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信息技术一轮复习练习特训四(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信息技术一轮复习练习特训四(含解析)

资源简介

特训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
B.信息是数据经过分析、解释后所产生的意义
C.只要获取足够的信息,就能掌握丰富的知识
D.人们自身的行为也在产生数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2至4题:
某校园智能门禁系统的部分功能是:有效管控校园人员出入,学生进出实时抓拍并发送给相应的家长,支持刷卡、人脸、指纹、动态二维码等多种识别方式。在人员出入时自动进行测温。系统能实现各类考勤统计,所有进出记录均可随时检索查询。可接入校门口LED大屏,实时显示出入人员班级、年级、出入时间等信息。
2.下列关于该系统功能和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系统能够自动进行测温,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
B.若网络出现故障,该系统各项功能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C.LED大屏显示考勤信息,体现了系统的数据输出功能
D.通过数据库存储各类考勤数据,进而实现系统的各项数据统计
3.该系统的下列应用中,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
A.人员出入时自动进行测温
B.进出记录均可随时检索查询
C.通过刷卡打开智能门禁系统
D.学生进出实时抓拍并发送给对应的家长
4.下列关于信息系统安全和信息社会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系统在校园内使用,不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B.动态二维码的使用是为了进一步确保进出人员身份的真实性
C.通过数据加密的方式存储数据,系统数据将不可被窃取
D.学校购买了该智能系统后,可以拷贝给其他任何学校使用
5.下列关于网络系统及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换机可以将局域网的私有地址转换为公有地址
B.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架构的网络应用软件,其服务器的负荷相对较重
C.传输控制协议(TCP)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外一个地方
D.树形网络结构中的终端设备出现故障时较容易进行隔离
6.下列关于图像数字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手机拍照并存储可以实现图像的数字化
B.图像的量化过程就是把图像分解成一个个像素
C.黑白两色图像的颜色位深度是2位
D.把一幅24位色的图像另存为256色,文件容量将变大
7.某算法的部分流程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a←b,b←c,c←a+b”中三个语句交换位置不影响最终输出结果
B.该流程图中只包含了顺序、分支两种基本控制结构
C.若输入n的值为8,则输出的结果为13
D.若输入n的值为3,则条件“k8.若用1表示进栈操作,用0表示出栈操作,若元素的进栈顺序是“q,w,e,r,t”,为了得到出栈序列“ewrtq”,则应进行的操作序列为(  )
A.1101010100 B.1110011000
C.1110010100 D.1110001100
9.已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是CABDEGF,中序遍历为ABCGEDF,则其后序遍历为(  )
A.ABGEFDC B.BAFGEDC
C.ABFGECD D.BAGEFDC
10.定义如下函数:
def f(x,y):
if x<=2 or y>20:
return x+y
return f(x-1,y+1)
执行语句k=f(5,1)后,k的值为(  )
A.6 B.7 C.8 D.9
11.有如下程序段:
s=['']*len(a)
head=2;q=head;top=-1
while q!=-1:
top+=1;s[top]=a[q][0]
q=a[q][1];
print(s[top-2])
若a=[['a',3],['b',0],['c',1],['d',-1]],则输出的结果为(  )
A.a B.b
C.c D.D
12.输入一个字符串s1s2…sn,按如下过程操作:取出第一个字符s1,将第二个字符s2放到字符串的末尾sn后面,得到字符串s3…sns2;接着将s3取出,s4放到字符串的末尾s2后面……直到最后一个字符sn被取出。这些字符按取出的顺序形成一个新的字符串,输出该新字符串,实现相应功能的Python程序段如下:
s=input(″请输入字符串:″)
que=[″″]*100
#该空队列可以满足需要
head=0
tail=0
for i in range(): #原字符串全部字符依次入队
que[tail]=s[i]
tail+=1
print(″加密后的串为:″)
while headprint(que[head],end=″″)
if head  
tail+=1
head+=1
上述程序段3个方框处的代码分别为(  )
A.①len(s)+1②head+=l③que[tail]=que[head]
B.①len(s)+l②tail+=1③que[head]=que[tail]
C.①len(s)②head+=1③que[tail]=que[head]
D.①len(s)②tail+=1③que[head]=que[tail]
二、非选择题
13.近年来,雨季及气候异常引起的城市内涝给市政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强降雨引发的河水倒灌、道路水淹、交通堵塞、桥梁建筑损毁等,给相关单位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生命危险。为降低内涝造成的损失,小明开发了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实现通过监测获取河道水位以及地道桥、低洼路段等积水水位数据,并根据设定的阈值自动触发调节系统和报警装置,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Web服务器端程序采用FlaskWeb框架开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处表示的硬件设备名称分别是________(单选,填字母)。
A.传感器、执行器、Web服务器 B.传感器、执行器、路由器
C.执行器、传感器、路由器 D.执行器、传感器、Web服务器
(2)在设计“城市内涝预警系统”的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单选,填字母)。
A.需求分析 B.可行性分析
C.概要设计 D.详细设计
(3)工作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浏览器登录Web服务器查看各监测点的数据,则该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的实现架构是________(选填,填字母:A.C/S架构/B.B/S架构)。
(4)该系统会根据监测点的积水高度自动发布内涝预警。若某监测点的积水高度超过50厘米时,系统发布一级内涝预警;当积水高度超过30厘米,但不超过50厘米时,系统发布二级内涝预警;当积水高度超过20厘米,但不超过30厘米时,系统发布三级内涝预警;积水高度在20厘米及以下为正常水位。若传感器测得某监测点的当前积水高度为h,系统自动计算其预警等级wlevel(一、二、三级对应值为1、2、3,0为正常)。则下列Python程序段中符合要求的有________(多选,填字母)。(注: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有选错的得0分)
A.wlevle=0
if h>50:
wlevle=1
elif h>20:
wlevle=2
else:
wlevle=3
B.wlevle=0
if h>50:
wlevle=1
elif h>30:
wlevle=2
elif h>20:
wlevle=3
C.wlevle=0
if h>20 and h<=30:
wlevle=3
elif h>30 and h<=50:
wlevle=2
else:
wlevle=1
D.wlevle=1
if h<=20:
wlevle=0
elif h<=30:
wlevle=3
elif h<=50:
wlevle=2
14.小天收集了浙江省某年各地市年龄段数据,保存在“T14.xlsx”文件中,如图a所示。为统计分析各地市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比,编写Python程序,输出结果如图b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统计分析各地市不同年龄段人口占本地市人口比例,编写Python代码如下,划线处①应填入的代码为________(单选,填字母),划线处②应填入的代码为________。
A.df.groupby(″地市″,as_index=False).count()
B.df.groupby(″地市″,as_index=False).sum()
C.df.groupby(″地市″,as_index=True).mean()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f=pd.read_excel(″T14.xlsx″)
df1=①________ #计算各地市不同年龄段的人数
print (″地市 17岁以下 18-34岁 35-59岁 60岁及以上″)
#“df1.values.tolist()”实现将df1转换为二维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包含5个数据项,分别对应地市名称和该地市4个年龄段人数总计,如['丽水市',501421,...]
df2=df1.values.tolist()
x,y=[],[]
for area in df2:
for c in range(len(area)):
if c==0:
     x.append(area[0])
     print(area[0],end=″″)
else:
     sm=sum(area[1:]) #sum函数实现对序列求和
     t=②________
     print('%.2f' %(t),end=″%″) #按设置格式输出
     if c==4:
       y.append(t)
print()
plt.title(″浙江省各地市60岁以上人数占本地市总人口比例″,fontsize=24)
plt.bar(x,y) #绘制60岁及以上人数占本地市总人口比例柱形图
#设置绘图参数,显示如图c所示,代码略。
(2)由图c可知,60岁及以上人数占本地市人口比例超过25%的地市有________个。
(3)小天编写Mygroupby函数模拟实现上述分类汇总功能,计算各地市不同年龄段的人数,结果以列表形式返回。函数代码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f1为二维列表,列表中每个元素包含6个数据项,内容如图a所示;函数返回值dfs格式同题(1)二维列表df2。
def mygroupby(df1):
dfs=[] #创建一个空列表dfs
for row in df1:
①________
if n>0:
     for j in range(n):
       if row[0]==dfs[j][0]:
         break
if n==0 or row[0] !=dfs[j][0]:
     dfs.append([row[0],0,0,0,0])
     j=n
for k in range(2,len(row)):
     ②________
return dfs
15.某工厂将送达的各批次物品按品种打包。小李将各批次物品信息按送达时间(图a-1)顺序合并,得到如图a-2所示数据data。同一个包裹只能装入同一品种任意批次的物品,当某一个品种物品A送达使得已送达的该品种物品总重量超过m时,则将在该物品之前送达的物品按重量由大到小依次装入包裹,其余重量不足m的品种,按各品种依次装入包裹。编写程序,读取物品合并更新后的信息,按送达时间顺序打包,输出各包裹中的物品序号,运行结果如图b所示。
序号 品种 送达时间 批次 重量(千克)
1 2 8:35 1 6
2 1 8:50 1 8
3 0 9:10 1 2
4 0 9:15 1 4
序号 品种 送达时间 批次 重量(千克)
1 0 8:30 2 3
序号 品种 送达时间 批次 重量(千克)
1 0 8:40 3 4
图a-1
序号 品种 送达时间 批次 重量(千克)
1 0 8:30 2 3
2 2 8:35 1 6
3 0 8:40 3 4
4 1 8:50 1 8
5 0 9:10 1 2
6 0 9:15 1 4
图a-2
m=10 data=[[1,0,'8:30',2,3],[2,2,'8:35',1,6],[3,0,'8:40',3,4],[4,1,'8:50',1,8],[5,0,'9:10',1,2],[6,0,'9:15',1,4]] 第1个包裹中品种为0,各物品的序号依次是:3,1.5, 第2个包裹中品种为0,各物品的序号依次是:6, 第3个包裹中品种为1,各物品的序号依次是:4,
图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送达物品信息合并后如图a-2所示,若包裹装入物品重量不能超过8千克,则首先打包完成的包裹中装入品种为0,各物品的序号依次是________。
(2)定义data_sort(lst)函数。先将数据(如图a-1中所示)合并得到lst列表(如图a-2中所示),函数data_sort(lst)的功能是对lst列表按送达时间升序排列,并对序号进行更新。
def data_sort(lst):
for i in range(n-1):
for j in range(n-1,i,-1):
    if lst [j][2]< lst [j-1][2]:
      lst [j],lst [j-1]=lst [j-1],lst [j]
lst[i][0]=i+1
return lst
执行上述代码后,________(填写:能/不能)正确得到如图a-2中的数据。
(3)实现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程序如下,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pack(k): #对品种k已送达待打包的物品按重量由大到小输出
#部分代码略
p=b[k][1]
num+=1
print(″第″+str(num)+″个包裹中品种为″+str(k)+″,各物品的序号依次是:″,end=″″)
while p!=-1:
print(data[p][0],end=″,″)
p=x[p]
print()
'''
合并后排序得到n件物品的数据存储在数组data中并输出,包裹最大承受最大重量为m千克。物品品种的数量是sn,代码略
'''
b=[[0,-1] for i in range(sn)]
x=[-1 for i in range(n)]
num=0
for i in range(n):
k=data[i][1]
if b[k][0]+data[i][4]>m:
pack(k)
b[k]=[0,-1]
p=①________
if p==-1:
b[k][1]=i
else:
if data[i][4]>data[p][4]:
    b[k][1]=i
    ②________
else:
     q=-1
     while ③________:
       q=p
       p=x[p]
    x[q]=i
     x[i]=p
b[k][0]+=data[i][4]
#重量不足m的品种,按各品种依次装入包裹
for i in range(sn):
if b[i][1]!=-1:
pack(i)
特训四
1.C [对信息的经验总结就可以形成知识,并不一定要大量的信息。]
2.B [B选项网络故障信息不能及时传递。]
3.D [D选项实现人脸识别。]
4.B [B选项动态二维码体现信息时效性。]
5.D [A选项路由器实现私有地址的公有地址的转换。B选项相对来说B/S模式负荷更重。C选项IP协议负责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外一个地方。]
6.A [B选项量化是划分等级。C选项位深度为1。D选项256色为8位色。]
7.C [本题考查算法表示流程图。A选项交换位置会影响输出结果。B选项包含了顺序、循环和分支三种控制结构。D选项k=3,n=3,只执行1次。]
8.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栈的操作。根据出栈序列“ewrtq”可知,第1个出栈的元素是“e”,因此首先将元素“q,w,e”进行入栈操作,接着进行2次出栈操作,然后将元素“r”进行入栈操作,接着进行1次出栈操作,最后将元素“t”入栈,再将栈中元素“t、q”分别出栈,因此答案为C。]
9.D [本题考查树的遍历。C为整棵树根节点,AB为左子树(B为A的右子树),右子树GEDF中,D为根节点,F为右子树。在左子树GE中,E为根节点,G为其左子树。画出树并写后后序遍历。]
10.A [f(5,1)=f(4,2)=f(3,3)=f(2,4)=2+4=6。]
11.B [将链表元素依次入栈,head为2,因此链表为cbad,top=3,则s[top-2]值为b。]
12.C [①原字符串全部字符依次入队,入队次数与字符串长度相等。②head指名向后移动,队首元素先出队。③把队首元素值赋值给队尾。]
13.(1)D (2)C (3)B (4)BD
解析 (1)①处信息输出,是执行器,②处信息输入,是传感器,数据库存储在 Web 服务器中。(2)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这一过程属于概要设计。(3)通过浏览器查看信息系统,属于 B/S 网络架构。(4)略。
14.(1) ①B ②area[c]/sm*100 (2)5 (3)①n=len(dfs) ②dfs[j][k-1]=dfs[j][k-1]+row[k]
解析 本题考查Pandas数据处理和二维数组的应用。(1)本空计算各地市不同年龄段的人数,应采取分组求和的方式,即df.groupby(″地市″,as_index=False).sum(),df2是一个二维数组,area是df2的一个元素,通过c能访问area中的一个数据项。area包含5个数据项,分别为对应地市名称和该地市4个年龄段人数总计。sm是该地市总人口数量,t需要计算一个年龄段人口占比,area[c]访问该年龄段人数总计。可知t可以通过area[c]/sm*100计算得到。(2)观察题图c可以看出,60岁及以上人数占本地市人口比例超过25%的地市有嘉兴、宁波、湖州、绍兴、舟山,共5个。(3)df1是一个二维数组,row是df1的一个元素,包含6个数据项,分别为对应地市名称、辖区名称和该辖区4个年龄段人数。由后续两段if语句可知,本空是对n的计算,而n是dfs中已有元素个数,可通过求长度得到。
15.(1)3,1或3 1 (2)不能 (3)①b[k][1] ②x[i]=p ③p!=-1 and data[i][4]<=data[p][4]或p>-l and data[i][4]<=data[p][4]或p>=0 and data[i][4]<=data[p][4]
解析 本题考查冒泡排序和链表节点的插入、遍历算法实现。(1)品种0按时间先后依次3+4+2=9,将序号5来之前按重量降序打包,因此序号为3,1。(2)n个数据经过n-1冒泡排序,数据已经有序,但最一个数据的序号没有得到更新,因此得不到如题图所示信息。(3)①变量k表示品种,创建包含[-1,-1]共sn个元素的数组b,从表达式b[k][0]+data[i][4]>m来看,每个元素的第1项为包裹重量之和,结合条件p==-1,b[k][1]应该为存储该品种链表的头指针。②创建包含-1共n个元素的数组x,用于存储data每个元素的指针区域值,条件data[i][4]>data[p][4]成立,表示当前节点的重量大于头节点,插在头节点的前面,因此该节点指向原头指针p。③品种k的链表已按重量降序排列,遍历该链表,找到当前货品data[i][4]在链表中位置,若data[i][4]小于等于(若相等,则按时间先后排列)data[p][4],继续向后遍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