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2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教 学 设 计
课题 12.2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课时 第1课时
课时 目标 【目标】1.通过辩论赛活动,知道顺境和逆境对人生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享和小组讨论,明确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重点】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正确态度。 【难点】顺境和逆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合理 引入 【生活观察】教材第92页。 学校开展了一场关于顺境、逆境的辩论赛,双方观点如下。 正方:顺境能够帮助我们更快达成目标,更有利于成长。 反方:逆境激励人们勇毅前行,更有利于成长。 问题: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 为什么 提示:观点:正方的观点看到了顺境的积极作用,反方的观点看到了逆境的积极作用,但不能说“更有利于”。 理由:①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②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归纳总结】知识点1:顺境和逆境 ①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②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
核心 任务 任务一:教材第93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1.你如何看待李自成因骄傲懈怠而功败垂成 2.你还知道哪些因为骄傲而失败的故事 与同学分享。 提示:1.李自成带领的起义军的失败是被胜利冲昏头脑、骄傲懈怠所致,这启示我们要顺境不骄,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2.①楚霸王项羽认为自己出身贵族,英雄盖世,力拔山河,拥有雄兵百万,不把亭长出身的刘邦放在眼内。但刘邦善用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由弱转强。刘、项相争,结果是项羽惨败,自刎乌江。 ②三国时期的曹操率兵百万,南下攻关,听了庞统的话,建成连环船,自以为得计,站在船上对酒当歌,踌躇满志,以为必胜无疑。结果,连中计谋,被蜀吴联军打败。 ③关羽镇守荆州,而他在大兵出征之时,掉以轻心,失掉荆州,结果被吴军所抓,兵败麦城,惨遭杀身之祸。 【归纳总结】知识点2: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正确态度(重点) 1.顺境不骄→ 骄傲,自我膨胀与炫耀 (1)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2)身处顺境时:①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②同时,我们也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倦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 任务二:教材第93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这段话中所提到的人物是如何对待逆境的 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提示:(1)上述人物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逆境。 (2)这启发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归纳总结】知识点2:对待顺境和逆境的正确态度(重点) 2.逆境不馁→ 气馁,失去信心和勇气 (1)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2)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3)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 任务三:1.教材第94页阅读感悟——解读 本栏目内容选自《季羡林文集》,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人生总是不完满的,旨在引导我们做到逆境不馁。这启示我们要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逆境,走好我们的人生路。 【用典释义】教材第94 页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意思是人生本就有悲欢离合,月儿常有阴晴圆缺,想要人团圆时月亮正好也圆满,这样的好事自古就难以两全。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其意思是天下不顺心的事情很多,而可以告诉别人的话却很少。 【归纳总结】知识点3:顺境和逆境的关系(难点) (1)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①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 ②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 (2)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教材深挖】顺境和逆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和转化之中,这种转化是基于个人对环境的感受和反应,而不是外部环境本身。在顺境中,如果一个人安于现状、懈怠或自满,那么顺境可能转化为逆境;相反,在逆境中,如果一个人能够奋发图强、克服困难,那么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这两种境遇的转化也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和选择,以及他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顺境和逆境是相互关联的,它们是人生旅途中的不同阶段,既可以成为促进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动力,也可能成为阻碍。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并学会在顺境中保持谦逊和进取心,在逆境中保持坚强和努力。 【金句来“习”】前行道路上,有顺境也会有逆流。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习近平 【格言警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道德经》 解读: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2.教材第94页启思导行 请搜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的事例,完成下表,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提示: 人物主要事迹对你的启示越王 勾践春秋末年,五国争霸,吴越交锋之初,互有胜负。到了吴王夫差时,大败越国,越王勾践被俘,三年后才被释放回国。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复仇兴国。他怕自己贪图舒适的生活,消磨报仇的意志,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尝尝苦胆。十年后,越国终于一举打败吴国。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身处顺境时,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袁隆平在培育不育株的过程中,袁隆平院士经历了无数的质疑与嘲讽,被批判,被诋毁,连他心爱的禾苗都惨遭毒手,多年心血毁于一旦。但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在梦想的“稻”路上,百折不回。面对困难,恐惧起不了任何作用,只有勇敢去面对,迎难而上,才 能 攀 登 科 学 的高峰。
【特别提醒】青年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探究与分享,深入体会明确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当堂检测 考查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典例:“感动中国2022 年度人物”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不愿成为家人累赘的他,学影视后期,练就一手绝活。2017年,他带领残疾人做自媒体、开网店,为21个残疾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书写了“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的感人故事。这启示我们( C ) 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可以永恒 B.守护生命仅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 C.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增强生命韧性 D.正确认识自己就能做更好的自己 【解析】陆鸿幼时因病导致脑瘫,但他身残志坚,练就一手绝活,书写了“残疾人扶贫创业基地”的感人故事,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增强生命韧性,C正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但生命不是永恒的,A 错误;守护生命不仅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还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和精神,B错误;D观点绝对,排除。 通方法,解题指导,重难点突破。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课堂总结 *关于顺境和逆境的认识误区* 误区:顺境使人成功,逆境使人失败。(×) 误区辨析: ①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但顺境中的优越条件也容易滋生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使人陷入盲目乐观的危险状态。 ②逆境中的挫折和磨难会打击我们的自信,让我们失去幸福感,但同时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只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就会有成功的机会。 ③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 ④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强调与总结,再次突破重难点,课堂小结与课后思考同步落实。
板书设计 梳理思路,核心重点可视化
作业布置 巩固重点, 分层思考,针对性强。
教学反思 一课一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