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3.1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生活观察活动,明白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过有价值的人生。 2.通过探究与分享活动,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投身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重点】人生价值的含义、创造、衡量。 【难点】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教材第95页。图组展示 问题:图中人物的劳动为社会带来了什么 提示:①农民在田里忙碌,为我们种植出粮食和瓜果蔬菜,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②工人焊接组装件,推动我国产业发展、经济进步。 ③科研工作者做研究可以为社会提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和新的理论,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④交通警察执勤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⑤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 【归纳总结】知识点1:人生价值(重点) 1.人生价值的含义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人生价值的创造 ①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②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术语解读】物质财富:物质财富指实际存在的财务上的富有,包括食物、衣服、住房等物质基础的富有。 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指的是人们在精神层面上所拥有的、能为其带来愉悦和满足感的财富。它包括个人的知识、智慧、价值观、情感、文化素养等。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
核心 任务 任务一:教材第96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1.在李培生、胡晓春的事迹中,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2.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启示 提示:1.李培生20多年来坚持在悬崖峭壁上捡拾垃圾和游客掉下的物品;胡晓春每年有300 多天住在山上,守护迎客松,10多年坚持写下70多本、累计超过140万字的《迎客松日记》。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同,但他们身上这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打动了我。 2.①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②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③我们要向李培生和胡晓春学习,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归纳总结】知识点1:人生价值(重点) 3.人生价值的衡量 ①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②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③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漫画展示: 【金句来“习”】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习近平 任务二:教材第97页,相关链接——解读 本栏目介绍了马克思有关劳动的观点,论证了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旨在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同劳动对我们的重要作用,激励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劳动,实现人生价值。 【金句来“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习近平 【归纳总结】知识点2: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难点) ①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以勤劳智慧闻名于世。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②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探究与分享,深入体会认识到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投身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当堂检测 考查点: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典例1:普通钳工可以成长为大国工匠、刮腻子可以“刮”出世界冠军……奋斗在各行各业的一线劳动者用执着的钻研、精湛的技艺、一丝不苟的态度,生动展现了技能之光、劳动之美。这表明 ( C ) ①一线劳动者都能够创造奇迹 ②劳动者是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的 ③掌握劳动技能必定走向成功 ④职业有不同,但只要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是创造了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题干材料通过普通劳动者展现技能之光、劳动之美的事迹,告诉我们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②④正确;①中“都能够”、③中“必定”说法绝对,排除。 典例2:4月28 日,2024 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55 个集体和1088 名个人分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1 034 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 (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并颁发劳动奖状和奖章 (2)你认为新时代的劳动者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思路引导】第(1)问,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设问方向。设问主体:党和国家。 设问类型:原因类。第二步,审材料,提炼材料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表彰的是劳动者,可链接劳动的重要性的知识,还可从这次表彰的意义角度进行分析。第三步,组织答案。
第(2)问,从劳动者身上应具备哪些优秀品质角度考虑问题,可从敬业、创新等角度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①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一般来说,一个人通过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是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就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积极评价。 ②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都是通过劳动来创造的。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换来的。今天,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都要靠劳动来实现。 ③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有利于为全社会树立优秀劳动者的榜样,激发整个社会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2)①新时代的劳动者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②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耐心、执着、坚持、专注; ③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创新能力; ④善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等等。 【方法技巧】简答题 试题特点简答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通常指答案比较简单的主观性试题。在考查内容上,简答题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且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因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在表现形式上,按题目设问方式划分,有直问直答式和简要分析式;按题目提供的素材划分,有观点式、引文式、漫画式、材料式等。解答方法》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简答题,都可以遵循一个共同的基本的思路,即“问什么—答什么—怎样答”。 第一步,仔细审题。首先审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清材料层次,掌握每层的中心意思;然后审读设问,弄清试题“问什么”。 第二步,回归教材。即根据材料主旨和设问要求,链接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知道应该“答什么”。 第三步,厘清思路,组织答案,解决“怎样答”的问题。答案既要观点全面,又要层次分明。答案组织得是否全面、简洁、规范、科学直接影响得分的高低,所以平时必须多加练习,力戒惰性、随意性。 通方法,解题指导,重难点突破。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课堂总结 *关于青少年参加劳动的认识误区* 误区1: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阶段没必要参加劳动。(×) 误区辨析: ①学习是我们现阶段的基本任务,也是我们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学习可以提升我们的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增强能力,增长智慧,使我们面前的世界更广阔、更精彩,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持续力量。 ②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中学生参加劳动,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因此,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和劳动并不矛盾,我们既要努力学习,也要积极参加劳动,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知行合一,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于人生价值的认识误区* 误区2: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人生的价值在于保全生命。(×) 误区辨析: ①生命是珍贵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我们要珍爱生命。 ②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尺度。 ③一个真正懂得珍爱生命的人在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更会积极参加社会劳动,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强调与总结,再次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与课后思考同步落实。
板书设计 梳理思路,核心重点可视化
作业布置 巩固重点, 分层思考,针对性强。
教学反思 一课一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