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规划初中生活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规划初中生活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2 规划初中生活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做好初中生活规划的做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设计“我的初中生活规划书”,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落实具体行动。 【重点】做好初中生活规划。 【难点】落实生活规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教材第6页。 问题:1.如何让初中生活丰富多彩、更有意义和价值 说说你的打算。 提示:1.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如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并持之以恒,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归纳总结】知识点1:生活需要规划 1.规划的含义 规划是对未来的事情作出事先的设计与安排。 2.规划的重要性 生活需要规划,没有规划容易让我们陷入盲目和无序,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用典释义】教材第6页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出自《礼记·中庸》,原文为“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往往会失败。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归纳中学生活的新变化,能够做好初中生活规划。
核心 任务 任务一:1.教材第7页 探究与分享。 围绕如何实现目标,同学们各抒己见。 甲:我会把新学期目标写在卡片上,贴在醒目的位置,时刻提醒自己。 乙:为了提高身体素质,我制定了每天坚持跳绳的计划,还邀请了好朋友来监督我。 问题:1.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实现学期目标的好做法。 提示:1.①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我要参加学校的科技社团,和同学们一起多动手; ②新学期我想读完名著《西游记》,我决定把这本名著按章节分开,一周读一部分,按部就班读完;等等。 2.教材第7页 相关链接——解读 本栏目承接正文,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列出时间表,即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按照重要且紧急、不重要但紧急、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四个类别划分任务,处理问题时分清主次,有所取舍,让制订的行动方案能够切实可行,这启示我们中学生要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知识点2:做好初中生活规划(重点) 1.确定发展目标 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应当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我们可以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结合社会需要和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2.制订行动方案 做好初中生活规划,还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实施细节,列出时间表,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 【教材素材链中考】下图《时间去哪儿了》启示我们要( A ) A.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B.互帮互助,掌握各种学习方法 C.多花时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D.分清主次,重要的事情都要先做 解析:对比低效学习者的时间安排和高效学习者的时间安排可知,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有效地安排和利用好时间,提高效率,启示我们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A符合题意;图中未体现互帮互助,掌握各种学习方法和多花时间,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B、C 不符合题意;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要先做,D说法错误。 命题分析:本题材料选自教材第7页相关链接。图表是中考命题常用的素材,让学生学会观察图表,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适应能力,指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任务二:教材第8页,方法与技能——解读 教材此处讲述“努力”有方法,旨在帮助我们掌握具体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注重劳逸结合,从小事做起,学会思考,学会合作,从而提高效率,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归纳总结】知识点3:落实生活规划(难点)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有了规划,我们更应当持之以恒,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2.“努力”有方法。 ①分清主次,合理规划和管理时间; ②劳逸结合,学会科学用脑; 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每天进步一点点;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并进; ⑤珍视团队合作。 【用典释义】1.教材第8页的“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意思是努力实践的人常常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常常可以达到目的。 2.教材第8页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的《劝学》,大意是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生动形象地阐明了要慢慢积累,不可拔苗助长的道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其大意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三:教材第8页 启思导行 问题:请从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发展、审美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描绘自己初中阶段的成长愿景,设计并完成“我的初中生活规划书”。 提示: 我的初中生活规划书品德发展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党史,培养爱国情感。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3.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4.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乐于助人。 5……学业发展1.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2.制订详细合理的学习计划。 3.培养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 4.三年后考入理想的学校继续深造。 5………身心发展1.善于排解心理压力。 2.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学会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4.磨砺坚强的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 5……审美素养1.学习和了解艺术史,拓展审美视野。 2.积极参加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实践活动,培养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审美观点。 4.广泛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5………劳动与社会实践1.积极参加校园大扫除,培养劳动观念。 2.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担压力。 3.参加农村劳动实践,增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4.参加社区义务劳动,如植树造林、扶老助幼等,为社会作出贡献。 5……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教材用典释义,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科融合的习惯。 通过自主探究设计“我的初中生活规划书”,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落实具体行动。
当堂检测 考查点1:确定发展目标 典例1:在社团招新会上,七年级新生小强对大家说:“我发音清晰声音洪亮,普通话比较好,我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希望能交到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所以我要参加辩论社……”这说明 ( C ) ①生活缺乏规划会陷入盲目和无序 ②要根据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目标 ③参加社团就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④社团活动提供了培养兴趣的平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中“就能”说法绝对。 考查点2:制订行动方案 典例2:【新考法设计方案】(2023·河南中考)(节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许多学校的假期作业增加了探究式、体验式任务,突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红色血脉、“五育”并举、社会实践等特色,除了科学设计学科基础性作业之外,还设计开发拓展性作业以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学习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后,你校号召各班自主设计暑假作业任务单。作为学习委员,你负责班级暑假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工作。 作业设计完成后,有同学提出:“咱班的暑假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吸引人,但按要求完成并不容易。”对此,你也有所担忧。针对上述情况,需要设计两种督促自己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方式,并阐述其优点,与同学们共勉。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如何完成暑假作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行动方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①制订详细的假期计划,严格自律,因为明确的计划和目标是前行的动力;②和同学结伴完成任务,这样能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提高效率;③请老师、家长定期抽查,以监督、提醒的方式形成他律;④使用智能产品设定任务提醒,这种方式更加方便、精准;等等。 【方法技巧】活动探究类试题 试题特点:活动探究类试题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设计活动,即创设活动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以参与者的身份去完成一项或者几项任务;二是参与探究,即让学生根据活动场景,去探究某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谈做法、感想等。这两部分组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 解答方法:解答这类试题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 第一,要熟悉和掌握各类实践活动的方法和程序,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第二,要审明题意,回归教材寻找知识的落脚点,按要求作答(设问角度一般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答案内容要有条理性、开放性和逻辑性。 第三,设计的活动方案或步骤要切实可行,讲究实效、鼓励参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考查点3:落实具体行动 典例3:【跨学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们应当持之以恒,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下列关于“努力”的名言有 ( A ) A.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言意思功崇惟志, 业广惟勤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启示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了解他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明达。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思路引导】 通方法,解题指导,重难点突破。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课堂总结 *关于做好初中生活规划的认识误区* 误区:只要做了规划,我们青少年就能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误区辨析:①生活需要规划,没有规划容易让我们陷入盲目和无序,合理的规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②做好初中生活规划,应当先确定个人发展目标,结合社会需要和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等自身条件,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还应当制订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对发展目标进行分解,明确实施细节,列出时间表,形成具体的行动计划;更应当持之以恒,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将“努力”落实在每一天的具体行动中。 ③我们青少年只有做好初中生活规划,才能更好地度过初中阶段。 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强调与总结,再次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与课后思考同步落实。
板书设计 梳理思路,核心重点可视化
作业布置 巩固重点, 分层思考,针对性强。
教学反思 一课一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