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寒冷的冬日早晨,我们会在室内的窗户上看到一层冰花,这是( )。A.霜 B.雾 C.露2.入冬,雨落在树木、高楼、山岩等物体上,立即结成了冰,这种雨在气象学上叫( )。A.冰雹 B.雨夹雪 C.冻雨3.天气转冷,教室窗户上出现的小水珠在窗子的( )。A.外侧 B.内侧 C.两侧4.下列属于灾害性天气的是( )。A.雨 B.冻雨 C.雪5.放冰块会使培养皿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以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速度( )。A.更慢 B.更快 C.不变6.关于露和霜形成时的温度条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形成露时的温度比形成霜时的温度低B.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C.形成露时的温度和形成霜时的温度一样7.水在自然界不断循环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季节的变化 B.日夜的变化 C.温度的变化8.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霜降节气为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B.形成霜时的天气比形成露时的天气冷C.霜融化后便是露9.做人造雾实验时,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后,量筒内出现的“白气”是( )。A.水蒸气 B.小水滴 C.空气10.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A.露 B.霜 C.雪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雨、露是液态的水 B.水蒸气、雾是气态的水 C.霜、冰雹是固态的水12.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培养皿中放冰块是为了( )。A.固定培养皿 B.吸收热量 C.降温,加速水蒸气凝结二、填空题13.水有 态、 态和 态三种状态。14.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 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 。15.云和雾都是描述的 现象,都是空气中的遇冷凝结形成众多小水滴或 ,它们漂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16.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 ,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 ;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 ,又跑到空中。17.地球上的水在 、 、 间不断循环着,循环中水的总量 。三、判断题18.浴室天花板上的水珠、水杯上的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产生。( )19.雨和雪都是来自天空中的云。( )20.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 )21.自然界里的水蒸发、降水、流动,这三者是相互没有关系的。( )22.模拟雨的形成实验,在培养皿中放冰块是为了加快水蒸气凝结的速度。( )23.水的液体、气体、固体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四、连线题24.请给水的不同形式与水的相应形态连线。云 雾 水的液态露 霜 水的固态 雨 雪 水的气态水蒸气五、简答题25.冬天的早晨,小明发现紧闭的玻璃窗内侧有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水蒸气形成的还是室外水蒸气形成的?这天早晨,小明家室外的温度高还是室内的温度高?26.根据你所学知识,请简要说说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27.观察露和霜有什么不同?28.时不时的雨总会从天而至,那天上的水有没有降完的时候,为什么?六、实验题29.如图,模拟雨的形成实验。(1)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 。(2)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 (选填“降低”或者“升高”),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 (选填“变大”或者“变小”),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3)这是模拟自然界中 (选填“雨”或“霜”)的形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参考答案:1.A【详解】在一定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水的三态变化。深秋的早晨,地面、花草上有一层白色的霜,霜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极冷的空气后,迅速放出大量的热量,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2.C【详解】冻雨是上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0℃或以下物体表面立即冻结的特殊天气现象。过冷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3.B【详解】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的温度,所以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会放出热量发生凝结现象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侧。4.B【详解】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是雨水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雨、雪不属于灾害性天气。5.B【详解】影响水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越低水蒸气凝结成水的速度会越快。因此,放冰块是为了使培养皿的温度更低,这样可以使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速度更快,实验现象更明显。故B正确。6.B【详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上)凝结成的小水珠;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0℃以下)凝华成的冰晶,所以形成霜时的温度比形成露时的温度低。7.C【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故C选项正确。8.C【详解】A.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一年中的变化规律制定的,节气出现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霜降节气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形成霜时的气温低于0°C,形成露时的气温在0°C以上,因此,成霜天气比成露气温低,天气冷,该说法是正确的,故B不符合题意;C.露是夜晚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在地物上,形成小水滴,霜融化后可能形成水滴,但不是“露”,该说法是错误的,故C符合题意。9.B【详解】做人造雾实验时,用冰袋完全封住量筒口后,量筒内形成了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10.B【详解】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C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11.B【详解】水的三态变化:通常是指气、液、固三态。云、雨、露、雾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属于液态;冰、霜、雹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故属于固态;水蒸气没有颜色也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属于气态。综合分析可知,B选项说法不正确,A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12.C【详解】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加热烧杯里的水时,一部分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当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在培养皿中加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加速水蒸气凝结。13. 气 液 固【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温度是水的三态变化的主要因素。14. 遇冷 降水【详解】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形成云(水滴或冰晶),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统称降水。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如有雨、雪、冰雹等。15. 水蒸气的凝结 小冰晶 云 雾【详解】水有冰、水、水蒸气的三态变化。水的三种形态有着循环变化的关系。当水蒸发后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又会凝结成液态的水。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16. 江河湖海 地下水 水蒸气【详解】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降落到地面的雨和雪,一部分直接落入江河湖海;一部分到达陆地后流入江河湖海,或到达陆地后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还有的直接蒸发形成水蒸气,又跑到空中。17. 陆地 海洋 大气 保持不变【详解】水循环是指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上的水,通过吸收太阳的能量,改变状态到地球上另外一个地方。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大气间不断地循环,循环中水的总量保持不变。18.√【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浴室天花板上的水珠、水杯上的水珠都是水蒸气凝结产生,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的结果。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19.√【详解】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雨夹雪、米雪、霜、冰雹、冰粒和冰针等降水形式。雨和雪都是来自天空中的云。题目说法正确。20.√【详解】地球表面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到大气中,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雾或云。有的云在当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来;有的云飘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会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所以水蒸气绝大多数来自江河湖海里水的蒸发。题干正确。21.×【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这三种状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蒸发、降水、流动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和表现形式,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22.√【详解】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的三态变化,自然界的雨、雪、冰雹就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在培养皿中放冰块起的作用是降低培养皿底部温度,模拟高空低温环境,降低温度,加速水蒸气凝结,更容易形成降雨。23.√【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24.【详解】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态变化。水蒸气是水的气态形式,水是水的液态形式,冰是水的固态形式。雾、露、雨是水的液态;霜、雪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云是由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因此,云可能是水的液态形式或固态形式。25.这些小水珠是室内水蒸气形成的。这天早晨,小明家室内的温度高。【详解】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冬天的早晨,小明发现紧闭的玻璃窗内侧有很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室内水蒸气形成的。由此可推断这天早晨,小明家室内的温度高,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窗会凝结成小水珠。26.在太阳的辐射下,海洋、陆地的水被蒸发变成水蒸气,随气流上升到大气中。大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成众多的小水珠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便形成云,这些云越积越厚,当大气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上。这些降落的地表水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有的流入江河,再流到海洋中,有的被植物吸收等。然后,海洋、陆地的部分水在太阳辐射热的作用下,又被蒸发变成水蒸气,回到空中,完成水的循环。【详解】地球上的水循环使地球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能量交换,所以地球上的水循环对人类、对自然界其他生物都重要。水在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的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水循环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水循环通过调节自然环境的温度条件,形成适宜生物生存的自然条件;水循环不断更新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27.答:露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在草木或其他物体上凝结成的小水滴,露的形成是在0°C以上的环境中,是液态的水。霜是地表的水蒸气在物体表面凝结成的冰晶,霜的形成是在0°C以下的环境中,霜是固态的水。【分析】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云、雾、雨、雪、露、霜、雹等不同的天气现象,是由于水在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形成的。【详解】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0℃)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露。在温度降到0℃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冰晶,这就是霜。所以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28.没有;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循环。自然界中的水都在不停的循环当中,降水仅仅是整个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天上的水是降不完的。【详解】江河湖海、地面上的水,被太阳晒热,不断地蒸发,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变成雨、雪等落到地面;地面上的雨水和融化了的雪水有的渗入地下,地下水又会汇集流出地面形成泉水流入江、河、湖、海,于是,水在海洋、天空、陆地之间永不停息地循环。自然界中的水都在不停的循环当中,降水仅仅是整个水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因此天上的水是降不完的。29. 小水珠 降低 变大 雨【详解】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发生凝结现象。(1)加热烧杯中的水直至沸腾,有大量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遇到冷的培养皿时,会在底部凝结成小水珠,这是水蒸气的凝结现象。(2)在培养皿中加入冰块,是为了使温度降低,温差大,这样培养皿底部的小水珠会变大,一旦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就会掉下来。(3)这是模拟自然界中雨的形成。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