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课题 2.1 认识自己 课时 第1课时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我的自画像”活动,明白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认识自己。 2.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 【重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难点】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教材第9页。 问题:1.你对自己了解多少 你的自画像被同学猜出来了吗 2.为什么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提示:1.①我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知道自己典型的相貌特征,也知道自己有时候很害羞,有点胆小。 ②我的自画像被同学猜出来了,因为我独特的体型特征,同学们一下子就能认出我。 2.人贵自知。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归纳总结】知识点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重点) 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我的自画像”活动,明白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认识自己。核心 任务 任务一:【教材深挖】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学会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品格。我们只有学会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学会与人交往,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用典释义】教材第9页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经》,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启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归纳总结】知识点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1.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各个方面的综合性分析)来认识自己 (1)生理状况: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2)心理特征:可以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3)社会关系:可以从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社会关系中来认识自己。 【特别提醒】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要正确认识自己,我们必须做一个有心人,经常反省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表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作全面客观的评价。 任务二:教材第10页 探究与分享。 问题:1.不同的人对“我”的评价各不相同,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 2.“我”该如何对待这些评价 提示:1.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对“我”的期待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会对“我”产生不同的评价。这些评价虽各不相同,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共同组成了真正的“我”。 2.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这些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教材素材链中考】(2023·江苏扬州中考) 我的烦恼数学老师说我思维敏捷,语文老师认为我学习用功,男同学认为我骄傲自大,女同学说我!性格外向,妈妈却说我性格内向………面对他人对“我”的评价,应 ( A ) A.客观分析 B.故作姿态 C.照单全收 D.置若罔闻 解析:A.客观分析( ) B.故作姿态:要重视他人评价(×) C.照单全收:属于盲从(×) D.置若罔闻:属于忽视(×) 命题分析:本题材料和设问选自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选取校园生活创设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中考常见命题方式,让学生在选择中培养良好的品德,真学真懂,学会健康生活。 【归纳总结】知识点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2.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自同学、老师、父母等第三方的评价)来认识自己(重点) (1)他人评价的重要作用: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2)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①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②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3.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 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 【教材深挖】人类的发展史是一部实践的历史,人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探索世界、认识自我、积累知识和技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 【格言警句】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而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归纳总结】知识点3:认识自己是一个过程(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难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视野的开阔,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逐步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材深挖】认识自己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我们的身体、能力、优缺点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不断反思自己,并逐步改进和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任务三:教材第11页,方法与技能——解读 本栏目向我们介绍了正确对待他人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目的是引导我们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逐步走向成熟,尤其是面对我们不愿听到的评价和带有贬义的评价时,更需要用恰当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 【归纳总结】知识点4:如何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①用心聆听。心怀感激之情,感谢他人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悉心听取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重视他人的评价,不过早下结论。 ②勇于面对。在他人的评价中,有些是我们不愿听到的,但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面对这些评价时,不仅能够更好地看清自己,而且可以不断地提升自己。 ③注重沟通。当他人的评价与我们的自我评价不同时,我们可以主动与对方沟通交流,了解他们评价的缘由,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评价,全面理性地认识自己。 ④理性对待。有时他人的评价是对我们的过分吹捧或人格贬损,这样的评价也许不能真实地表明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经过理性思考后平静地拒绝,不让这样的评价影响自己。 教材用典释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科融合的习惯。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掌握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意识,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当堂检测 考查点1: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 典例1: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的艺术,在奋斗的路上,你若能看清自身的条件和特点,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那双鞋,也许就成功了一半。这蕴含的道理是 ( D ) A.正确认识自己就能成功 B.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C.增强自我意识就能认清自己 D.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很重要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D 当选。A夸大了正确认识自己的作用,错误。B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中“就能”说法绝对,增强自我意识有助于认识自我。 【方法技巧】理解类选择题 试题特点:这类试题往往通过背景材料(引文、事例、图表等)考查我们对理论观点的理解能力或对某现象、某问题的认识能力(认识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发展趋势等)。 解答方法:解答此类试题,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认真审读材料,准确把握题干所述观点的精神实质或明确所述事例、现象属于哪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步,对接与上述观点或问题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步,严格根据题干指向,结合所学知识,遵循一致性和直接性的原则对题肢作出判断。 典例2:“做人最重要的,其实就一点,把自己给搞清楚了。搞清楚自己的性格和情绪,搞清楚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搞清楚自己的局限和弱点,搞清楚自己的品味和兴趣,搞清楚自己的认知体系和价值体系。”搞清楚自己,有助于 ( B ) ①促进自我发展 ②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③让自己变得十全十美 ④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引导】解读引文内容:强调正确认识自己→联系所学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排除错误题肢③→得出答案B。 考查点2: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典例3:进入青春期,小慧越来越关注自我,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班主任老师说小慧是负责任的班干部,同学却说她是爱打“小报告”的人;邻居说小慧是勤快的孩子,妈妈却认为她很懒。小慧无法确定哪个才是真正的“我”。她为此感到困惑,向好友小龙、小刘咨询。 小龙说:“走自己的路,不用在意他人评价。” 小刘说:“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人评价宜照单全收。” 请你判断小龙和小刘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我们对题干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判断,然后运用教材知识说明理由。仔细审读题干材料,可知小龙和小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理由应该围绕如何面对他人的评价进行分析,具体可从要客观冷静,既不盲从也不轻视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小龙和小刘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理由: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方法技巧】判断说理题 试题特点:判断说理题的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社会现象、国家政策等类别,设问分为判断正误、说明理由两部分,重点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是否能对所学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以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介于材料分析题和辨析题、评析题之间的题型。 解答方法:(1)判断正误。领悟情境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情境中的言行是否符合教材中的观点。 (2)分析理由。这是判断说理题的重点。首先,通过深入分析情境,充分认识和理解情境内容。其次,分析情境内容与哪些教材知识有关,回归教材。最后,将二者结合起来,组织答案,注意运用学科知识,使用学科术语。 通方法,解题指导,重难点突破。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课堂总结 *关于认识自己的误区* 误区1:青少年认识自己没有多大意义。(×) 误区辨析:(1)人贵自知,认识自己很重要。 (2)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误区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我评价不如他人评价客观,所以我们只有通过他人评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误区辨析:(1)我们可以通过对自我的全面分析来认识自己,包括生理状况、心理特征和社会关系等方面。 (2)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更为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我们要客观冷静地对待他人的评价,既不盲从也不轻视。 (3)我们还可以在生活实践中认识自己。学习、劳动、人际交往等生活实践,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证明自己、检视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更加准确,自我形象也更加清晰。 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强调与总结,再次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与课后思考同步落实。板书设计 梳理思路,核心重点可视化作业布置 巩固重点, 分层思考,针对性强。教学反思 一课一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