【设计意图】巩固基础,提高学生整合归纳教材的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价值引领,落实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这一理念,真正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