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劳动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竹编》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劳动通用版

资源简介

《竹编》教学设计
乡土文化信息
文化存在范围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岑溪市南渡镇是侨乡广西的千年古镇,享有“竹芒编织之乡”美誉,竹芒编织技艺是南渡镇最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渡镇村民莫英连是该项非遗的传承人。61岁的莫英连从事竹芒编织工作已逾40年,经她设计、制作的产品超过450种。凭借精湛手艺,莫英连的编织作品多年来斩获多项行业大奖,远销东南亚和欧美。
文化渊源
当地丰富的竹芒藤资源,造就传统手工编织产业,以南渡为主的“岑溪竹芒编”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接近失传的竹芒编非遗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不断传承发展创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南渡镇这片土地上,心灵手巧的非遗传承人和普通民众们都在用一颗坚守传统而又勇于创新的心,为传统的芒竹编织工艺寻找新的出路,曾经接近失传的竹芒编非遗文化,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不断传承发展创新,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岑溪竹芒编织技艺竹制品的制作工序复杂,在编织前,首先要对新鲜竹子去皮、破篾,再用火烘烤、用药水浸泡,制作完毕后又要上油和晾晒。2014年,在岑溪市文化和体育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岑溪竹芒编织手工技艺被列为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英连被选为非遗传承人。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第五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岑溪市南渡镇竹芒编织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罗敏,作为广西草柳藤类项目唯一的选手闯入决赛。
校本课程概况
文化现状
1980年,岑溪竹芒编第四代传承人梁富有开办了南渡竹艺厂,产品出口销往香港、东南亚等地。岑溪竹芒编织与梧州的一些茶企签订有合作协议,订单多时达上万件。除茶篓外莫英莲还研究出如苹果形收纳盒、心形纸巾盒、文具盒等20多款纸绳编织工艺品。岑溪市南渡镇专门从事编织加工的企业有40家,当中既有单做纸绳编织或竹芒编织的,也有两者兼做的,从业人员达5000多人。
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莫英连说:“我觉得这些是我们南渡传统的竹芒编织手工技艺,我觉得不能丢了它,我就觉得要将这门手工技艺带入学校,从小学生做起,(将手工技艺)继续传承下去。如今,当地小学开设了竹芒编课本教程,编写了一套完整的竹芒编织教程,获评自治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文化价值与意义
经济价值:竹编加工是岑溪市南渡镇的特色传统产业,其历史悠久,制作工序复杂,包括斩竹、破篾、编织成品、防蛀、上色抛光等步骤,制成的产品如竹柄芒扫、提篮、竹椅等深受市场欢迎,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途径,还使他们能够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文化价值:岑溪竹芒编织手工技艺已被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对于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在中小学校开展竹芒编织进校园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竹编文化,还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
创新与发展:为了推进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岑溪市采用“镇级政府+企业+村级合作社+农户”的生产销售模式,确保了竹编制品的销售渠道畅通。此外,通过电商销售和农文旅融合等手段,将竹编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建设、家具制造等多元化发展体系相结合,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岑溪南渡竹编文化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文化操作技能
岑溪南渡竹编文化的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剖篾、编织和收尾三个阶段。在剖篾阶段,需要选择直的竹子,将其砍下并锯成合适长度,然后刨去竹青和开篾齿,使用蔑刀将竹子剖成薄片。这些薄片在刮光和晾晒后,就可以用于编织。
编织阶段主要使用挑和压的方法,使篾片经纬交织形成图案。这一过程需要手脚并用,用脚按压竹芒,双手则灵活地左穿右插、一挑一压,编织出各种花纹。编织完成后,收尾是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果收尾不好,整个作品可能会失败。虽然看起来只是双手在篾片间翻飞,但实际上操作起来非常困难。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变化,岑溪南渡竹编也在不断创新,不仅出现了更多新样式,还使用了更轻便、吸潮、不易发霉的织绳作为材料,使得这一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文化保护
2014年,在岑溪市文化和体育局的指导和帮助下,岑溪竹芒编织手工技艺被列为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莫英连被选为非遗传承人。2018年9月,岑溪竹芒编织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罗敏前往济南参加第五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岑溪南渡全兴编织工艺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岑溪市南渡镇中心小学开设有教授手工课程,许多农村孩子也会在假期帮家里代工做编织品,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岑溪竹芒编织技艺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上册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较为扎实,大部分学生能够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基础任务。在数学、语文、英语等主要学科上,学生普遍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阅读能力和基础表达能力。然而,在部分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但仍有少数学生表现出缺乏兴趣或不够主动的现象,需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他们表现出一定的潜力和热情,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但整体而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培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南渡竹编对岑溪人的意义。掌握竹编基本元素,并会动手编出图案,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学会观察竹编工艺,发现竹编工艺的特点,了解竹编的基本编法,并尝试编制出基本的竹编图文,制成器具。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竹编这个巧手艺的骄傲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竹编手工艺的美。
教学难点:让每位学生尝试编制,并能制作出完整的手工艺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等。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塑料编织管、剪刀等。
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谜语提问: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来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钢和铁,浑身骨节压不弯。
谜底:竹子
提问:竹子有哪些品质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1)无私奉献的品格:雨后春笋可以让人使用竹子,还可以做成乐器竹椅等。
(2)虚心刚直纯洁的品质:生长挺直,空心且长,整年长青。
(3)自强不息、顶天立地的精神。
讲授新知
展示大量竹编制品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竹编制品为我们生活所
提供的帮助,为人们所做出的贡献。
讲授:同学们看到课件上这些竹编制品,有谁认识这些是什么吗?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帮助。
2.由一系列的竹编制品,引出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岑溪市南渡镇的地方特色竹编文化,介绍梧州岑溪市南渡镇是侨乡广西的千年古镇,享有“竹芒编织之乡”美誉。竹芒编织技艺是南渡镇最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渡镇村民莫英连是该项非遗的传承人。61岁的莫英连从事竹芒编织工作已逾40年,经她设计、制作的产品超过450种。凭借精湛手艺,莫英连的编织作品多年来斩获多项行业大奖,远销东南亚和欧美。
3.介绍竹编制作工具:锯子、砍竹刀、分层刀等。
4.介绍篾条的重要性:
篾条是整个竹编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需要篾匠把选好的竹子用篾刀顺着竹子的结构,把竹片竹心分开,并分成大小、厚度一样的竹片。
5.竹编的基本编法:
(1)挑一压一编织法:
先将材料排列好,纬材以挑一压一编织法,一条竹篾在上,一条竹篾在下的编织,极为简单而易学,如图所示。
斜纹编织法:
此编法是当横在纬材第二条穿织时,必须间隔直的一条,依罡皿下穿织,第三条再依间隔一条,于纬材方面呈步阶梯式排列,如图。
(3)梯形编织法:
经材排列好备用,第一条纬材以六上二下编织,第二纬材条用五上三下,第三条纬材用四上四下,第四纬材用三上五下,第五纬材用六上二下编织,即成梯形,步阶式图案,以五条纬材为单位,依序增加编织,如图所示。
(4)米字型编底:
篾片十字形交叉重叠或重叠渐次展开,(如扇形),用二条纬篾丝以挑一压一由中心逐渐向外圈边绕,如图所示。
6.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能按照正确的顺序给竹编编织排序:
起底→编织→收口
实践探索
以手工塑料编织管为材料,尝试运用米字型编底、挑一压一编织法、斜纹编织法或梯形编织法等,编制自己喜欢的笔筒。
编织小贴士:(1)竹篾需要弯曲处理时,可以借助尺子比
画着进行。(2)编织过程中,注意竹篾的松紧度要一致以免器物竹篾疏密不一致。(3)收边的时候要整齐扎实,防止整个器物松脱散落。
观看视频,了解竹编笔筒的的编制过程。
4.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培养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
5.教师巡回辅导。
课堂小结
在编制笔筒的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预设1:万事开头难,我觉得在编之前心中一定要有整体图形。
预设2:我觉得打底很重要,它相当于整个作品的地基。
预设3:掌握多种编织方法也很重要说不定还可以编出不一样的笔筒。
回顾本节课,说一说,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
预设1:我们学习编织箩筐的最基本技法,即挑一压一法。
预设2:我们学习了按照起底——编织——收口的步骤编织笔筒的过程。
预设3:我们了解了编织笔筒的注意事项。
预设4:我们了解了岑溪南渡的竹编传承人。
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还有哪些当地的竹编传承人,和同学分享。
教学理念及反思
(一)教学理念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岑溪市南渡镇是侨乡广西的千年古镇,享有“竹芒编织之乡”美誉,其竹芒编织技艺历史悠久,是南渡镇最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竹编文化,与非遗竹芒编织手工技艺零距离接触,本次课程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传承教育南渡竹编技艺,着力打造以南渡竹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南渡竹编技艺发扬光大。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等,了解本地特色文化,“坚韧、挺拔、有节”的竹精神也深深扎根在师生心中。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之初,我对竹编技艺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南渡镇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也需要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导致我在准备教材和教学方法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竹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缺乏了解,而我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存在一些不足。虽然我尝试采用了一些互动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我还是过于注重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竹编技能,但缺乏独立创作和思考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地域文化和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创作实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我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总的来说,这次课的竹编教学虽然存在一些不足和挑战,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