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滁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滁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思想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共产党宣言》中写到:“难道无产者的劳动,会给无产者创造出财产来吗?没有的事。这种劳动所创造的是资本,即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的财产。现今的这种财产是在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对立中运动的。”由此可知( )
①雇佣工人的劳动是资本家获利的重要途径
②基本矛盾尖锐性是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原因
③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资本和雇佣劳动矛盾
④《宣言》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为了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毛泽东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必须要立足国情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道路
B. 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
C. 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D.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民族复兴根本社会条件
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 )
①总结了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②明确了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③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④回答了当今时代之问、世界之问和人民之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24年2月,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暨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会议要求大抓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增添强劲动能。可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 )
①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②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引擎
③完善经济制度的重要基础
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2024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②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③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回升向好
④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度彰显有效的政府治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由此可见,做好金融工作需要( )
①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②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全面放开市场准入
③完善国有金融体系,发挥国有经济主体作用
④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全国统一大市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7. 下表为2022年和2023年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及其增长情况。
指标 年份 全省居民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2022 32745 6.0 45133 4.9 19575 6.5
2023 34893 6.6 47446 5.1 21144 80
人均消费支出 2022 22542 2.9 26832 1.3 17980 4.8
2023 23607 4.7 27900 40 18905 5.1
注:2023年,安徽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24,比上年缩小0.06.数据来源:安徽省统计局
以下能反映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B.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D. 乡村振兴战略有效推进
8. 2024年4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始终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②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
④坚持依法执政,完善执政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合肥市新站高新区坚持走“党建+科技创新”融合发展之路。新站高新区依托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4个产业链党委,在链上企业设立65个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引导推动党员人才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最前沿当先锋、打头阵,为企业创新发展加油助力。这表明( )
①基层党员发挥科技创新先锋模范作用
②企业党员人才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③基层党组织发挥科技创新领导核心作用
④企业党组织发挥科技创新具体管理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通知》明确党员、干部要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进一步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有利于( )
①确立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②确保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③强化党性意识和自我约束
④筑牢党安身立命的根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某市人大常委会积极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立法为民。在立法过程中,通过座谈会、网络平台、媒体和人大代表参与等方式,积极听取公众意见,增强立法的社会参与度。这体现了( )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
③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知情权和决策权
④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全体公民都享有民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连续七年履职全国人大代表姚某是一个以生活服务互联网起家的创业者,所提建议案持续聚焦老百姓的“安居”与“乐业”。他表示,作为人大代表需要牢记代表职责,切实为百姓谋福利,将基层群众的呼声带到人民大会堂。这表明人大代表( )
A. 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 依法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
C. 是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听取人民意见和要求
D.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决定重大事务
13. 近段时间.某市对许多村、社区都开展了摘牌减负行动。大气污染防治、交通劝导等不同职能部门层层摊派到村级组织的工作被退回,由相应职能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规范化开展,不合理加挂在村级组织的牌子也一并摘除。摘牌行动能够( )
①减轻基层政府负担,提高基层治理质效
②更好厘清基层组织工作职能和责任边界
③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④扩大村民自治权利,拓宽村民自治途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①
14. 过去五年,全国政协在积极履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举办座谈会、协商会及监督活动,国家政策和法律草案提供决策参考。同时,加强统战工作,推动多党合作,并通过专门委员会就各领域问题提出建议。此外,还开展了对外交往,增进国际友谊,以及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委员履职能力。材料表明( )
①全国政协具有最高立法权和监督权
②全国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全国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全国政协通过政党协商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一方青绿.诉说蝶变之旅。从1989年颁布《筼筜湖管理办法》到2020年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筼筜湖区保护办法》,厦门市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推进治湖伟大工程。筼筜湖从令人望而生畏的“臭水湖”变成了高颜值“城市会客厅”。这说明了厦门市政府( )
①凝聚社会力量,提高立法质量
②坚持权责法定,依法履行职能
③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④坚持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效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6. 2024年春节档电影《第二十条》深刻反映社会热点与法治建设,引发公众对公平正义的深思。影片中检察官韩明等人坚守职责,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成功实现王永强案的公正裁决,凸显了司法公正的实践力量。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司法机关应当( )
①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
②公正司法,让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
③改进司法工作作风,严格执法,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④以法律为根据,以事实为准绳,使裁决符合法律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请你谈谈如何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中部崛起。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条例》明确指出,巡视工作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履行党的领导职能责任的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巡视工作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方针,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实行党组织分级负责、巡视机构组织实施、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协助、有关职能部门支持、被巡视党组织配合、人民群众参与的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巡视利剑磨得更光更亮,勇于亮剑,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请运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巡视工作要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
参考答案
1. B。
2. A。
3. B。
4. D。
5. C。
6. B。
7. D。
8. A。
9. B。
10. D。
11. A。
12. C。
13. C。
14. C。
15. D。
16. A。
17. ①贯彻创新发展理念,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中部地区新质生产力。
②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根基应在实体经济,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③中部地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强与各地区的融合联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
④中部地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构建新发展格局。
18. ①巡视工作要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使其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②巡视工作要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有利于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
③巡视工作要始终做到“利剑高悬、震慑常在”,有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持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