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第一单元4《乡愁》音频素材+同步课件(共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上语文第一单元4《乡愁》音频素材+同步课件(共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乡 愁
余光中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看图猜诗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导入新课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知识
目标
学习诗中借助时空变化来层层推进情感的抒情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文的思想内容。
感悟文章所抒发的感情,赞美祖国,热爱祖国。
能力
目标
思想
目标
学习目标

背景介绍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
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
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
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
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
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 40 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背景介绍
《乡愁》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背景介绍

走进课文
01
读出节奏
duchujiezou
02
读出重音
03
读出感情
初 读 诗 歌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duchuzhongyin
duchuganqing
走进课文
初 读 诗 歌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01
读出节奏
duchujiezou
02
读出重音
03
读出感情
duchuzhongyin
duchuganqing
走进课文
本诗感情是忧郁深沉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
共四节,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
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
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
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之间,约停2秒。边读边想象。
【朗诵指导】
走进课文

精读品析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精读品析
3.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轻的对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小见大
精读品析
4、诗歌第四节和前三节相比,有什么重要作用
如果去掉第四节,《乡愁》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第四节画龙点睛,乡愁由“家愁”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正如诗人所说:具有“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这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的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精读品析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象 (意象) ,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5.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 ?
精读品析
6.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强烈愿望。
精读品析
“这首诗用“邮票”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用“坟墓”表达对母亲的怀念,这是浓烈的亲情;用“船票”表达对新婚妻子的想念,这是热烈的爱情;而“海峡”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祖国的眷念,这是深深的爱国之情。这几组形象构成了乡愁的丰富内涵,使乡愁有了更明显的寄托。感情由淡渐浓,主题由浅入深。
精读品析

深入探究
这首诗美在哪?(结合具体词语、诗句分析)
美在四种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将抽象的乡愁写得具体形象,极具画面感。
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具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美在时间词的运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诗人以时间的变化来组诗,四个词语也即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深入探究
美在反复的句式。各节中重复出现的“乡愁是……”,音韵和谐,体现了诗的音乐美,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挥之不尽的乡愁之心表现得恰如其分,淋漓尽致。
深入探究
美在叠词的运用。“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四个形容词,以一种轻描淡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衬出浓烈的思乡情绪。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丧母的沉重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不了无尽的乡思。
深入探究
全诗运用新奇的比喻,从纷繁的世事与旷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除此以外,还运用了对比、反复、反衬的修辞手法,将游子思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如泣如诉,哀怨动人。前三节犹如汹涌的波涛,最后一节汇成全诗的九级大浪,感情的潮水奔涌而出,达到高潮。
诗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
深入探究

课堂小结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分离已经结束。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浅浅的海峡上已经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时空的变化
小时候
(少年)
长大后
(青年)
后 来
(中年)
现 在
(老年)
母子分离
夫妻分离
母子死别
台湾同胞与大陆分离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乡愁
时间变化
情感变化
借物抒情
思家 思国
课堂小结

拓展阅读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拓展阅读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乡愁四韵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拓展阅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