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发生地震时,如果住在10楼的你正在家中,那么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坐电梯快速离开 B.找三角地躲藏 C.去阳台2.都说人要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在大自然里“水滴石穿”主要是( )的作用形成的。A.搬运 B.风 C.流水3.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是因为( )。A.地球内部的力量,如火山地震等B.地球外部的力量,如风、流水、温度等C.AB两项共同影响4.下列表述中属于盆地地形特点的是( )。A.坡度陡,沟谷幽深B.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C.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5.关于火山喷发场景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B.岩浆稀薄,流速很快C.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6.在地壳运动中受到高温高压等作用,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叫(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7.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因为( )引起的。A.地球外部运动 B.地球内部运动 C.月球运动8.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这个地表现象可以推断地球内部( )。A.有热水 B.温度高 C.压力大9.我们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用番茄酱模拟的是( )。A.岩层 B.岩浆 C.地热10.关于火山喷发,描述正确的是( )。A.火山喷发的破坏力太大,百害而无一利。B.火山喷发也可以给人类提供有益的资源。C.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后形成了沉积岩。11.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的圈层,其中最厚的一层是( )。A.地壳 B.地幔 C.地核1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这充分说明了( )。A.时间在飞速地运转 B.鱼龙生活在山地 C.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二、填空题13.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不同圈层,从内至外分别为 、 、 。14.地球表面包括 和 。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高原、平原、山地、 、丘陵等。15.火山是由地下熔融的 沿着 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16.【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按岩石的形成方式分类:玄武岩和花岗岩属于 ;石灰岩和页岩属于 ;大理岩属于 。17.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 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 ,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能量。三、判断题18.山地和丘陵地势高,脉状分布。( )19.珠穆朗玛峰的形成是风的作用。( )20.长期的温度变化能使岩石碎裂。( )21.岩石受热不均会导致岩石破碎。( )22.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 )23.来自地球内部力量是地球表面变化的唯一原因。( )四、连线题24.下列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哪些自然力量有关,用线把他们连起来。①沙洲的形成 A.风沙作用②钟乳石的形成 B.水结冰膨胀挤压作用③蘑菇岩的形成 C.水的溶蚀作用④冬天的岩石破碎 D.水流冲刷作用五、简答题25.假如正在教室上课时,突然发生了地震。作为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什么?26.火山喷发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喷发后又是什么样的?27.什么是风化?造成岩石风化的原因有哪些?28.说说自己家乡地形特点?六、实验题29.做一做,想一想,并回答问题。(1)把多层海绵平放在桌上,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的中间会形成 。(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过程中岩层受挤压的情形。图二木片模拟的是 。(3)图三中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泡沫板会 。(4)从模拟实验可以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岩石层因为过度挤压会形成 ,承受不了 便会发生 、 、 导致地震。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B【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时间很短,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B是正确的选项;AC做法错误,不利于保护自己。2.C【详解】流水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形式,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不管是奔腾的河水,还是涓涓的溪流,都有搬运能力,都会夹带着泥沙甚至砾石向前移动。在大自然里“水滴石穿”主要是流水的作用形成的。故C选项正确。3.C【详解】地球表面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外部力量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风、流水、冰、温度变化等温度、风、水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4.C【详解】球上的主要的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丘陵、河流、瀑布、沼泽和沙漠等,他们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是内力与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5.B【详解】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火山喷发时,大量温度很高的红色岩浆从火山口喷溅或溢出,岩浆浓厚,流速很慢,大量的火山灰、火山气体从火山口冒出来,弥漫空中。6.C【详解】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做岩浆岩。由泥、沙、岩石碎屑沉积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沉积岩有明显的分层,沉积岩是经过一系列的外力作用才形成的。如:风吹、流水的搬运等。地表岩石深埋于地下时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其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7.B【详解】地震和火山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引起的,包括岩浆活动和板块运动等,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8.B【详解】地球的内部是由不同的状态,不同物质的圈层所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越深温度会不断升高,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温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9.B【详解】地壳越到深处,压力越大,温度越高。那里的物质热得像烧熔了的玻璃一样,叫做岩浆。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的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我们在做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时,用番茄酱模拟的是岩浆。10.B【详解】A.火山喷发的破坏力太大,百害而无一利,错误;火山灰可以增加土壤肥力;B.火山喷发也可以给人类提供有益的资源,正确;C.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后形成了沉积岩,错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后形成了岩浆岩。11.C【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12.C【详解】科学家根据化石能推断出古代生物生活的年代、环境和气候变化、古代动物的样子。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同时还发现了鱼类、海藻、海螺的化石,这些化石都是海洋环境的生物,由此可以推断出喜马拉雅山一带在很早以前可能是汪洋大海,这充分说明了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13. 地核 地幔 地壳【详解】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是:从外到内厚度逐渐增加,温度逐渐升高,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地球内部圈层从内到外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地核是地球内部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地幔,厚度较大,温度较高;地壳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14. 陆地 海洋 盆地【详解】地球表面可以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其中大约71%的表面都被海洋覆盖,总面积约为3.61亿平方千米。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约占29%,大约为1.49亿平方千米。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如 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等。15. 岩浆 地壳【详解】火山是一种常见的地貌形态,是由地下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在高压条件下,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了火山。16.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详解】地质学家按岩石的生成方式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花岗岩、玄武岩、浮石等属于岩浆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属于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17. 过度挤压 剧烈的震动【详解】当地壳深处的岩层因受到过度挤压而突然破裂或错动时,会引起大地剧烈的震动,释放出长期积累的巨大的能量,从而形成地震,地震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18.×【详解】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19.×【详解】许多科学家认为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由于印度洋板块从亚欧板块下方插入,抬高了亚欧板块喜马拉雅山那一部分,海水退去,形成了高原。目前印度洋板块还在不断深入,所以逐渐形成了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板块的碰撞。20.√【详解】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现象,导致岩石变化。岩石变化的过程是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沙。21.√【详解】由于温度变化、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和影响,给地表或近地表的岩石造成的破坏,称为风化作用,风化的过程相对而言是缓慢的。岩石受热不均会导致岩石破碎,这也是风化作用的表现之一。22.√【详解】地形,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地表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高低起伏、形态多样的陆地地形。23.×【详解】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地球外部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地球的内部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地球的外力作用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地表形态。所以题目说法错误。24.【详解】沙洲是河流中的心滩、江心洲、湖滨、海滨附近形成的沙滩的总称。是水流、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沙洲的形成:水流冲刷作用;钟乳石又称石钟乳,是指碳酸盐岩地区洞穴内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由于形成时间漫长,钟乳石对远古地质考查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钟乳石的形成:水的溶蚀作用;通常蘑菇岩石出现于沙漠地区,它们是由于荒漠中孤立的岩石底部风化程度高于顶部而形成的。蘑菇岩的形成:风沙作用;冬天的岩石破碎,因为水受冻结成冰,体积会膨胀而使岩石开裂。冬天的岩石破碎:水结冰膨胀挤压作用。【点睛】本题考查自然景观的形成,要求学生掌握自然景观的形成与什么有关。25.①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护头、擦墙边有秩序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开阔的地带避震,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危险物。②镇定、不拥挤、不喊叫,有秩序撤离③迅速躲到课桌下面,双手保护头部,听教师指挥,可以到空间小的房间暂避。【详解】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正在上课的学生应双手抱头迅速躲在课桌下、讲台旁边。在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空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暂避,在操场的学生,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26.火山喷发时,发出隆隆的响声,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浆,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炙热的岩浆会推毁森林,毁坏农田,淹没城市和乡村,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还会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火山喷发后也可以形成矿产、温泉,火山灰中的矿物质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详解】无论是陆地上和海洋里都会有火山。火山喷发时,炽热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冲破岩层,从裂缝中涌出或喷出。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喷发后,炙热的岩浆会推毁森林,毁坏农田,淹没城市和乡村,喷发出来的火山灰还会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但是火山喷发后也可以形成矿产、温泉,火山灰中的矿物质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27.水、风、温度、生物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叫做风化。造成岩石风化的主要原因是冷热变化、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详解】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水、风气温、牛物等各种因素都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这种破坏作用叫做风化。岩石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气温变化、植物生长、水流冲击、风吹日晒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28.我们家乡地形特点是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详解】地形特点: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我们家乡地形特点是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29. 褶皱 岩石层 断裂 褶皱 力 断裂 错动 抬升【分析】地壳内部的岩层在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作用下,会不断发生变动。地壳运动是由内营力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构造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详解】(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把多层海绵平放在桌上,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的中间会形成褶皱。(2)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过程中岩层受挤压的情形。图二木片模拟的是岩石层,手的挤压表示岩层受到的作用力。(3)图三中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泡沫板会断裂。(4)从模拟实验可以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岩石层因为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力便会发生断裂、错动、抬升导致地震。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