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

资源简介

《济南的冬天》预习导学案
一、预习目标
1. 了解作者老舍及其作品。
2.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
3. 初步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二、预习任务
(一)作者及作品
1. 老舍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等。
2. 查找资料,了解老舍写作《济南的冬天》的背景。
(二)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 ) 发髻( ) 镶( ) 水藻( ) 贮蓄( )
澄清( ) 着落( ) 薄雪( ) 狭窄( ) 宽敞( )
2. 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若: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墨画: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朗读课文
1. 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四)内容感知
1. 文中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2.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3. 把你认为描写精彩的语句画出来,并简要分析其好在哪里。
(五)结构梳理
1.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 试着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三、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济南(jì) 发髻(jì) 镶边(xiāng)
B. 着落(zháo) 薄雪(bó) 贮蓄(zhù)
C. 澄清(chéng) 宽敞(chǎng) 水藻(zǎo)
D. 看护(kàn) 狭窄(zhǎi) 肌肤(fū)
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奇迹 伦敦 响晴 唤醒
B. 害羞 安适 绿萍 刮风
C. 慈善 垂柳 斜射 稍微
D. 肌肤 地毯 簿雪 水墨画
(二)阅读理解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 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 )
A. 小雪后的矮松 B. 小雪后的山景 C. 山上的花衣 D. 夕阳下的薄雪
2. 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美丽姿态。
B.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的可爱形象。
C.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尖上的雪的形状。
D.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尖上的雪的位置。
3. 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文字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有层次地写出了雪后的山景。
B. 文中“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坡上雪色与草色相间的景象。
C. 文中“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夕阳斜照下雪色的变化。
D. 作者在描写济南冬天的景色时,处处流露出对济南冬天的厌恶之情。
四、拓展延伸
1. 收集有关冬天的诗词名句,至少三句。
2. 观察你所在地区冬天的景物,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文字,描述其特点。

答案
一、预习目标
1. 舒庆春,舍予,《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2. 本文是老舍 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他在济南生活多年,对济南冬天感受独特,通过文字展现济南冬天的美景和宜人气候,表达对济南的喜爱。
二、预习任务
(一)作者及作品
(二)字词积累
1. 济南(jǐ) 发髻(jì) 镶(xiāng) 水藻(zǎo) 贮蓄(zhù) 澄清(chéng) 着落(zhuó) 薄雪(báo) 狭窄(zhǎi) 宽敞(chǎng)
2.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温晴:温暖晴朗。
设若:假如。
安适:安静而舒适。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水墨画:纯用水墨不着彩色的国画。
(三)朗读课文
1. 温晴
2. 文中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雪、村庄等景物。
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色彩斑斓、秀美;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温暖、清澈、绿且充满生机。
雪:小雪后的山景如诗如画。
村庄:安静祥和。
3. 作者是按照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的。
空间顺序:如写山景,从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依次描写。
逻辑顺序: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别描绘不同的景物。
4. 示例:“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卧”字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安闲姿态,将其比作水墨画,增添了诗意和美感。
(四)结构梳理
1.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
第二部分(第 2 5 自然段):分别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第三部分(第 6 自然段):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总结全文,点明主旨。
2. 文章结构清晰,总分总式,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三、预习检测
(一)基础知识
1. C
2. D
(二)阅读理解
1. B
2. A
3. D
四、拓展延伸
1.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2. 示例:冬天的家乡,别有一番景致。树木凋零,只剩干枯的枝干。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但每当雪花飘落,大地银装素裹,犹如童话世界。远处的山峦也被雪覆盖,与蓝天相映成趣,宁静而壮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