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同步课件(共43张PPT+音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 5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同步课件(共43张PPT+音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感知诗中的形象。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学习目标
1、诗歌预习环节
2、诗歌内容分析环节
3、诗歌特色欣赏环节
4、归纳总结环节
5、课外阅读与拓展环节
6、布置作业环节
教学目录

诗歌预习环节
猜猜她是谁?
(1)她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女建筑家.
(2)“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为了她终身未娶的金岳霖为她所写的挽联。
(3)“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爱她的徐志摩先生所发的感慨。
诗歌预习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文学成就: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等。
诗歌预习——作者简介
抢救改造传统景泰蓝
诗歌预习——作者简介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和同事餐风露宿,顶雨冒雪,深入15省,190多个县,登上爬下,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认识,从此加以保护。比如赵州大石桥、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等。
参与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诗歌预习——作者简介
新月派源于新月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社1923年以聚餐形式形成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林徽因、闻一多等。前期偏重于发表新诗,讲究格律,形成一种文学流派,被称为“新月派”。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
新月派
诗歌预习——知识链接
这首诗发表于1934年4月的《学文》1卷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以怀念挚友;二是为儿子梁从诫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
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一方面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是绝对可能的。
这首诗是一篇极为优秀的作品,在诗人逝世的时候,金岳霖等好友们共同给诗人题了这样的一副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诗歌预习——背景资料
娉婷( ) 鲜妍( )
冠冕( ) 呢喃( )
pīnɡ
Yán
ɡuān miǎn
nán
轻灵:动作轻巧灵活,也指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美丽。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形容燕子的叫声。
诗歌预习——字词

诗歌内容分析环节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诵读课文,了解内容
内容分析——阅读新诗
“三美”理论
由闻一多提出,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音乐美
强调诗歌有平仄,有韵脚,音韵和谐
绘画美
强调辞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每一句诗都可以形成一个独立存在的画面。
建筑美
强调节的匀称与句的均齐。
内容分析——诵读全文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
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
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
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红色字体)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内容分析——阅读新诗
1.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诗歌描绘了哪些画面。
春光风舞图
云烟星雨图
内容分析——整体感知
月夜花开图
雪后新绿图
花开燕语图
内容分析——整体感知
作者的儿子。
春天的盛季。
2、题目中的“你”是谁?“四月天”指什么?
将“你”比作“四月天”,新颖别致,暗含作者对儿子出生的喜悦以及对儿子的珍爱、希望。
内容分析——问题探究
副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究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3.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内容分析——问题探究

诗歌特色欣赏环节
本诗使用最多最突出的修辞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暗喻,让整首诗充满了画一样的美感,诗一样的旋律。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诗歌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四月天、风、云烟、星子、细雨、花、月圆、新芽、白莲、燕。
营造出柔和与恬静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无限的爱。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画出诗歌第四节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说说它们带给你怎样的阅读感受。
鹅黄、绿、白。
这几种颜色给人的观感都是明亮的,给人以温暖的心理感受,可以称为“温润的美感”,让人感到温暖、生机与希望。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视觉
听觉
触觉
“黄昏”“星”“云烟”“花”等。
“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
“风的软”“暖”
作用: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诗歌中运用了十二个“你”字,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诗歌读起来亲切、无拘束,“你”的使用也让诗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更加顺畅、自然。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这是一种形式美与内容美的深层次结合。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运用比喻,把“你”比喻为“云烟”生动形象地写出“你”的轻盈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诗人由衷的喜悦之情。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运用倒装句式,突出了“你”“轻”“娉婷”“娇嫩”“美好”的特点。避免了表达上的单一和呆板,使诗歌富有跳跃感和音乐美。
特色欣赏——深入探究
图画美
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黄昏”、“星子”、“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特色欣赏——写法探究
音韵美
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和第三行押韵。诗人又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又有一种节奏美。
结构美
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特色欣赏——写法探究
诗歌之美
小组讨论,本诗运用第二人称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
  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地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特色欣赏——写法探究
  本诗所抒发的情感,是母爱也好,爱情也好,都不失为一份轻柔、纯美、真挚的动人情感。
活动:联系本诗的创作背景,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
特色欣赏——理解情感

归纳总结环节
诗人借用“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归纳小结——主旨情感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诗句柔和轻灵、流畅恬静,林徽因借此探索生活的真谛、赞颂生命的喜悦。
这种情感是人对自然对生命的一种感知,时而喜悦,时而深沉。是人类最真挚、最纯净的情感。以至多年以后,仍然被传颂,仍然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归纳小结

轻灵光艳
柔和恬静
鲜妍庄严
新鲜柔嫩
温暖希望
你是人间
四月天
赞美希望
讴歌新生
归纳小结——板书设计
活动:再读诗歌,筛选信息填空。
  “你”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娇柔、温和、静雅
“人间的四月天”“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燕呢喃”“爱,暖,希望”
“鲜妍百花” “新鲜初放芽的绿”“一树一树的花开”
归纳小结

课外阅读与拓展环节
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
哀悼谁又曾有过爱恋;
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
这些个泪点里的情绪。
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
比一闪光,一息风更少
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
曾经在这世界里活过。
我情愿化成一片落叶,
让风吹雨打到处飘零;
或流云一朵,在澄蓝天,
和大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半,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情愿
——林徽因
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偶 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归纳小结——拓展延伸
活动: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整个语段构成排比句。
例句: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地为我指引前行的方向;
示例:倘若我是自怨自艾的演员,母亲必是那舞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久久地为我抚慰自卑的心灵;倘若我是久旱枯萎的小树苗,母亲必是那一场润物无声的甘霖,默默地为我润湿干涸的心田。
归纳小结——语言表达
活动: 细读全诗,分析人称的运用对抒情有什么作用。
注:徐志摩曾经在一封给老师梁启超的信中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归纳小结——拓展阅读

布置作业环节
2.课下阅读林徽因的诗歌。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全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