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信息技术一轮复习练习特训一(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信息技术一轮复习练习特训一(含解析)

资源简介

特训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高德地图APP在导航服务中调用北斗卫星系统,其日定位请求次数超过3000亿次,使道路交通情况预测的准确度得到提高。下列有关高德地图AP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德地图APP数据传输时不需要传输介质
B.根据交通路况实时更新导航路线采用批处理计算
C.用户在使用导航数据的同时自身也在产生数据
D.因导航中数据体量大,预测未来交通情况采取抽样数据分析
2.下列有关人工智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专家系统”是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
B.深度学习基于海量数据训练,是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方法
C.智能冰箱对用户膳食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推荐食谱,说明人工智能可以改善人类生活
D.“扫地机器人”从“交互-反馈”角度来刻画智能行为,是行为主义的人工智能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3至5题。
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部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改版升级,为广大中小学校、师生、家长提供电子教材、微课视频、数字化素材等数字资源服务。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平台,免费使用相关资源,也可以注册登录后个性化使用资源。
3.下列关于该信息系统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系统可以用浏览器访问,所以其开发模式是C/S架构
B.未注册的浏览者不属于该信息系统的用户
C.该信息系统硬件只有Web服务器
D.该信息系统可以使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
4.下列关于该系统信息安全与保护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了不同权限,属于访问控制
B.该系统可以采用“用户名+口令”的身份认证技术
C.该系统只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测试,日后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
D.该系统平台资源可以免费使用,但不可下载后转发谋利
5.下列关于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均为结构化数据
B.用户学习某课程时长、进度等记录数据可以存储在服务器端
C.该平台上有数字、数值、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表现形式
D.未注册用户在平台上的浏览数据,不会保存到服务器端
6.某智能手环有心率血氧睡眠检测、提供健康趋势分析、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信)和扫码支付等功能。下列关于该智能手环说法,正确的是(  )
A.传感器是整个设备的控制中心
B.健康趋势分析功能无需应用软件支持
C.通过NFC方式无法实现移动支付
D.传感器的植入使得智能手环更加具有“智能性”
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若列表a的值为[162,184,171,166,177,179],key的值为170,执行这部分流程后,f、k的值分别为(  )
A.False 0 B.True 1
C.True 2 D.True 3
8.一棵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是ABCDEFG,后序遍历序列是CBFEGDA,则根节点的左子树节点的个数可能是(  )
A.2 B.3
C.4 D.5
9.用一个包含10个元素的数组存储循环队列,当队首元素指针head和队尾指针tail满足条件(tail+1)%10==head时,表示队满。当head等于3,tail等于8时,先入队4个元素,再出队2个元素,则head和tail的值以及队列长度分别是(  )
A.2,5,7 B.2,5,3
C.5,2,3 D.5,2,7
10.有如下Python程序:
def f(n):
if n==1:
return ″*″
else:
return n*f(n-1)
print(len(f(4)))
执行该程序,输出结果为(  )
A.4 B.6
C.10 D.24
11.某二分查找Python程序代码如下:
#b列表存入n个非递减整数
key=int(input(″查找的数:″))
i,j=0,n-1
while i<=j:
m=(i+j)//2
if key >=b[m]:
i=m+1
else:
j=m-1
print(b[m],end=',')
某次运行,当输入key为“20”时,输出为“20,30,2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输出结果,可以得出该二分查找的判定树为三层或四层
B.根据输出结果,待找数据中“20”的个数最多为6个
C.根据输出结果,可以判定该批待找数据最少个数为6个
D.输出结果中的前后两个“20”,分别代表待找数据中最左端和最右端的两个“20”
12.某Python程序代码如下:
import random
stk=[0]*6;top=-1
flag=False;i=0
while i<6:
x=random.randint(1,100)
if flag or x >50:
top+=1;stk[top]=x
flag=not flag
elif top!=-1:
top-=1
i+=1
print(stk)
执行该程序段后输出结果不可能是(  )
A.[82,50,71,90,97,76] B.[68,4,92,0,0,0]
C.[86,88,72,11,16,69] D.[71,10,90,10,0,0]
二、非选择题
13.学校搭建了井盖安全实时监测系统,为井盖安装了智能终端、水平传感器和IoT物联网模块。各个井盖的智能终端每隔10秒钟就会推送自身倾斜角度给服务器,管理人员可以在学校或家里通过浏览器查看监测信息。该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是________(单选,填字母:A.B/S架构B.C/S架构)。
(2)Web服务器端程序采用Flask Web框架开发,部分代码如下。
#导入模块,设置IP地址和端口号,代码略
app=Flask(_ _name_ _)
@app.route('/')
def hello():
#从数据库中查询所有记录到data中,代码略
return render_template('view.html',data=data)
@app.route(″/input″,methods=['GET'])
def insert():
sid=request.args.get('id') #获取传感器编号
svalue=float(request.args.get('angle')) #获取传感器倾斜角度
#将传感器编号、倾斜角度和当前时间存入数据库,代码略
return redirect(″/″) #跳转到主页
if _ _name_ _=='_ _main_ _':
app.run(host=ip,port=port)
该系统网站主页被访问时,执行的视图函数名是________;若传感器的编号为2,倾斜角度值为16.5,则提交数据到Web服务器的URL为:http://192.168.1.106:8080/____________(单选,填字母)。
A.id=2&angle=16.5       B.input?sid=2&svalue=16.5
C.sid=2&svalue=16.5 D.input?id=2&angle=16.5
(3)学校警务室安装了智能终端和警铃,当有井盖出现连续多次倾斜角度大于阈值,警务室的智能终端就会接收到打开警铃报警的指令。则该指令最可能是由________(选填:服务器/客户端/传感器)发出。警铃属于图中的________。
(4)在系统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不能查看其中一个井盖的最新监测信息了。结合图,简要说明系统中可能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考虑黑客或病毒的原因)。(注:回答2项,1项正确得1分)
14.李老师收集了2022级学生“七选三”选课意愿数据,每个班的数据分别保存以'xk'+班级为命名的xlsx文件中,如图a所示,每个文件记录了该班每位学生的选考科目选课情况,如图b所示。
为统计分析全年级“七选三”选课意愿数据,编写Python程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读取各班xlsx文件,并合并到一个DataFrame对象。程序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data(i):
i=i+1
if ①________:
t='0'+str(i)
else:
t=str(i)
df_t=pd.read_excel('xk'+t+'.xlsx')
return df_t
n=12
df=pd.DataFrame()
for i in range(n):
df=df.append(②________,ignore_index=True) #在df末尾追加一个DataFrame
(2)统计“技术”选课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并作出各个科目选课人数的柱形图。
km={'物理':0,'化学':0,'生物':0,'政治':0,'历史':0,'地理':0,'技术':0}
for i in range(len(df)):
xk=df['选课'][i].split(',') #将'选课'字符串以逗号分割出来
for j in xk:
①________
print('选考技术占比:'+str(round(②________*100,2))+'%')
df_km=pd.DataFrame({'科目':km.keys(),'人数':km.values()}) #转换为DataFrame
plt.title('选考各科目人数对比图')
plt.bar(③________,df_km['人数'],label='各科目人数')
plt.legend()
plt.show()
(3)分析图c可知,选课人数最多的三门科目是________。
15.某校针对高三高考成绩进行分析时,其中有两个主要指标:班级各科平均成绩和班级总分平均成绩。高考成绩保存在“kscj.csv”文件中,格式如图a所示,每行有四个项目,分别是“学号”、“姓名”、“学科”和“得分”,其中“学号”的前两位表示班级编号,后两位表示该学生班内编号,两种编号均从“01”递增编号。
设计如下Python程序,执行后输出上述两个主要指标,如图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读下列程序代码后,可知程序中各班级队列采用的数据结构为________(选填,数组/链表)。
(2)函数dataToClassQue功能:根据班级编号,将数据分配到各个班级队列。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dataToClassQue(data):
num=len(data)
for i in range(num):
classId=data[i][0]
if queInfo[classId-1][0]==-1:
     queInfo[classId-1][0]=i
else:
     _____________ _
queInfo[classId-1][1]=i
return
(3)函数dataProcessing功能:统计各班各科平均分和班总分平均分。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dataProcessing(data):
for classId in range(1,classNumber+1):
①________
score=[[0,0]for i in range(10)] 
#班级各科平均分和相应人数初始化
p=queInfo[classId-1][0]
while p!=-1:
     subjectId=data[p][3]
     total+=data[p][4]
     ②________
     score[subjectId][1]+=1
     p=data[p][-1]
for subjectId in range(10):
     if score[subjectId][1]!=0:
      t=③________
      #函数round(t,x)用于对变量t四舍五入保留x位小数
      averageScore[classId-1][subjectId]=round(t,1)
averageScore[classId-1][10]=round(total/score[0][1],1)
return
def readFile(data):
return
#读入原始学生数据,预处理后,存储到data中,代码略
#data数据格式:[[6,10,'白凯修',0,117,-1],[6,10,'白凯修',1,109,-1],……]
#每条记录的信息包括:班级编号,班内编号,姓名,学科编号,得分和预留值-1 return maxCassId #返回最大班级编号
def fmtPrint():
#格式化输出,如图b所示,代码略。
return
#主程序:
course={'语文:0,'数学':1,'英语:2,'物理:3,化学:4,'生物:5,'政治':6,'历史:7,'地理:8,技术:9}
data=[] #存储读入的数据
classNumber=readFile(data)
queInfo=[[-1,-1]for i in range(classNumber)] #初始化队列,用于存储各班级信息
#初始化各班各科以及总分平均分
average Score=[[0 for k in range(11)] for i in range(classNumber)]
dataToClassQue(data)
dataProcessing(data)
fmtPrint()
特训一
1.C [本题考查数据和大数据的基本概念。A选项数据必须要依附载体。B选项交通路况属于流数据,需要进行实时处理。C选项数据具有共享性。D选项大数据是对全体数据进行处理,而不是抽样数据。]
2.A [本题考查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A选项专家系统是符号主义的代表。]
3.D [A选项浏览器访问是B/S模式。]
4.C [C选项安全隐患来自很多方面。]
5.A [A选项电脑中可以存储非结构化数据,如视频。]
6.D [A选项传感器只负责采集数据。B选项功能的实现必须有软件支持。]
7.C [本题考查算法的表示。该流程图遍历列表a中的元素,寻找大于key(170)的最小值的索引号,即171的索引号2,flag用于标记列表a中是否存在大于key的数据。]
8.A [本题考查二叉树。从后序遍历可知,二叉树的根节点为A。若左子树为BC,右子树为DEFG,有可能。若左子树为BCD,但后序遍历D为右子树的根,不可能。若左子树为BCDE,右子树为FG,与后序遍历不符。若左子树为BCDEF,右子树为G,与后序遍历不符。]
9.D [本题考查队列的基本操作。当head等于3,tail等于8时,队列中有5个元素。入队4个元素,移动tail指针,执行4次tail=(tail+1)%10,值为2。出队2个元素,移动head指针,值为5。入队4个元素,出队2个元素,净增加2个,因此队列中有7个元素。]
10.D [本题考查递归函数的应用。递推过程回归过程,f(4)=4*f(3),f(3)=3*f(2),f(2)=2*f(1),f(1)=″*″。]
11.D [本题考查对分查找的算法思想。程序的功能是找到key值的右边界。根据输出结果,可以判断至少需要对分3次。根据m=(i+j)//2,判断是左偏,已知根节点的位置是20,则左右子树的情况有[[2,3],[3,4],[4,4]]。二分查找树的可能情况如下:]
12.C [本题考查栈的性质。当flag为真或产生x的值大于50时,将产生的数据入栈,因此A选项50可能是当flag为真时产生的。C选项当产生数16时flag的值为假,因此不可能。B和D选项出现0,表示在产生数的过程出现出栈的情况。]
13.(1)A (2)hello或hello() D (3)服务器 执行器 (4)该井盖的智能终端、传感器、IoT模块损坏或故障(注:回答2项,1项正确得1分)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1)Web服务器使用了Flask Web框架开发,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是B/S架构。(2)①略。②题目中“@app.route(″/input″,methods=['GET'])”可知使用的是GET请求。该路由下insert()视图函数的“request.args.get('id') #获取传感器编号”和“request.args.get('angle') #获取传感器倾斜角度”可知URL内的参数名称为id和angle。(3)该系统通过传感器获取井盖倾斜角度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由服务器进行分析,若有异常情况,(服务器)就会发送相应的指令给执行器(警铃)进行执行。由图中可知此处两空分别为“服务器”和“执行器”。(4)略。
14.(1)①i<10或者i<=9 ②data(i) (2)①km[j]+=1 ②km['技术']/len(df)
③df_km['科目'] (3)物理、化学、地理(不分顺序)
解析 本题考查Pandas与Matplotlab模块相关知识。(1)①空在班号前补0,当i值介于1~9之间时需要补0。②函数data功能代入班号,生成班级文件名,用pd_read_excel将对应文件转换为dataframe对象返回。(2)①遍历学生所选学科,统计各科选课人数,以科目为键将结果存入字典km。②空统计技术选考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而总人数可以通过len(df)得到。③观察图表x轴数据为科目。(3)略。
15.(1)链表 (2)data[queInfo[classId-1][1]][-1]=i
(3)①total=0 ②score[subjectId][0]+=data[p][4]
③score[subjectId][0]/score[subjectId][1]
解析 (1)略。(2)构建链表,queInfo存储每个班的队首和队尾指针,queInfo[classId-1][0]==-1表示classId班链表为空,将当前节点索引设置为头指针,若不为空,将原队尾queInfo[classId-1][1]指向该节点,最后更新队尾指针。(3)①对变量total赋初值为0。②统计各个班的得分。③计算平均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